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师具备数字教学能力是教学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JX*7]数字技术”在教师素养方面的具体表征。培育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学生数字素养、落实新课程方案理念、促进教育数字化发展。教师数字教学能力表征为数字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数字教学手段应用能力、数字教学管理能力和数字教学评价能力四个方面。培育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有赖于实施数字教学能力专题培养、搭建教师数字教学能力自主学习平台、构建数字教学能力提升学习共同体、建立数字教学实施机制和建立数字教学能力考核制度五种路径。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深度学习建立在教师深度引导的基础上,深度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态。实施深度教学,要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习观与知识观为基础。追求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知识之后”的价值是深度教学的本质要求。深度教学对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等具有重要价值。可通过“转变教育理念,超越传统教学的现实困境”“提升教师‘学科整体理解’能力,促进深度学习与教学”“开展专家式学习,提高教师课堂实践的专业知识”等途径与方法实现教师深度教学。  相似文献   

3.
学生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被重点关注。首先阐述了数字时代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及发展策略。数字素养不仅包括基本的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信息与数据素养、数字安全和数字伦理素养等,也包括数字时代信息化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还包括在网络社会成长过程中“虚实分离的我”实现统一自我认同的意识和能力。人类学习将迈向泛在学习新生态,“人机结合”将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方式。为了支持学生数字素养的全面发展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其次讨论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及发展策略。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体现在数字技术融入教学的意识、素养、能力和研究。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出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高等院校、教师自身等方面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教师素养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的转变,预示着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能力有了新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数字化革命发展的应然选择、教育教学新生态的实然选择、教师核心素养嬗变的必然选择。基于数字认知、成熟程度、知识边界、资源供给维度发现,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从“驱动”到“交互”、从“抵制”到“颠覆”、从“清晰”到“模糊”、从“旧基建”到“新基建”等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现实挑战,影响到教师数字素养的生成。基于此,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路径应包括:重塑教师数字素养新理念,实现“道—术”相融相生;描绘教师数字素养新画像,实现“质—量”同向同行;重构教师数字素养新内容,实现“人—技”共生共长;筑牢教师数字素养新基建,实现“软—硬”统筹发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ChatGPT对人类学习方式和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变革效应备受关注。职业教育是与技术连接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教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主体,其专业发展过程势必会受到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影响。从技术功能角度出发,在先进算法和海量数据的支撑下,ChatGPT在信息检索、知识生成等方面展现出强大优势,为职教教师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提升以及专业素质形塑提供了新机遇。但是,ChatGPT所带来的内容生产“失真”、功能运用“高阶”以及人机关系“紧张”等问题也使职教教师专业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充分释放ChatGPT对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赋能效应,迫切需要打造技术与教师共生发展的良性格局。具体来说,需要理顺人机关系,激发“想用”意识;增强数字支撑,厚实“能用”条件;重构育训体系,形塑“善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职专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分析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文献的基础上,基于问题类型分析法、师生对话深度分析法、课堂有效性提问分析法、S-T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行为分析法5种课堂观察法,以2所国家中职示范校的48名专业课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课例进行编码和分析,并与北京1所国家中职示范校4位教师的8节课例分析结果做对比。结果显示,两校教师课堂教学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侧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弱、教学组织和应用能力不强、小组合作学习质量不高、评价方式单一等共性问题。根据上述痛点问题,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等,提出国家落实职校教师准入制度,设立由政府、职校、企业或行业联合开办的“产业学院”,为教师提供深度企业实践机会;学校加强新手教师岗前培训,建立教师顶岗实习考核机制;专业课教师强化职教前沿理论学习,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与人才需求结构升级。职教师范生被视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后备军,加强职教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是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职教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价值理念的立足点可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人才需求,可以赋能职教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能助力职教师范生培养迈向高质量。然而,当前职教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还存在职教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脱嵌,数字素养培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渠道脱耦等实然困境,这制约了职教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实效的提升。为此,应明确目标导向,扎实推进教师队伍数字素养提升;突破时空阻隔,拓展数字技术教学空间环境;加强协同育人,建立共同体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2021年6月8日,OECD发布的《数字教育展望2021: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机器人应用前沿》报告提出一个关键问题: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教育?该报告通过对当下教育领域智能技术的分析,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学校管理三个方面指出智能技术对教育的赋能:在学生学习方面,自适应学习技术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整体智能系统能关注特殊需求学生从而推动全纳教育发展,自动数字测量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字学习技术的参与度;在教师教学方面,教育机器人的出现使教师角色开始转变,混合人工智能系统帮助教师高效管理课堂,数字技术应用于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在建立学校管理方面,建立学校和系统管理学习分析,早期预警系统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使学校管理更安全,组织系统覆盖更全面.智能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系统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成本效益,但需要合理利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研究协同驱动,还需要教师、学校领导和学习者的充分合作.本文分析技术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管理的应用现状后,总结了技术赋能推动教育变革、迈向教育实质公平以及教育伦理与价值问题,以期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董海云 《知识文库》2023,(2):103-105
<正>引言:2018年4月13日在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件中提出“三全两高一大”,指出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为“职教高考”制度奠定了逻辑起点。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对“职教高考”制度构建提出应然要求: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要求基于“职业标准”测评学习成果,职业教育以技术知识为知识论基础要求考试内容与方式要理实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要求普职考试成绩等值。然而,当前我国“职教高考”制度构建面临三大困境:一是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不衔接,二是升学导向下“职教高考”逐步与普通高考同质化,三是中职生升学渠道依然狭窄。分析英国具有“技术教育”特色的“职教高考”制度可以发现其制度构建包括以下三方面经验:一是以国家资格框架统一资格标准,二是凸显技术教育特色的考试内容与考核方式,三是与名校录取制度衔接的升学通道。基于我国职教改革取得的成就和英国经验,文章提出我国“职教高考”制度构建的路径:架构《国家资历框架》,从教学标准建设转向资格标准建设;基于“职业群”设计“职教高考”的专业类别和考试内容;采取在真实情境下考核职业能力的考核方式;建立普职成绩等值的“高校招生分数转换”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一主三动”的历史教师课程意识培养模式大致如下:
  “一主”:教师主体的理念先导。学校鼓励教师“跨学科、复合化”地学习和发展,构建多元化课程教学能力。要求教师谈化教学意识,强化课程意识,实现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转变,学科意识向发展意识转变。  相似文献   

