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格阿龙”是彝族神话中的英雄偶像,其神话传说广泛流传于滇、川、黔、桂彝族地区.该神话主要思想集中反映了彝族母系社会末和父系社会初的意识、婚姻形态及其信仰.支格阿龙所处时代虽仍是母系社会,但父系社会的意识已开始崛起.某种意义上,支格阿龙正是这时期男人们为了建立父系社会的需要,并集男性力量与生殖力于一体而树立起来的一位英雄偶像.当然,支格阿龙最终的死也昭示了母系社会对其衰落命运的激烈抵御与抗争.  相似文献   

2.
支格阿龙是彝族著名英雄,其故事广为流传.而比照叶舒宪老师对中国上古英雄羿的神话原型分析模式对支格阿龙故事进行分析,则可知支格阿龙同样符合太阳英雄这一神话原型,但是在彝族文化视野中,支格阿龙故事中的神话原型又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许多民族中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神话主题.文章尝试把景颇族神话<女人为什么兴嫁给男人>与彝族神话<搓日阿补征服女儿国>进行比较.一方面,两则神话的主题和功能是相同的,它们都强调了现状的合理性从而维护了氏族社会内部的稳定;另一方面,两则神话的结构不一致,内容和叙事深度也有所不同.神话不能当作信使,但是,它却反映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并在群体内部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支格阿龙”是彝族人民的神话(传说)英雄,《支格阿龙的事迹比较》文本历史叙事比较客观冷静,叙事逻辑忠实于原文,叙事表述严谨,分析性叙事比较到位。《支格阿龙的事迹比较》一文叙事立场和方法是比较科学合理和符合彝族历史文化实际的。  相似文献   

5.
《支格阿龙》作为彝族传统文学中的优秀之作,广泛流传于彝区。从滇、黔、川三省彝族有关支格阿龙事迹的文本展示看,四川和云南的相当简略,主要表现在射日月和整治毒蛇等自然灾害方面。而在贵州彝区流传的文本,则以大量的篇幅记载了支格阿龙在统治者的领导下,消灭敌对势力,整治社会秩序的行为和过程。三省彝区的《支格阿龙》文本,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川、滇操北部方言的彝族中,主要表现为与大自然的斗争,贵州彝区则表现为与社会势力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流传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神话英雄史诗《支格阿龙》是彝族关于历史的记忆,史诗中隐藏的远古文化信息蕴含着初民对待自然、生命、死亡和宇宙的观念。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所流传的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口头文本为分析对象,对史诗中所呈现的丧葬文化进行解读,试图揭示口头文本《支格阿龙》丧葬仪式背后所隐藏的象征意义,以及通过丧葬仪式表达的彝民族原始宗教文化意蕴。本文认为,史诗中的丧葬仪式,其建立起来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道德、伦理、情感的象征性交流体系,通过这一交流体系,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伦理情感上达成了一致和统一,从而使民族得以凝聚。  相似文献   

7.
支格阿鲁是古代彝族的神话英雄人物,被西南地区的彝族认为是远古祖先,受到崇拜.彝语南部方言区流传的笃杰阿龙(也称阿龙)传说,就是支格阿鲁传说.相比之下,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已经从文学、信仰观念层面发展到了仪式实践阶段,这是支格阿鲁崇拜文化中的较高级阶段.支格阿鲁是祖先神、生育神和村寨保护神.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形成了两项村寨集体性的信仰民俗仪式:“咪嘎哈”仪式和“德培哈”仪式.“咪嘎哈”仪式一年一度举行,“德培哈”仪式十二年一度举行.目前,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文化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传承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将以伏羲、女娲为核心的中国洪水神话和希伯来洪水神话(《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进行了比较、互释,认为这两个神话的初次创世产生于原始母系社会,再次创世产生于父权社会,洪水是两次创世的分水岭,其功能在摧毁母系社会、开启父权社会。神话中的洪水可分自然洪水和文化洪水,中国的洪水后兄妹婚神话和《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不反映洪水自然现象本身,属文化洪水,与所谓的历史上爆发过的一次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无关,想从中挖掘历史真相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9.
民族英雄是神话史诗与民间故事歌颂传扬的主要对象。彝族《阿鲁举热》、《包头王》是《支格阿龙》的神话变体,从流传形式看,它是依靠口耳相传,形成口头文学;从流传内容看,它以现实题材为口传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折射反映;从源流关系看,三个版本均是同一主题承接重组的流变关系。为便于比较研究,本文选择了金沙江南、北两岸凉山、永仁和哀牢山域的三个神话变异的英雄版本,以大凉山神话史诗《勒俄特依&#183;支格阿龙》为主线,以小凉山英雄传奇《阿鲁举热》和哀牢山民间故事《包头王》变体为参照,从中揭示出英雄所处时代背景的历史性、民族性、传奇性、地域性和流变性的五个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作为一部彝族先民们在蒙昧时代创构的旷世宏歌,支格阿龙所代表的彝族文化现象,不仅具有厚重的文学艺术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史诗所蕴藏的厚实的民族学价值和文化学意义,更凸显出这部史诗在研究西南各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衍变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民族学或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彝族民间文学中的英雄史诗,——《支呷阿鲁》《阿鲁举热》或《支格阿龙》等,皆渊源于同一母体,是彝族古代社会的简史部分,是记录彝族初民社会意识的演义。本文在论及主人公时,一律采用“英雄”替代。 诸种迹象表明,英雄传说产生于彝族六祖分支之前。当时,彝族尚处于蒙昧初开,愚沌浑鲁的童年发展期。作为民间文学,它与彝族初民生活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荣格原型理论对史诗《梅葛》的神话原型进行分析。史诗中的格兹天神与许多神话中的创世神一样, 是宇宙之父原型, 也就是一个男性的创世英雄原型。它对应于父权社会, 并得到父权社会的支持。史诗中的葫芦是一种容器, 它包孕了人类, 是母体崇拜原型的体现, 也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母体经验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 它对应于母权的社会意识。史诗中洪水神话的洪水考验 (或是灾难考验) 是通过原型, 它对应于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的成年通过仪礼。史诗《梅葛》中的神话原型正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直接经验沉淀凝固而成的人们心灵深处的集体的梦。  相似文献   

