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掌握罗斯308肉鸡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测量了0~5周龄罗斯308肉鸡的体重,计算了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均匀度等指标,建立了Gompertz生长模型,获得了生长发育参数和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Gompertz生长模型能很好地模拟罗斯308肉鸡的生长过程,模型参数A、B、k分别为6 098.92、4.68、0.26,R^2为0.999 5;根据该模型计算的拐点周龄为5.94周,拐点日龄为41.55 d,拐点体重为2 243.67 g,最大周增重为583.35g,最大日增重为83.34 g;累积生长、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都符合肉鸡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此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合理饲养和优化管理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豫北小尾寒羊部分体尺的生长规律,以3~24月龄豫北小尾寒羊的体高、胸围、管围和十字部高等4种体尺为材料,运用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这2种典型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分别对4种体尺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均能很好地描述豫北小尾寒羊体尺的实际生长情况,拟合度均在0.96以上,但von Bertalanffy模型更符合实际生长情况,模拟效果更好。体高、胸围、管围和十字部高4种体尺的生长模型的R2值分别为0.973、0.973、0.965和0.977,相应的体尺极限参数A分别为95.932、115.826、13.060和91.896,调节参数B分别为0.168、0.190、0.205和0.149,瞬时相对生长率k分别为0.098、0.069、0.039和0.112,最大周增长量分别为4.157、3.557、0.225和4.554cm · w-1,最大日增长量分别为0.594、0.508、0.032和0.651cm · d-1。von Bertalanffy模型在模拟3~24月龄豫北小尾寒羊4种体尺生长规律方面为理想的数学模型,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均符合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此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也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出生类型及性别对湖羊羔羊体重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方法:将 133只湖羊羔羊按照出生类型(单羔、双羔、三羔、四羔)和性别的不同,测定羔羊初生重、二月龄重、四月龄重及六月龄重,分别计算累积生长、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结果表明,公、母羔的累积生长、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在不同出生类型下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同一出生类型的公羔和母羔之间的累积生长、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也存在差异,且各阶段公羔羊的体重大于母羔羊.结论:出生类型及性别对湖羊羔羊体重生长发育规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18~22℃冷泉条件下,进行了香鱼养殖试验.平均体重为2.65和0.73 g的两种规格香鱼苗种,经110 d饲养,平均体重分别达76.56和55.88 g;饲料系数分别为1.43和1.32,饲料系数与鱼不同阶段体重呈曲线正相关Y-0.9277-0.0029X+0.0002X2(R2-0.838,P<0.01);香鱼肥满度从投放鱼种(0.73g)时的0.901增加到实验结束时的1.368,肥满度在养殖后半程才开始显著增大,肥满度对体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为线性方程Y-0.7054 +0.0428X (R2-0.505,P<0.01).鱼体重对体长的最佳回归模型为指数曲线模型Y-0.3647e (0326X)(R2=0.980,P<0.01).运用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分别对香鱼的体重生长数据进行了拟合和分析.3种模型对香鱼体重生长均有很好的拟合度,其中,大、小规格香鱼鱼种生长的Gompertz模型拟合度(R2)分别为1.000和0.999;以该模型测算的生长参数拐点体重分别为43.866和40.014 g,最大日增重分别为0.914和0.781 g,拐点日龄分别在鱼种投放后的第72和89 d.  相似文献   

5.
AA肉鸡免疫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AA肉鸡在正常生长环境下胸腺、脾、法氏囊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取100只1日龄AA肉鸡,饲喂基础日粮并且采用相同的饲养管理方式。在1、2、3、4、5、6周龄每次取鸡8只,解剖取胸腺、脾、法氏囊,称重,数据处理后作出免疫器官的生长曲线图并进行分析。结果:肉鸡的三大免疫器官的发育和肉鸡本身的生长密切相关,在42日龄内,其重量随着肉鸡体重的增长而增长。其中,胸腺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强度要高于脾脏、法氏囊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强度,胸腺的生长速度先升高后降低,在4周龄的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每天的日增重为0.47 g/d;法氏囊的生长速度在前期较慢,到后期的生长速度快些,在7周龄平均每天的增重最高,为0.33 g/d;脾脏在这三种免疫器官中的生长速度是最低的,但其生长速度是随着肉鸡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结论:三大免疫器官的相对生长有相同的趋势,即生长强度不断降低,曲线呈现出反抛物线状。  相似文献   

