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吴陨石中存在细粒结构的岩体。文章以标本图片加以展示,并论证这种结构是组成彗星实体的早期宇宙原始物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物质的基本结构、组成物质基本粒子的基本物质组分、动量子、静子、胶子、光子等粒子的物质性、动量子在物质相互作用中的作用机理,力源、统一场论、竽宙天体的形成及其演变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技术创新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物质循环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模型探讨物质循环结构作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效果,以2005~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形,分析循环结构优化的技术需求,并探讨技术创新的实施战略。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革新》2010,(5):25-25
美国物理学家正在制造一个中子静电悬浮室,用于将一滴液态金属悬浮在半空中,进而观察金属液滴冷却成玻璃过程中的原子活动。悬浮室将帮助科学家揭开玻璃谜团。玻璃是一种令人迷惑不解的形态,物质属性更接近液体而不是固体。通过悬浮室实验,物理学家希望进一步了解物质从液体变成玻璃过程中原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从物质自身结构性质、溶质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及溶液体系条件等角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石征宇  石大安  吕孟 《大众科技》2007,(11):102-103
从物质自身结构性质、溶质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及溶液体系条件等角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氢泉器     
说是幸运,其实也必然。平时说得比较多的是科学的成就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实际上,没有生产和市场的需求,没有技术提供的物质手段,科学也不会发展。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物质,而物理学则要我们研究物质的结构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资产重组,即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资产包括两类,一类是人力资源,一类是物质资源。所以广义上的资产重组不仅包括物质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且包括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目前,通常意义上的资产重组,主要讲的是物质资源的重新配置,更局限于固定资产的重新配置。资产重组从企业内部讲,包括产品结构的调整,资产结构的调整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从企业外部来讲,包括兼并收购和联营。  相似文献   

9.
碳纳米管具有特殊的一维中空结构,可以向其中填充入各种物质,形成新的纳米复合材料.这些物质在碳纳米管中能发生特殊反应。本论文介绍了碳纳米管作为世界上最小的试管的若干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物质基本柱子的基本结构模型对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强子对撞实验可能产生的物质微粒进行了预测,推导该实验将产生静子、胶子、动量子、色子、光子、中微子等基本物质组分和微粒。由于基本物质组分太小,以及对撞瞬间物质基本组分在动量子的作用下将再重组,再者受目前实验设施和实验条件的限制,现在还不能观测和测定到静子、色子、胶子、动量子等基本物质组分,但可测到氯原子、夸克、电子、光子、中微子等物质微拉和高温、高热、冲击波等物理特征;还可观测到类似微型热核反应的壮观场景。  相似文献   

11.
真空玻璃瓶     
一般认为,玻璃瓶中的空气被吸完后玻璃瓶内即为真空,这种观点对不对呢?其实,在吸完空气的玻璃瓶中,还有两种物质,那就是光物质和场物质。假设在玻璃瓶当中没有光物质,那么我们将无法看到玻璃瓶内部,因为它的内部应该是黑暗一片。如果我们看到玻璃瓶的内部,就说明玻璃瓶中存在着  相似文献   

12.
太阳系物质分布情况,使得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在计算几大行星所受太阳的万有引力和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轨道几近完美。但大的星系和星系团,它们的物质结构和分布情况与太阳系千差万别,把大星系和星系团所有的物质集中到中心范围,用万有引力公式来计算对其中的恒星和星系所受的万有引力当然相差甚远。比如,银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减物质化多重因素分解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李慧明  王磊 《资源科学》2008,30(10):1484-1490
从减物质化的内涵出发,阐述减物质化是循环经济深入发展和维持生态经济大系统均衡和功能的关键。基于拉斯拜尔指数和完全分解模型,对减物质化进行多重因素分解,研究物质强度、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对物质减量的影响,分析物质消耗的反弹效应与减量效应,以1985年~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扩张是驱动我国能源消耗的主导因素,21年间共计驱动能源消耗23.6×108t标煤。经济结构的不尽合理增加能源消耗1.82×108t标煤,经济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叠加使我国能源消费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能源强度的减量效应共节约能源9.67×108t标煤,但强度因素的物质减量效应被经济规模扩张效应的增加所抵消,能源消耗的反弹效应明显。因此,在通过物质强度指标调控物质流动路径和方式的同时,应注重经济结构良性调整产生的减量效应,进而减小与抑制反弹效应,通过物质绝对减量指标测度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彭协忠 《华夏星火》2003,(12):69-70
在电磁学中,根据物质的相对磁导率μr的大小可将其分为三类,反磁物质、顺磁物质和铁磁物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描述了我国经济系统的资源消耗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物质需求总量已显著超过美国,并且具有快速上升趋势;人均物质消耗量不高,与日本和英国相当;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特征显著;出口物质的巨大隐藏流导致当前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鹏志  杨忠直 《软科学》2011,25(1):63-66
根据类比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利用分室模型理论建立了经济-环境系统物质流模型,重点分析了我国经济系统的生产、消费和废弃物还原物质需求在未来30年的存量发展趋势,数值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相对物质减量化,但废弃物还原方面投入不足,生产物质、消费物质和废弃物排放量仍呈指数型增长,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17.
奇异性核物理主要研究带奇异性(包含s夸克)的原子核系统.这个领域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大大深化了人们对物质结构和强相互作用的认识.指出奇异性核物理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简要介绍奇异性核物理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以及当前有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标准物质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该系统设计模式采用了B/S结构,选择.NET作为平台。对系统的数据库建立、系统架构设计及功能模块进行了介绍。通过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工作应用证明,该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药检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消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使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始了对自然环境肆无忌弹的"侵略",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诸如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为了探索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使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借助物质流账户方法,计算了中国1990年~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内物质消耗DMC(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并将之与国民经济发展指标联系,对DMC进行了反弹和减量效应分解.结果表明:1990年~2002年国内物质总消耗在26×108t~40×108t之间,合人均2.3t~3.1t;以2000年不变价人民币计算的国内物质使用效率(单位物质消耗的经济产出)约为1 266元~2 628元/t,在1990年~2002年间以年6.2%的年均增长率增长了105%.物质使用效率的提高表明中国经济的物质消耗没有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成比例增长,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减量.但我国的资源使用效率只有英国的约1/7、法国的约1/5、德国的约1/4,我国经济仍处于资源消耗型增长阶段,DMC总量增长势头较强,实现绝对减量十分不易.  相似文献   

20.
环境经济系统物质流可持续性与循环经济物质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栟  李汉平 《资源科学》2008,30(9):1327-1335
目前物质流分析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证方法.本文借助物质流分析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建立了环境经济系统及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模型,并利用模型中各段物质流之间的质量平衡关系,讨论了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下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动必须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律.通过对模型的解析研究,在物质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论证得到以下结论:①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是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动可持续的基础;②为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的可持续,必须通过减少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稀缺性资源的消耗速率并同时降低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的废弃物排放速率有可能实现;③以往过分依赖于经济系统末端的残余物处理达到改善特定区域范围某一环境要素的局部环境质量的做法,只会加剧或导致经济系统的稀缺性资源输入及废弃物输出这两种物质流的不可持续;④实现环境经济系统之间可持续的物质流动,既取决于生产过程也取决于消费过程,二者缺一不可;⑤循环经济核心原则至少应增加Raise原则(即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累积在其整个物质产品结构中的比例.以及增加消费过程总物质输入在消费过程中的物质累积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