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媒体时代,初中生人际交往的频度和模式发生转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信任缺失和人际关系疏远等问题,这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阐述新媒体时代初中生人际信任的基本现状,分析初中生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个人控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人际信任在性别、城乡和年级方面差异不显著;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积极应对方式、个人实力存在显著性负相关;个人实力在积极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定义人际信任的基础上,对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安全、信誉等概念做了区别,指出依赖性、善意性、风险性是人际信任的主要特征,并详细介绍了Rotenberg的3×2×2框架理论和社会认知模型。在文献的基础上,从信任者的特征、被信任者的特征、第三方的影响和双方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人际信任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和生活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安全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的状况及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地域的差异性;在积极情感和人际信任上存在年级的差异性;不论是在主观幸福感还是在人际信任方面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项研究抽取郑州某高职院校新生2241名,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新生人际信任均值为67.18±8.323;高职新生人际信任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高中毕业方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职新生不同专业之间人际信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理科学生显著高于文科和艺术系学生,文科和艺术系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结论是:高职新生人际信任度偏低,且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高中毕业方式和专业影响高职新生人际信任得分。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人际信任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它关涉到青少年的基本人性假设、心理健康发展及其社会关系的建立等许多方面。贫困中学生在建构自身的人际信任关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基本人性假设偏激;人际信任关系建构资本不足;人际信任关系构建方式偏颇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有助于帮助其建构一个积极、良性的人际信任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其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差序格局下居民人际交往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及路径,基于2017年北京市16区1 070名居民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分析。结果显示,人际交往、交往满意度和人际信任均存在差序格局特征;人际交往通过人际交往满意度对人际信任产生影响;结合差序格局的特征,内层交往对其内层信任的影响和中层交往对其中层信任的影响,均需内层交往满意度或中层交往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简言之,人际交往满意度在人际交往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楠 《文教资料》2007,(20):30-31
本研究采用交往焦虑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焦虑、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和家庭来源差异;社交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与人际信任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高社交焦虑将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下降,但不影响其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9.
儿童、青少年人际信任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际信任成为国内外社会科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种学科中都有大量研究成果。该文主要概述了心理学领域内有关人际信任概念界定的分歧与共识、信任建立的理论基础、测量方法,重点述评了人格特征、关系属性、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人际信任的影响以及信任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的养育方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不存在性别差异,父母在各相应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2)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人际信任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等负面的养育方式与子女人际信任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3)父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母亲养育方式的过干涉、过保护进入了回归方程,是影响高中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变量。结论:父母的养育方式特别是正面教育方式是子女产生人际信任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