6.
400只青脚麻鸡分别于21、28、35、42、49、56日龄随机抽取样鸡8只(公、母各半)称重,分离股骨和胫骨,称重并测量长度,分析骨指数、相对生长和累积生长,观察青脚麻鸡3~8周龄腿骨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公、母鸡股骨的绝对长度生长峰期出现落后于绝对增重,即49日龄对42日龄,而公、母鸡的胫骨绝对长度生长峰期出现先于绝对增重。截至56日龄,公、母鸡的股骨和胫骨长度没有差异,而公鸡的股骨和胫骨重均大于母鸡,与股骨比较,公、母鸡的胫骨均在早期生长较快,胫骨指数大于股骨指数。不同性别的股骨和胫骨重均与其日龄的增加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西伯利亚鲟稚幼鱼生长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西伯利亚鲟稚幼鱼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体长为2.12 cm、平均体重为0.07 g的7日龄稚鱼经140 d的人工饲养长成平均全长为42.69 cm、平均体重为254 g的个体,其日均增长量2.93 mm、平均瞬时增长率2.14 %,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L = -0.7711+ 0.3126t (r = 0.9948);体重日均增长量1.82 g、平均瞬时增重率5.37 %,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 = 0.3157e0.0529t (r = 0.9354);体重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为W = 0.0082L2.7046 (r = 0.9977),幂指数值接近3,表明该鱼体重与全长的立方呈正相关关系,属于等比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8.
对赤水河上游国家级鱼类保护区内的墨头鱼标本进行了年龄鉴定,渔获物的年龄结构由0~8龄共9个龄组组成,以低龄个体为主,2~5龄个体占83.07%。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接近3,属于匀速生长类型,因此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描述其生长特性,相关生长参数分别为:渐近体长L∞=323.0227mm,渐近体质量W∞=824.7102g,k=0.1781,t0=-1.4655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Ti=4.77龄,对应体长、体质量分别为Lt=333.14mm,Wt=746.06g。由于捕获物中以低龄个体为主,呈现小型化趋势,建议将其捕捞年龄确定为5龄以保护核心区内的墨头鱼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泥鳅的生长特点进行了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将所获得的样本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中回归分析;应用计算机软件,并在微机(APPLE—Ⅱ)上调式运行,对泥鳅的生长规律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结果说明,对泥鳅的体长、体重。纯体重的近期预测值,拟运用方程组(Ⅰ_1)估算;特别是体长估计用L_t=23.64(1-e~(-0.227(t+0.8583))的误差较小,而对泥鳅的生长状态的理论分析,运用方程组(Ⅳ_1)描述较能反映泥鳅的生长规律。泥鳅体长与鳞片长的关系为线性关系,方程式为:L=2.916+0.12835。S相关系数为:R=0.78035>r_(0.01)。泥鳅体重(W)、纯体重(W_c)与体长的关系分别为W=0.018472L~(2.6934),相关系数R=0.9396>r_(0.01);W_c=0.02009L~(2 6193),相关系数R=0.9397>r_(0.01)。依据扩充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可求出体长生长曲线拐点,t_L=0.2434年,体重生长曲线拐点tw=5.4336年;亦为纯体重生长曲线拐点。而由变形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可求导出无体长生长曲线拐点,而体重生长曲线拐点tw=3.6889年,纯体要生长曲线拐点twc=3.8669年。 测试证明,同龄期的雄鳅纯体重大于雌鳅纯体重,且4龄期为泥鳅的最佳生长状态,主要是长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确定了幼蟹对磷的适宜需要量.以酪蛋白、鱼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磷酸二氢钙为磷源,制成磷水平为0.41%、0.82%、1.21%、1.60%、1.99%和2.42%的6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0.90±0.02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8周.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影响显著,随着磷水平的增加,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磷水平为1.60%时达最大值;试验各组间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全蟹灰分、总磷和肝脏中的磷含量与饲料磷水平呈正相关;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磷的最适需要量为1.48%.  相似文献   

11.
挑选清洁级10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20只(雌、雄各半),采取1∶1同居,全同胞兄妹近交繁殖,测定子代生长发育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为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清洁级Fmr1基因敲除小鼠初生体重、体长分别为1.25±0.21g、38.99±1.74mm;离乳体重体长分别为8.17±2.26g、122.81±11.42mm;60日龄时体重体长分别为22.93±2.93g、180.19±7.46mm.  相似文献   

