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反希望是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在相当程度上 ,老舍的小说创作即是对于希望不断加以解构的写作实践。这一作为使老舍同现代历史初期积极探求民族、国家希望的知识分子主流 ,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老舍反希望的创作动机 ,不仅来自时代、社会的多重合力因素 ,而且也有来自老舍个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老舍小说中作为第一个城市个体劳动出现的是车夫赵四,以后小说中又陆续出现了车夫春二、张二,王五、王四等。反映车夫生活是老舍反映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骆驼样子》,老舍则以他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深刻认识,描写了一个人力车夫一生的坎坷道路和苦难挣扎。车夫祥子成为城市贫民个体劳动的典型代表。(《四世同堂》作为沦亡后北平的市民生活画卷,在车夫小崔身上,体现了民族的不屈精神。车夫形象塑造贯穿于老舍二十年的小说创作,其中我们可以窥见老舍思想和艺术发展变化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经历了67个春秋的老舍先生.以长篇小说和剧作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又因创作《茶馆》而奠定自己在中国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老舍先生最开始是一位小说家.后来主要从事戏剧创作。他的剧作,一改中国传统戏剧的结构模式和创作方法,用写小说的构思和方法来创作戏剧,进行着新的尝试,他的这种尝试.开创了中国当代戏剧的先河——中国戏剧史上从此有了“小说式戏剧”。  相似文献   

4.
石杰的小说创作直接来自于好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她以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人的生活为题材,展示了人生的苦难,美好和丑陋,表现出追问的勇气和重建希望。且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老舍既是一位杰书的小说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反映都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以出色的人物塑造和世态风物描写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作为剧作家的老舍,他的话剧主要创作于两个时期:一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1943),共创作《残雾》等剧本9部,一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1),共创作《方珍珠》等剧本15部。老舍的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以《龙须沟》、《茶馆》为代表。因《龙须沟》的成功,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而《茶馆》更成为中国话剧的享有世界声誉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论老舍早期三部小说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早期在英伦创作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劣根性一面进行了揭露、批判,并在小说中构建着他的理想人格。虽然其对传统文化有着过于直观的否定,在思想、艺术上也略显稚嫩、粗疏,但却初步显示了老舍创作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四百二十卷志怪小说<夷坚志>为洪迈历六十年时间所创,是什么动力驱使洪迈长期从事为正统文人所不屑的小说创作?对此虽有一些观点,但未成系统.<夷坚志>卷帙浩繁,创作周期长,故洪迈的创作动因复杂,是多种因素的组合,既有对小说的钟爱和好奇尚异的心理驱使,也有来自喜欢小说的社会风气和读者对洪迈的鼓励支持,兼有避祸的考虑和以小说寄寓社会人生的需要,同时征实补史和练习史笔的意图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8.
老舍先生的创作,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建国前以小说创作为主,而建国以后,则以戏剧创作为主。《茶馆》就是老舍戏剧创作的代表作。本剧创作于1957年,于1958年和1963年两次公演,轰动了国内剧坛,并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节目。1980年秋该剧组赴欧洲演出,为中国话剧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9.
老舍从事过多种文学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尤值一提的是,他将小说和话剧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从而出现了戏剧化的小说和小说化的戏剧的崭新格局,对当时乃至今天的文学创作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毓 《鸡西大学学报》2014,(1):113-114,129
老舍从剧本与小说创作的区别认识到戏剧创作需要矛盾冲突,但是老舍的剧本常常呈现出淡化情节冲突及散文式的结构特点。老舍认识到戏剧性不止需要矛盾冲突,还要创造一种新的戏剧审美意象。老舍戏剧创作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此审美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创作思想,除了对市民阶层及市民文化的表现外,还有另一种指向,即对国民性的深究。从《猫城记》到《茶馆》,老舍始终关注着国民性的表现。在这两部作品中,老舍深刻地揭示出国民的劣根性的种种表现,痛切地暴露出它们的危害,把国民性提到了亡国灭种的高度,具有文化反思意味和忧患意识。国民的劣根性现象县有人类性,表现国民性的文学也具有一定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2.
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一位创作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平实的现实主义风格和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本文试图从"童年经历和教学生涯"这个视角,探究其对老舍小说创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老舍在旅英期间写成的域外小说《二马》,讲述了来自“文明古国”的中国人在英国的一段饶有意味的生活故事。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老舍的《二马》进行解读,认为在《二马》中,老舍对小说的语言、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新奇陌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任玉娟 《考试周刊》2014,(50):23-24
诺曼·梅勒是美国当代最重要作家之一,他的非虚构小说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压力促使他创作转型,美国社会的动荡为他提供了契机。非虚构小说在梅勒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夜幕下的大军》为文本分析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点,阐释了梅勒运用小说技巧处理反越战游行的事件。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16.
30半代初,老舍对《客》的翻译助他写出了小说《微神》;由《隐者》的翻译“摹”出了小说《歪毛儿》。两对作品的对应与叠合足以将翻译对老舍创作的影响昭示得清清楚楚。但影响还远远不止老舍受译文启发写出与之近似的作品,还表现在对老舍短篇小说艺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参照着写中,他获得了短篇小说创作的经验与技巧,使他在新的创作起点上迅速前进。其借鉴所恪守的原则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从分析上图所藏清抄本《诗说》着手,说明了吴敬梓有着独到的经学观,从而也证吴敬梓确实是一位传统化学养最丰厚,理性思维最出众的白话小说作家,《儒林外史》的反理学倾 向以及对功名富贵,应征辟和士人心态的剖析均可以《诗说》中所到依据,吴敬梓的经学观奠定了他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老舍小说创作的关键词之一。站在文化的角度,他对于笔下的市民社会生活进行审视,以东西方文化的双向批判意识建筑老舍式独特的文化观。从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的初期创作,30年代回国后的发展,一直到40年代在美国的创作成熟,他一直坚持着对于文化的批判原则,逐步发展完善自己的文化观。以老舍在英美两国创作的《二马》、《四世同堂》为例,着力分析梳理其文化批判意识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老舍富有个性特征的创作风格与他那特殊的经历以及由此铸就的独特的性格为人有关。试图从独特的成长经历奠定了老舍平民意识的基调、浓厚的恋京情结造就了老舍小说鲜明的"京味儿"特征、末世旗人的特殊境遇造就了老舍小说浓烈的满族文化内涵;浓厚的宗教情结提升了老舍平民意识的境界等四个方面来探寻老舍小说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