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令淑 《东南传播》2021,(12):112-115
建党百年纪录片《留法岁月》借助视像修辞和声音修辞,围绕"人物""场景"和"事件"三个要素对中国青年留法勤工俭学的记忆进行了完整生动地呈现.在此基础上,纪录片通过社会记忆与个体记忆融合、历史情境与现实图景链接的记忆修辞路径,凸显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时代意义和留法青年伟大精神价值的传承意义,由此实现情感认同、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建构,出色地完成了建党百年纪录片的思想宣传任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1918年,由蔡元培、吴稚晖、李煜赢诸先生发起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团体“华法教育会”,蔡元培先生任中方会长,李煜赢任秘书长。华法教育会主要负责输送留法勤工俭学青年和负责处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滞法的华工教育问题,当时在法华工约有十万之众。  相似文献   

3.
蔡和森是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践行者,他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成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锋。留法勤工俭学期间,蔡和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取"直接行动"的革命斗争方式,参与领导了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的"二二八运动"、反对北洋政府卖国借款的"拒款运动"、争回里昂中法大学三次斗争,捍卫留法勤工俭学生权益,保护中国国家利益,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参与领导三次斗争过程中,蔡和森坚定了信仰,确立了世界观,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笔者在查阅北京市档案馆有关中法大学档案资料时,发现了"中法协进会第二次公会撮影"及"中法协进会第二次公会闭会式撮影",该会作为华法教育会、留法俭学会的联合团体,为推进中法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出很大作用,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却很少见到相关的论述。笔者着重对此进行考究,旨在进一步细化、补充并丰富这一段被传为佳话的中法教育史。  相似文献   

5.
5年勤工俭学提供思考素材 1920年10月,年仅16岁的广安少年邓小平和80多名中国学生一起乘船赴法勤工俭学。这是重庆爱国人士创办的“华法教育会”所推动的一次留法热潮。  相似文献   

6.
李铁映参观“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展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本刊讯4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专程来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大厅,参观了由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北京市档案馆联合主办的“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展览”。“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展览”通过展出的部...  相似文献   

7.
赴法勤工俭学是民国时期留学运动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女子参加赴法勤工俭学更是打破了多项限制,成为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史上的华章。  相似文献   

8.
一本迄今为止资料最丰富、分量最大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稿》最近由巴蜀书社出版。本书共六章,另有附录。它论述了留法勤工俭学这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留学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运动,对其发展的全过程、重大事件、涌现的团体、政党、思潮、重要人物作了公正、科学的论析。本书不失为填补近现代史专题史研究空白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三救得了急病的蔡畅当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确立恋爱关系不久,他与李富春、蔡畅的关系,因中共旅欧支部创办的《赤光》杂志而亲近了许多,连写信都亲切地称李氏夫妇为“畅春姐弟”。1922年,国内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停止后,法国政府也加紧了对留法中国学生的监督,大家不得不用大部分时间来“勤工”,以维持生活。同李富春结婚以维持生活。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引入勤工俭学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利用勤工俭学补充人力资源的不足,但也存在若干问题。加强高校图书馆对勤工俭学的科学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高校图书馆如何改进勤工俭学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勤工俭学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意义,分析了勤工俭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图书馆加强勤工俭学学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勤工俭学学生的教育管理,也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意义,指出当前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谈对大学图书馆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高校合并、扩建的潮流,许多大学图书馆面临人员短缺的现实,从而产生借助勤工俭学学生力量辅助管理的现象,如何管理好这一群体,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清杰 《大观周刊》2011,(22):196-196
勤工俭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形势下被赋予新的内涵:“学生以获得或改善学习条件为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有偿的实践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勤工俭学将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蒋圣培 《档案时空》2007,(11):10-11
上个世纪初叶,在中国大地上,一批有志青年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新思想,新技术,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在湖南众多的留学生中,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小脚老太带着儿子女儿出国赴法,她就是蔡畅的母亲葛健豪.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了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原因,着重探讨了其组织方式与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当前阶段勤工俭学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 《图书馆学刊》2010,32(9):20-21
从大学生素质与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的关系入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图书馆勤工俭学岗位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因素,得出了一个量化的结论,以供各教育和研究部门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意义,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工作以来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一五年,蔡元培、吴玉章、李煜瀛等人在法国组织了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宗旨的勤工俭学会,为赴法青年创造了学习条件,提供了经济准备,为推动与发展旅欧勤工俭学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与研究这一运动,在此,我们把市档案馆所藏《留法勤工俭学会说明书》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20.
《档案与史学》1999,(2):24-27
在1919—1920年间,先后有近两千名中国青年抱着到法国去,“vx血汗所得之工资,换科学上之知能,为工业落后之祖国,谋实业上之进展”的良好愿望.远涉重洋.联袂赴法勤工俭学,掀起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勤工俭学运动。这场运动造就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中共高层领导人物,因而引起了史学家们的兴趣和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运动的政治影响或著名人物身上,而对大批勤工俭学生是如何在法国学习与生活的,由于史料的限制,则论述不多。在馆藏档案中,我们发现了留法勤工俭学生廖奕写于1929年的《自述》,文中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及赴法勤工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