12.
技术研发中心是职教本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和开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可以体现职教本科类型属性特征、创新职教本科人才培养载体、赋能职教本科服务行企发展、拓宽职教本科经费增收渠道,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合作内容从“单一功能”向“高精尖缺”转变;合作内涵从“三个层面”向“三个超越”转变;合作主体从“双主体”向“多主体”转变;合作模式从“单轨制”向“多轨制”转变;合作平台从“生产型”向“集成型”转变。其实践路径为:构建以“四方六面”为主干的组织生态体系;探索以“科技四链”为特点的研发生态体系;完善以“三三制式”为重点的教学生态体系;推进以“四类群体”为核心的人才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分析基于智慧职教和微信群的探究式学习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作用、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2021级两个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班的6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22级的两个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班的64名学生作为观察组,比较采用基于智慧职教和微信群的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后,学生理论和操作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护生核心能力和教学满意度。结果:基于智慧职教和微信群的PBL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观察组学生自主学习、核心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智慧职教和微信群的探究式学习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该教学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是乡村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国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乡村教师数字化意识不足、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欠缺、数字化应用能力偏低、数字社会责任履行不够充分、缺乏利用数字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等。大幅提高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有助于乡村教师将数字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因材施教;有利于强化乡村学生的数字能力,消弭城乡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同时,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加强对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及实现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的因素。明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向,包括强化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意识,使其树立理性的数字观;加强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实践与反思力度,提高其数字应用的能力;创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模式,实现乡村教师研修的数字化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5.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国家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新型能力与数字技术赋能职教学生全面发展和重塑职教生态的持续过程,能够不断丰富职教学生的职业知识储备和职业价值观内涵。职教人才培养面临培养理念的技术性取向难以兼顾其人文性、数字技术赋能社会行业加快人才培养目标变化、信息传播流动性强淹没学生个性、技术生硬植入教学造成重技术轻教学现象和技术加重教师身心负担产生角色定位偏差等困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一是更新以人文为基础的数字文化育人理念。二是建构多元主体参与的终身育才机制,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方位和全过程。三是创新数字化育人实践,具体来说是构建以学生为根本的课程体系;打造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探索以技术为辅助的知行实践,以培养更多具有数字素养的高素质职教人才。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技术驱动教育生态变革,从而发挥育人效果的过程。澄清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的“技术”误区,教育与数字技术关系的“和谐”误区,人与数字技术关系的“价值”误区,可以发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上遵循了“取决于人,用之于人”的数据伦理。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面临校园围墙消弭,学校边界持续重建;课程模式颠覆,教学实践面临重组;教师角色转换,专业能力有待重构;学生能力弱化,学习生态亟需重塑等困境。学校需要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多元数字平台,加强教师系统培训,健全管理保障机制四种方式来全力打造智能校园,全面革新教学空间,全程提升教师素养,全速创建学习生态。  相似文献   

17.
教育范式由“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是高等教育对技术变革产生影响的回应。教师发展中心需要通过职能转向应对新的教育范式对教师教学及学习提出的新要求。然而,教育范式转变视角下教师发展中心职能转向面临现实困境:学习服务技术化,忽视教师学习的情境性;资源推送同质化,忽视教师学习的能动性;服务过度依赖技术,忽视教师学习的创造性。教师发展中心职能转向应由“管理”转向“服务”,由“独立”转向“协同”,由“教师培训”转向“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职教教师教育政策文本的疏理发现,职教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注重教师专业技能阶段、强调教师实践应用能力阶段、强化教师理实结合能力阶段和推进教师多元能力阶段。职教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虽然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化,但是总体发展趋势基本遵循需求逻辑、宏观逻辑和服务逻辑。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深化职教教师职业能力的策略是:兼顾职教教师自身能力发展需求;倡导各主体共同助力职教教师能力发展;构建职教教师能力发展体系;建立职教教师能力发展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综述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层次划分,建立了调研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从媒体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理论知识、职教教学设计、职教资源和职教研究5个层面深入调研,了解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各个层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职业院校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建议,旨在为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本体”“类型”和“区位”等要素的耦合性思考,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坚持重构性、类型性、超越性的价值逻辑。在此“三维取向”的观照下,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应然状态表现为形成“近产型”数字化职教生态、“引领型”数字化职教主体、“实践型”数字化培养模式和“后发型”数字化进取机制。扎实推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重构布局结构,支撑并适度超越西部产业发展;重构主体价值,开展参与式教师素养提升培训;重构内涵体系,打造东西共建共享的数字资源;重构运行秩序,探索院校智慧管理的一般模式;重构进取机制,推进西部职业教育的“后发型”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