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应用性 数学应用性问题能调节人们的心理倾向,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追溯问题的背景和原型,使其思维发散、个性发展,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解决数学应用性问题的过程是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应用性问题的情境,展示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应用性数学应用性问题能调节人们的心理倾向,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追溯问题的背景和原型,使其思维发散、个性发展,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解决数学应用性问题的过程是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应用性问题的情境,展示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以及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等.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 ,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 ,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而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 ,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1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1 .1 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 (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案例 1 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 ,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问题 ,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  相似文献   

5.
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过程中 ,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 ,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而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 ,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的体会和认识 ,以向诸位同行求教 .1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1.1 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 (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案例 1 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 ,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问题 ,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他们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因此,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和认识.一、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1.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案例1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的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  相似文献   

7.
<正>创设教学情境, 即创设一个以情境为基础,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的过程.情境创设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达到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以及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等。  相似文献   

9.
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的步骤,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性质解简单方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尝试——归纳——应用”,让学生探索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原理、方法。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广泛的应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爱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出示QQ像)这个小男孩名叫QQ,今天,老师交给他一项任务,让他去了解商店里的简单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学问题分为两大类,纯数学问题和应用数学问题.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应用数学问题的能力、探索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高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怎样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当前高校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教学的关系,从构建教学情境、加强启发性与应用性、重视数学建模、创设情境、丰富手段等方面阐述了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的高校数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内驱力,并促使学生的认知过程转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获得发现、理解、创设与应用的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热情进行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应用情境,营造积极参与氛围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可以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离不开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自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发现欲,引起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数学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便成为学生的一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离不开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自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发现欲,引起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习情境是教师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一种教学氛围、教学环境.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尝试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创设模拟真实情境、创设启发探究的情境、创设融合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追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新时代数学学习的必须经历的环节.一、让学生经历数学情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生长点创设数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数学课程改革以来,情境设计备受广大教师重视.因为,好的数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的生长,从而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来金 《成才之路》2009,(21):54-55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从生活实例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图形来创设情境、借用寓言(故事)来创设数学情境、以学生动手实践(实验活动)创设数学情境。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学校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构想与实践,是为了适应数学课程改革中必须加强应用性、创新性,重视与实际结合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此,课堂教学各环节必须始终贯穿应用意识,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加工、处理和再创造,以达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借此与同行分享。一、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