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宗一 《寻根》2001,(4):58-63
回顾中国小说艺术发展史和小说出版以及传播史,我国的一些经典性和名的古代小说几乎部部皆有评本传世,有的一部小说还有多种评本。其中如钟伯敬、叶昼和毛氏父子等的《三国演义》评本,李卓吾、叶昼、金圣叹等的《水浒传》评本,陈士斌等的《西游记》评本,张竹坡、李渔、龙等的《金瓶梅》评本,以及脂砚斋、护花主人、黄小田等的《红楼梦》评本,卧闲草堂、齐省堂本、黄小田、张虎等的《儒林外史》评本等等。  相似文献   

2.
怎样读《论语》《孟子》张茂泽清朝康熙时,内府仿刻南宋淳衤右二年(公元1242年)大字本《四书章句集注》,在《论语序说》之后,已刊出《读论语孟子法》,据朱熹《书临漳所刊四子后》说,“考旧闻为之音训以便观者,又悉著凡程子之言及此者附于其后,以为读之之法”...  相似文献   

3.
元人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對理解《通鑑》原文,助益良多。胡注《通鑑》在元朝僅有一個刻本,關於這個刻本的基本版刻情况,一向不甚清楚;特别是因其卷首刊有元翰林學士王磐的一篇序文,其中談到蒙元興文署刊刻《通鑑》事宜,故從清代中期以來,一直有人認爲此本爲興文署所刻。民國時王國維對王磐此序做出不同的解釋,但有很多基本問題,還是不甚明瞭。本文研究得出如下幾點看法:(1)從元代各地版刻的總體特徵出發,判斷元刻本胡注《通鑑》絶非興文署刻本。(2)通過考察興文署的淵源,認定并不存在興文署本胡注《通鑑》與興文署刻書。(3)利用初印本元刻胡注《通鑑》附鎸的胡三省注記,全面梳理胡注的寫定過程,并藉此辨析清楚它與所謂興文署本《資治通鑑》毫無關係。(4)憑借此本的版刻特徵并基於元代雕版印刷的一些規律性特徵,推定此本爲元臺州路儒學刻本。此外,文中還對王磐序文的來源做出了解釋,同時還講述了清嘉慶年間胡克家仿刊此元刻本胡注《通鑑》的基本版刻狀况。  相似文献   

4.
北宋司马光《古孝经指解》所据经是目前传世最早的《古孝经》,南宋以来凡谈《古孝经》都依本于此。清鲍廷博还将“指解本”经提出来,冠以“宋本古孝经”之名刻入《知不足斋丛书》之中,《四库全书》也照样收录。今人还用传世“指解本”与日本传《古孝经》相比较,认为“日本传本比‘指解本’时代更早、内容也更可靠”。本通过考察传世“指解本”《孝经》和大足石刻范祖禹书《古孝经》,发现今传《古孝经指解》并非司马光的原本,而是经过后人改编,将其与范祖禹《古孝经说》、唐玄宗《今孝经注》相合并,在经上已有很大改动,已不再是司马光作《指解》时的原本了。后人根据传本《指解》经来考察《孝经》的今古问题是非常靠不住的。本认为,为了恢复司马光原书的旧貌,应以大足石刻本“古”对传世《指解》进行重新整理和校正.  相似文献   

5.
当代的义理、考据、辞章之学──读《杂考小集》周振甫读了李固阳先生的《杂考小集》,觉得是本好书。好在什么地方?好在教给我们一种读书的方去。这就是,读书的时候不要粗心大意,要从人们未注意处发现问题,发现后深入思考;这种思考不能停留在本文以内,要从与本文有...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诗李壁注,是最著名的宋诗注本之一。本文重点对李壁后期仕历厦注荆公诗的具体时间、李壁注荆公诗所据底本的版本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探索。通过考辨指出,李壁实际居住抚州的时间不到两周年;李壁注荆公诗所用底本与今所见詹大和本、王珏本虽属同一系统,但差别较大,当为更早的版本。  相似文献   

7.
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唐人李善在《文选注》中作了较为详细的注释。依李善注 ,诗中“未若托蓬莱”之“蓬莱”系仙境之代称 ;而“安事登云梯”之“云梯”则指“仙人升天 ,因云而上 ,故曰云梯”。与此相关 ,他还将“进则保龙现”、“退为触藩羝”之“进”、“退”解作“求仙”与“处俗”。如此注解 ,自然与诗题“游仙”吻合。但后世却出现了一些与李善注不同的观点。如清人沈德潜《古诗源》卷八注“进”为“仕进” ,与李善解作“求仙”不同。晚清以来 ,又有不少学者作了一些新的解会。黄季刚认为 ,郭璞《游仙诗》系“摅其忧生愤世情 ,…  相似文献   

8.
丰家骅 《寻根》2010,(1):81-83
<正>读《史记》、《汉书》,常看到官员的俸禄有"秩万石"、"秩二千石"、"秩八百石",对这个"石"字,有不少《史》、《汉》注本比较轻忽,一般都不加注。《辞源》里的"石"字有多种义项,作量词用时,一是容  相似文献   