13.
《阿鲁举热》是云南彝族唯一的一部英雄史诗。最近收集、整理、改编的《阿鲁举热》文本共2500余行,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传奇性和变异性的特点。新整理的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内容更丰富,人物更丰满,故事更曲折,篇幅与四川凉山彝族的《支格阿龙》篇幅相当。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人性神格化的产物,加上受地理环境、彝族传统审美思维等文化背景的影响,支格阿鲁神话不但充满人性色彩,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表现了彝族先民独特的人本思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彝族神话依托彝文的记载和"贝玛"的吟诵得以流传至今,彝族神话分别以虎、水和母题作为创作源泉,反映了彝族先民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同时,彝族神话的繁荣分别从内容、载体、思维和题材四个方面对彝族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等西南地区。彝族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支格阿鲁是彝族历史上一位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支格阿鲁文化在彝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和国内旅游步入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对利用支格阿鲁文化促进彝族主要聚居的川、滇、黔、桂区域旅游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尽可能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的产生,利用支格阿鲁文化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支格阿鲁是彝族全民认可的祖先神灵。本文就彝区各地流传的支格阿鲁与汉文史志所载"哀牢"、"烛龙"、"九隆"、"哀牢布"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经考证古"哀牢"即今之"阿鲁",其名称后多有演变。"濮莫"义为"白(蛮)女"。古哀牢地之"哀牢布"与亚洲棉起源有关,汉史所载棉花"娑罗"读音唯一保留在彝语支语言里。支格阿鲁文化是彝族社会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以“象征主义”的阅读态度解读俄狄浦斯神话,其叙事主题是以宿命式的故事情节展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敌对与冲突状况。这种冲突的根源也是神话叙事所隐含的社会与政治意蕴在于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代表的两种社会价值原则之间的斗争。在故事的主要显性冲突与次要隐性融合的复合叙事中,神话隐示了两种社会价值原则和谐共存的可能性及由此而生的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  相似文献   

19.
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主要反映了彝族母系氏族时期社会生活;《格萨尔王》堪称东方的"伊利亚特",反映了部落联盟时期藏族人民古老而丰富的社会生活。两部史诗均成功地塑造了支格阿鲁、格萨尔王等诸多英雄人物形象。格萨尔和支格阿鲁作为典型英雄人物,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差异。本文将从两位英雄出生、家庭背景、英雄业绩、最后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民族英雄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20.
《女儿国》是一部由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杨丽萍,根据云南歌谣创作的群舞,她用舞蹈的肢体语汇向我们展现了云南母系社会中女人的一生。在这部舞蹈剧目中杨丽萍同时担任了编导与演员两个完全不同但有密切相连的角色,这两者是舞蹈剧目产生和完美展现的关键环节,即包括了编导的"一度创作"和演员的"二度创作",而杨丽萍在创作和表演该剧目时近乎完美的同时诠释了这两个角色,让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这部作品,本文将试从《女儿国》的作品中解读出编、舞两者在一部舞蹈剧目中所产生的作用,及作用的异与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