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8月14~20日,由教育部主办、辽宁省教育厅和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沈阳体育学院承办的2011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4所高校的代表队参加了本次比赛。  相似文献   

2.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F0002-F0002
郭亦农教授(1953-),男,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体育专业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先后担任教务处副处长、学生处副处长、竞技体校校长、学院党院办主任、外事处处长、人事处处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3.
2011年8月14~20日,由教育部主办、辽宁省教育厅和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沈阳体育学院承办的2011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4所高校的代表队参加了本次比赛。  相似文献   

4.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2):F0002-F0002
郝庆威(1963-),男,汉族,辽宁省桓仁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1991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9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5年晋升教授职称。现为沈阳体育学院体操教研室教师、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2):F0002-F0002
刘排(1978-),男,汉族,山西大同人,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篮球教学理论与实践、竞技体育学。刘排教授200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20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副院长。2020年入选沈阳体育学院“兴体英才”计划优秀人才。曾获沈阳体育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沈阳体育学院先进工作者、沈阳体育学院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先进个人、沈阳体育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沈阳体育学院优秀班导师等荣誉。  相似文献   

6.
程公(1960-),男,汉族,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76年在辽宁省运动技术学院省青年足球队从事专业足球训练,1981年考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985年毕业留校在足球教研室任教,1987年考入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1990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4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2007年获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副院长,足球国家级裁判,全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建设委员会常委,辽宁省运动训练专业带头人,辽  相似文献   

7.
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属于教学比赛,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情况进行教学检查和评估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进一步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本色”建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继2009年6月在武汉体育学院举办的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天津体育学院获得比赛冠军后,全国24支代表队又于2011年8月在沈阳体育学院20ll’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上进行了角逐。大赛具有涉及科目范围广、评估科目全面、影响力大的特点,一直受到各参赛省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同时引发了人们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诉求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F0002-F0002
刘元国(1983—),男,汉族,山东临沂人,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冬季两项国家级裁判员,残疾人北欧两项国家级裁判员。2005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1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9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副处长(副主任)、冰雪教研室主任,辽宁省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2018年获得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项目支持计划,2019年入选沈阳体育学院"兴体英才"计划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9.
赵秋菊(1963-),女,汉族,辽宁省锦州市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考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985年毕业并留校任教,2007年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自幼习武,精通通背拳,是通背拳  相似文献   

10.
由教育部主办、辽宁省教育厅和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沈阳体育学院承办的2011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日前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4所高校的代表队参加了本次比赛。参赛的很多师生都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受益很多,同时,比赛本身也激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由教育部主办、辽宁省教育厅和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沈阳体育学院承办的2011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日前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4所高校的代表队参加了本次比赛。参赛的很多师生都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受益很多,同时,比赛本身也激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徐开春(1960-),男,汉族,山东昌邑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7年考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及教育实习工作的组织与管理。1997—1998年、2004—2005年为东北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为辽宁省优秀课教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具备一定教育能力合格的体育师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需要全面新形的人才。本文根据师范特点,对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F002-F002
王晓春教授(1954-),女,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1978年于沈阳体育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5年在北京体育大学任国内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8月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馆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学报编委会委员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中青年研究会委员;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体育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体委教材编写组《学校体育学》小组成员;辽宁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学生参与课内实训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历史悠久,师资队伍优良,专业实力雄厚,专业特色鲜明,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致力于专业综合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体育教育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省级示范性专业。多年来,体育教育学院一直秉承立足体育领域、服务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7.
姜娟(1973—),女,中共党员,汉族,黑龙江木兰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12年晋升为教授。沈阳体育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健身气功七段、中国健身气功精英计划培养对象,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术科能力欠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家俊 《体育学刊》2007,14(4):72-75
对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术科能力欠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近年来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志向中的体育目标和技术基础明显不足、教学改革无视学生实际情况、扩招导致学校施教条件不足以及术科师范技能教学失效等是主要原因。并对此提出加强术科教学改革,强化术科师范技能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33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多运用成熟防御机制,有时也用投射、消耗倾向等不成熟或中间型防御机制;在心理防御机制运用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性别、生源、是否独生子女和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表明心理防御机制是影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重视并加强心理防御机制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5):F0002-F0002
郑凯(1958-),男,汉族,中共党员,辽宁省沈阳市人。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教学系,同年到沈阳体育学院工作。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为沈阳体育学院计算机教研室教师。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统计分会常委、体质研究分会委员,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和体育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