9.
李善《文选注》征引郑玄《论语注》35次,去其重复,共有28则,分布在《论语》20篇的14(或15)篇中,其中17则见于何晏《论语集解》。至少可以判断不见于何晏《集解》的11则郑玄注系采自单注本郑玄《论语注》。此11则郑玄注,有4则见于唐写本郑玄《论语注》残卷,另7则因其残缺无法直接验证。除注释《文选》本文外,李善所引郑玄《论语注》还具有多方面的学术史意义,一是辑佚、校勘价值;二是能够加深我们对李善《文选注》引书体例的认识;三是通过对唐写本郑玄《论语注》残卷、李善《文选注》与何晏《论语集解》的比勘,能够看出,郑玄注《论语》,除自注外,又兼采诸家,同时尤可加深我们对何晏《论语集解》编撰原则与体例的认识。另外,李善所引《鲁论语》,或直接、或间接采自单注本郑玄《论语注》之校语。  相似文献   

10.
冯立 《华夏文化》2006,(4):42-44
宗炳(375-443年),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好琴书,善画”。南朝时代有名的高士和画家。沈约《宋书》和李延寿《南史》都把他列在《隐逸传》里。据《宋书》本传记:宋武帝刘裕和衡阳王刘义季曾征召、引荐他担任主簿、太子舍人、咨议参军等官职,均未就,是个高雅隐遁的“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将在嘉靖壬午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出现的双行夹注称为“小字注”。这些小字注在考证《三国演义》成书和作问题时被不断引用,成为《三国演义》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本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新世纪有必要对《三国演义》小字注研究作一个全面的回顾。本拟从三个角度来考察小字注的研究动向,以求从中总结出更科学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编後     
编後本期“文史新篇”专栏刊出的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前言,以及《论语》“学而”、“为政”两章今读示例,是作者一部新著的选篇,我们对泽厚先生给《中国文化》以优先发表的机会,特致谢忱。汉唐以来,释证《论语》之作多矣。李释之特点,是不拘旧说,“以意逆志”...  相似文献   

13.
文昌信仰源流与文昌文化龙吟一、世俗传说的梓潼神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其名著《华阳国志·汉中志》中说:梓潼县"有善板洞,一曰恶子,民岁上雷抒十枚,岁尽不复见,云霄取去。"今人刘琳在校注中引用《七曲山记》、《元丰九域志》、《封氏闻见记》和《玄中记》等的记载,证...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裴注所引书的史传文学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国志》裴注所引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学价值。这种学价值,来自历史渊源的习染、时代风的熏炙和裴松之作注指导思想的影响。其学性表现在:善于叙事(情节颇具戏剧性,精彩的场面描写,详略得当,疏密有度);善于写人(选择典型事例写人,注意描写人物外貌、神情和动作,善于以语言对话刻画人物);善作辞藻。这些史料,对后来的小说、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说“三正”     
来新夏 《寻根》2011,(4):14-16
春天来了,天气暖了,身体也感到增加了些许活力,便想读书遣闷。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册商务版“国学基本丛书”中清人陈奂著的《诗毛氏传疏》来读。书自动张开,原来夹着一张已经黄脆的小笺,  相似文献   

16.
李骏虎 《东方文化》2000,(5):119-119,41
书店的古籍类架子上赫然摆着新版的《金瓶梅》,硬精装本上下两册,都跟新版《新华词典》一样厚重而气派。我目测了一下书的厚度,估计可能是原本,便拿下来翻了翻,并选了有代表性的一个章节读了读,结果上气不接下气,许多情节不知从何发展而来,看了看注解,都是“上删×字”、“下删×字”,明白了还是洁本,就放回了架子上。我知道某些古籍出洁本是替读着想,但我还是不想买“截”了的本子,觉得重新编辑过的古籍不能叫做古籍。再就是我认为《金瓶梅》写的是“食色性也”的“性”,把“性”都删去后,里面连“食”的内容也没有,当然引不起饮食男女如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一本有精美插图的读物往往能给读增加阅读的兴趣,从这一点来说,优秀的插图画家值得人们尊敬。约翰·弗拉克斯曼就是这样的一位插图画家。其实,弗拉克斯曼在艺术领域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留在世上的除了绘画作品以外,还有许多雕塑作品,特剐是纪念碑的雕刻,只不过他为《伊利亚特》、《奥德赛》所作的插图随着书籍的广泛传播更加使他的名声选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清代河北学人邓云乡清代前期河北学人影晌最大的首先要说到颜习斋和李恕谷。北京在本世妃二三十年代之间,在府右街中南海西墙外有一所著名的“四存中学”,就是以颜、李的“四存”学说来标榜的。何谓“四存”?就是《存性》、《存人》、《存学》、《存治》(钱宾四《中国...  相似文献   

19.
读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卷)卢向前先前尝读李锦绣刊怖之各单篇论文,①觉其读书为文甚勤,而诸文中精妙之出比比皆是,显露出非凡才华。钦佩之馀,因了同承师门之缘会,②亦每每与她通信商讨一些学术问题。而於此前即後,知其在撰写大部头的唐代财政史著作,有关单...  相似文献   

20.
敦煌本《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云:“诗赋却嫌刘禹锡,令章争笑李稍云。”(《敦煌变文集》653页)这位与刘禹锡并列的李稍云究竟是何许人呢?他是生活在初、盛唐之交的酒令专家。这里说的“令章”,就是酒令,如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衡阳放酒,熊咆虎噑,不存令章,罚筹蝟毛。”孙棨《北里志》:“郑举举者,居曲中,亦善令章,尝与绛真互为席纠。”《太平广记》卷二五七《周顗》(出《抒情诗》):“唐处士周顗洪儒奥学,偶不中第,旅浙西,与从事欢饮,而昧于令章,筵中皆戏之。”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