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可 《山西档案》2015,(2):29-33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在华侵略的主要手段由最初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转为开矿设厂自主经营。它使清末中国之多数矿藏被列强霸占,导致经济利益受损。而此时的英国,通过一系列事件逐步剥夺了山西开采矿山的权利,该阶段前后持续数年,其影响大、范围广,对近代山西历史的发展走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社会各方面摆脱传统的束缚,开始走向现代化。在图书的收藏、阅读、使用、传播方面,延续千年的传统私人藏书楼已不能发挥传播文明,教育民众的作用。在一批官员、学者的积极推动下,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由此诞生。陶风楼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是在清两江总督端方的支持下,由号称“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的著名历史学家、版本学家、藏书家缪荃孙创建,由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柳诒征振兴发展起来。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陶风楼堪称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中国在世界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一步一步地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上下求索.寻找救国方案.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先后兴起,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民主、国家的兴旺带来了无限希望.  相似文献   

4.
阎莉  朱梅红 《兰台世界》2015,(7):153-154
清末的衰败导致中国近代遭受西方列强的凌辱,在与列强交涉和商贸沟通过程中,语言不通造成外交障碍,开办外语学校成为当务之急。在社会需求下,上海广方言馆应运而生,其教学内容、模式都以西学为主,与传统教学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光绪二十四年(1898)发生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在当时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的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提出的新政措施是对封建制度的一次猛列冲击,开创了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观念形态的革命以批判传统为条件,但现实观念形态的革命又不仅仅在于批判传统.它表现为冲击旧文化与树立新文化的同一,破坏旧传统与正而重建的同一".[1]38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对外观念受到挑战,同时也为传统中国对外关系走向近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西方先进外交观念的传人,中国逐渐形成了近代的外交思想,此后晚清的外交也开始步入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王子平,近代河北著名武术家,一生为武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心中,民族尊严始终放在第一位,他为了弘扬中华武术,挫败列强的嚣张气焰,屡上擂台打败列强大力士,用实力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提高了中华武术在世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史量才时期的《申报》经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近代民营报纸也在外来帝国主义主义报业资本和中国官僚资本报业的夹缝中,经历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9.
《总署清档》汇辑了大量清末开办邮政史料,我国近代邮政史上喧嚣一时的列强在华“客邮”和海关兼办邮政,在清档中都有详细记载,可补史籍论述之不足。这些档案史料,不仅具体展示了我国近代邮政诞生和发展的艰难历程,也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插足我国邮政,攫取我国邮权的种种活动,是帝国主义侵华的重要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0.
《中法新汇报》是近代远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法文报,该报虽面向远东,但重心在中国。通过对1898年7、8月间《中法新汇报》相关报道的解读,不仅有助于增进有关近代法国对华政策及其策略的认知,同时也可从一个侧面就清政府制衡列强之外交应对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
黄蓉  周彦 《兰台世界》2012,(24):94-95
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非正式的政府衙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主政清王朝外交40年。很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总理衙门的设立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忽略了它在中国外交近代化以至社会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出版与近代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是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近代新式出版对于近代文明的建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近代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兴起,为近代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列强入侵无疑是近代出版的外在压力,出版救国则成为近代出版的内在动力。研究中国近代出版是在探索中国近代文明再造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杨玉昆 《北京档案》2010,(10):45-47
圆明园修建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自豪与荣耀,也目睹了中华民族的灾难与耻辱,更是近代列强残暴掠夺中国留下的不能抵赖的罪证.在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圆明园的300年沧桑.  相似文献   

14.
王薇 《新闻爱好者》2011,(17):91-92
租界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对近代天津而言,租界既是列强入侵的据点,又是西方文明东渐的窗口。天津开埠后,伴随着经济贸易和对外交往的发展,作为信息,交流和传播载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必然也随之发达。大批外国传教士、商人、外交人员为宣传  相似文献   

15.
教会女子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北营口开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东北创办女子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和培养妇女基督教徒,客观上对中国东北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我国女子教育启开一扇窗子。  相似文献   

16.
散逸的古书诉说着近代列强的罪恶;流逝的岁月模糊不了我们对历史的记忆。20世纪即将翻过最后一页,在满怀喜悦迎接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要清算一下已走过的百年历史。就在100年前的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次年9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近代中国走进20世纪的开端。一张卖身契,使旧中国主权尽失,完全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之下。“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积淀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土,成为外国文化强盗行窃的乐园。他们或者利用侵略战争明火执仗地抢劫,或者利用考察、探险的幌子肆无忌惮地掠夺、毁坏…  相似文献   

17.
白木  周洁 《图书馆杂志》2001,20(9):51-53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清政府自1866年(清同治五年)起,陆续派员去西方列强诸国游历考察,出访驻使。在使外过程中,他们深为西方的近代文明所震撼,开始有意识地向国内介绍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其中关于图书馆文明的介绍与传播,则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初次目睹西方图书馆的张德彝1862年(清同治元年),总署设立的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成立。当年的6月11日,招收到10名的旗籍少年,15岁的张德彝(1847-1918)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海洋观逐步走向近代化,在它的影响下海军也逐步走向近代化。经历了近代海洋观的萌发与创办海军的尝试、近代海洋观的发展与海军的建立、近代海洋观的丰富与海军近代化的基本完成等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1894年的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甲午战争,日本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世界经典战例,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弹指问,樯橹灰飞烟灭”,令人扼腕叹息。战争的结果导致了中日两国此后百年国运的改变:胜利者迈入了近代列强的行列;失败的一方不仅承受割地赔款之辱,且刚刚开启的近代化进程亦被拦腰打断。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基督教开始进入我国东北,广泛传播则始于近代。基督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是西方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然而,我国东北地区基督教史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