12.
长吻是长江河流中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鲶形目鲍科鱼类,共收集肥料325尾,全部材料均通过生物学测定。1989年采用IBM/AX计算机运用Von Bertalanffy鱼类生长方程的BASIC程序进行了重新整理运算。结果表明:龄群有1—6龄组,2—3龄鱼为渔获物的主要成份,占总尾数的54.27%,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W=2.221344×10~(-2)L~(2.828766)。生长曲线,生长速度曲线、生长加速度曲线反映出长吻鮠属均匀生长型,生长的拐点年龄为6.1龄,地外,体长、体重、吻长、全长、体国之间还进行了多元回归。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结构日粮对1~3月龄荷斯坦公犊瘤胃组织结构的影响。选择30头、初生重(36.19±3.21)kg的荷斯坦奶公犊,屠宰刚出生的荷斯坦公犊3头,其余27头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Ⅰ组:全乳组;Ⅱ组:全乳+精料组;Ⅲ:精料组),在1、2和3月龄时从每组中随机抽取3头(共9头)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犊牛体重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且日粮成分影响犊牛体重。在1~3月龄时Ⅰ组犊牛体重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说明全乳饲喂犊牛生长发育优于其它两组。在1~3月龄时犊牛日增重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在3月龄时到最大值,为1.11kg。不同日粮对犊牛日增重有影响,1和2月龄时Ⅲ组犊牛日增重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3月龄时Ⅲ组犊牛日增重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说明饲喂精料组(Ⅲ组)犊牛后期的生长发育好于全乳组(Ⅰ组)。不同日粮类型显著影响瘤胃黏膜的发育,1~3月龄时全乳饲喂(Ⅰ组)的犊牛瘤胃黏膜发育情况明显低于其它两组。不同结构日粮对1~3月龄荷斯坦公犊瘤胃的发育有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对热应激海兰褐蛋鸡蛋品质、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40周龄,健康、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共540只。其中,普通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阳性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 mg/kg的γ-氨基丁酸;试验组添加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143mg/kg(相当于添加50 mg/kgγ-氨基丁酸)。正式期41~48周龄。试验期鸡舍平均温度28.3℃。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全期1~8周,日粮中添加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能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P0.05),且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2)日粮中添加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对鸡蛋的哈氏单位、蛋白高度、蛋壳硬度和蛋壳厚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能提高蛋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热应激蛋鸡日粮中添加143 mg/kg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均有所提高,对由热应激造成的不利影响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093只 1日龄艾维茵商品雏鸡 ,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2 46 2只 ,试验组 46 31只。研究了大群饲养条件下 ,免疫生长促进剂C96 (1 1mg/kg饲料 )对高浓度氨环境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0 - 32日龄试验组鸡在潮湿垫料和 5 0PPm的氨环境中 ,生长速度 (日增重 )略低于对照组。但整个试验期 ,试验组与对照组鸡体重、日增重等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饲养后期有较强代偿性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国内地方鸡营养研究,特别是雪峰乌骨鸡的营养研究填补空白,笔者用500羽1日龄的雪峰乌骨鸡研究其生长前期蛋氨酸的适宜水平.在满足其他营养素的条件下,在基础日粮(玉米-豆粕型)中分别添加合成蛋氨酸0.00%,0.06%,0.12%,0.18%,0.24%,配成5组饲粮,分别饲养五组试鸡.测定生长性能指标和血清尿素氮、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其结果表明,饲粮蛋氨酸水平对雪峰乌骨鸡累计生长、相对生长率、日增重、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对血清尿素氮含量以及血清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在代谢能为12.32 MJ/kg、粗蛋白质为21.00%的营养水平下,建议雪峰乌骨鸡生长前期蛋氨酸适宜水平为0.48%.  相似文献   

17.
低聚壳聚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8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0羽,设6个重复,其中空白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添加50mg/kg金霉素,试验Ⅰ组(低聚壳聚糖剂量组)和试验Ⅱ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分别添加20mg/kg和40mg/kg低聚壳聚糖,试验期42d,研究低聚壳聚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Ⅰ、Ⅱ组肉仔鸡的平均体重、日增重、免疫器官重量及其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其中平均体重与日增重多差异显著(P<0.05),部分免疫器官重量与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料重比均较明显地低于同日龄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组。试验结果表明,基础日粮添加20、40mg/kg低聚壳聚糖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发育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李辉 《父母必读》2010,(2):38-39
出生后第二个月.宝宝的生长速度仍然很快。 体重月平均增长1000-1170克(参考范围约为830-1450g).身长月平均增长3.7-3.9厘米(参考范围3.4-4.2厘米),头围每月增长约2厘米。满2个月时,宝宝体格生长指标的参照值范围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发酵大豆粉对AA肉鸡体重的影响,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大豆粉以达到提高肉鸡体重、屠体重的目的。将1日龄的300只AA肉鸡随机分成三组,第Ⅰ组为对照组,第Ⅱ、Ⅲ组为实验组,第Ⅰ组饲喂基础日粮,第Ⅱ组的日粮中添加5%的发酵大豆粉,第Ⅲ组的日粮中添加10%的发酵大豆粉,分别在2~6周龄进行体重和屠体重的测定。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发酵大豆粉对AA肉鸡的增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检测了白羽AA肉鸡在4周龄时其胸肌、腿肌、脂肪、心、肝、脾、肺、肾、腺胃、肌胃、肠、脑共12个组织和在1日龄及1、2、3、4、5、6、7周龄时腿肌、肝脏、脂肪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除肾外其余组织均表达一定量的IGF-I mRNA表达,且在肝脏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腿肌6周时IGF-I mRNA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其余各时期也都高于1日龄时的表达;肝脏中表达量最高时期是3周,然后又呈下降趋势;脂肪中在3周时表达量最高,然后其表达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本实验结果揭示了生长早期肉鸡IGF-I基因mRNA的时空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生长轴相关基因对肉鸡早期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