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案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并引发大量的讨论,形成了所谓的热点案件,如“吴英案”“念斌案”等.公众对热点案件的讨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并对法院的审判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所谓的“舆论审判”.然而,通过媒体(特别是自媒体)所展现出来的舆论并非合适的审判依据,舆论审判在正当性、可行性和合法性方面存在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山东"辱母案"的基本案情梳理及舆论走势,介绍了"新闻审判"的概念界定以及产生"新闻审判"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引发的社会问题,结合时下热点"辱母案",重点论述了当前社会中"媒体越位"这一现象,并指出了避免"新闻审判"现象产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周泽 《新闻记者》2004,(9):6-10
关心新闻法制的人都会注意到,“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近些年来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特别是“张金柱案”、“夹江打假案”。之后,很多这者都对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表示忧虑,对“媒体审判”、“舆论审判”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24):45-49
"郭美美事件"映射出来的社会镜像,以及围绕这一个案的舆论胶着,对媒体伦理是一次多维参照:步步跟进,是竞争必须还是立场矮化?深层起底,是专业报道还是媒体审判?议程延续,是合理选择还是资源浪费?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严肃媒体须坚持自己的价值立场,以免落入炒家陷阱。置身于众语喧哗的舆论场,媒体的角色定位和议程设置亦需保持足够理性和严谨,既要表达媒体的独立判断,又要对社会舆论起到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分析后指出我国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舆论审判"或"媒介审判",公众和媒体在中国语境下的"媒介审判"中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它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是权力对舆论和媒体进行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潘玥 《新闻世界》2014,(10):167-168
媒介审判是以明显的倾向性引导受众,形成一种足以影响司法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使媒介凌驾于司法和法律之上,同时又让媒体角色产生错位。本文以郭美美案为例,从成因、预防等方面破解媒介审判现象,同时参考美国相关措施,对我国防止媒介审判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7.
禁止媒体审判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但媒体审判有其自身的真实含义。在我国,对媒体审判问题的认识出现明显泛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将媒体对司法案件的正常舆论反应泛化为媒体审判;将正当舆论监督特别是对司法机关的舆论监督泛化为媒体审判;将民意对案件的正常表达泛化为媒体审判;将媒体侵权泛化为媒体审判。本文认为,解决媒体审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深化司法改革,坚持法院审判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防范和消解媒体审判。  相似文献   

8.
记者、律师与法官各有其活动领域及恪守的专业主义,然而在中国,这三个行业的从业者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联性,其社会角色常常错位.如新闻记者一不小心就可能充当了法官或者律师的角色,造成了人们常说的"媒介审判"或"舆论审判".更复杂的是,对这种角色错位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得视情况而定.简单地说"舆论审判影响司法独立"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得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媒体的"舆论审判"很多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如邓玉娇事件,如果没有媒体和律师们的深度介入,邓玉娇是难以重获自由的,这似乎构成了一种"正向的舆论审判",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一部分司法不公.谁能说舆论审判没有造成正面的社会后果,甚至推动社会进步?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复杂之处.这种复杂性也表现在记者(媒体)、律师与法官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9.
甘露 《东南传播》2014,(4):134-135
"李某某案"自2013年2月初被报道以来,由于涉事人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性侵案的特殊性质,持续成为新闻中的热点事件。案件相关情况及家庭情况被各方媒体翻了个底朝天,纵观报道的整个过程,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时,已经明显出现了媒介伦理的失范现象。热点新闻更需要理性报道,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舆论定位、报道内容、报道角度需要自我审视。本文以"李某某案"为例,分析报道中媒体伦理失范行为的表现,以期对热点新闻的报道中如何坚持理性报道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理性看待自媒体的发展、充分利用自媒体传播正能量是当前网络舆论引导的新命题。本文围绕"走进新国企——当代中国奇迹之旅"活动的策划和报道经验,介绍了利用自媒体传播正能量,让"网红"唱响主旋律的做法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发展使各类涉法事件的舆论形成与传播机制发生重大改变,多元化格局的舆论场呈现多元意志的冲突与碰撞。本文以"李某某案"为例,分析涉法事件舆论场的形成机制与结构特征,进而提出加强舆论引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唐伊娜 《东南传播》2015,(12):54-56
中国的两个舆论场由来已久,官方媒体曾长期占据舆论场舞台,一枝独秀的格局直到互联网的普及才被逐渐改变。这一变化体现在新闻传播现象中,浅层的是传统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更深层次的表现在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之间的互动。本文将以"夏俊峰案"为案例,梳理案件从发生到落幕的四年多时间里,两个舆论场的互动过程和各自观点的转变,以探索两个舆论场未来的离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河南郑州的张金柱交通肇事案,还是沈阳的刘涌案,或是南京的彭宇案,以及近日发生在广州的许霆案,都无不显示出舆论监督对司法的强烈影响。以至于有人惊呼“新闻审判”“舆论审判”干扰了司法独立。本文拟从许霆案人手,浅谈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做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是各媒体的"重头戏",如何做出特色成了各媒体之间的"大比武".金华日报的指导思想是既要体现党报的风范,即站在党委政府的高度,全面反映金华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以充分体现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同时以民生为视点,体现"办报为民"的核心理念,以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此,金华日报先后推出了"金华风云录"、"金华经济名人堂"、"金华百姓幸福歌"、"我们的亲身经历"、 "金华改革开放30年·新婺江行"、"30年大事记80后有话说"等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5.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2,(9):7
掌握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主动权丁伟在2012年第7期《新闻战线》撰文指出,随着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信息发布的门槛和成本大大地降低,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信息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主流媒体不能做"麦霸",占着"麦克风"却唱不出动听的歌,也不能做"遗老",守着过去的那一套不放,等着"被边缘化"。必须主动适应新的舆论环境,做到"一个更加坚定","三个更加自  相似文献   

16.
莫凤群 《新闻世界》2013,(2):102-103
目前,媒介干扰司法独立的现象已经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从药家鑫案、邓玉娇案,再到90后少女杀死性侵大叔,舆论与司法的博弈不断上演。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尝试从传播学角度解读媒介审判现象,以期给媒体的司法报道以参考,维护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盛行的社会意味着处处充满风险,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多元化、规模化、速度化、频繁化、不可控,所带来的危害呈现难以预计的状态。本文章基于胡百精教授的《危机传播管理的对话范式——基于"事实—价值"模型》文章,结合"刘鑫江歌案"中刘鑫的所作所为,分析个人如何在突发性事件中进行危机管理,以明确自身责任、维护自身形象,防止个人突发事件演变为公共舆论事件、引起社会不安。  相似文献   

18.
媒体监督一般借助于网络、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来进行。如今,网络技术全面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工具,网络舆论更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网民们可以在网络上随意发布信息,对于社会上的热点案件,媒体舆论多少都会对案件最终的判决产生一定的影响。许霆案、邓玉娇案、药家鑫案等等,这些案例一次次证明了我国司法审判中媒体  相似文献   

19.
媒体舆论对司法审判存在积极及消极影响,应该通过司法公开及树立司法权威来制约舆论审判的消极影响。同时强化自媒体平台建设,拓宽司法公开渠道,使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审视实现司法正义过程的正当法律程序,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邓玉娇案"作出判决后,有的人又重提"舆论判决"的话题.因为这起案件一直为舆论广为关注,一旦因舆论引发了与权力原来"设计"的不同结局,"舆论审判"的论调又冒出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