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出版存在四种怪现状:翻译作品份额巨大;重复引进,译本泛滥;系列作品跟风涌入,鱼龙混杂;翻译粗糙,质量低劣.当前儿童文学翻译和出版是乱象横生的假繁荣.只有儿童文学的翻译界、出版界共同努力,才能促使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和出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以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为基础,对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习语时各自的利弊,提出两种方法应互为补充,灵活使用,最大限度实现汉语习语多层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卫梦舒 《大观周刊》2012,(9):22-22,31
《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杰作,受到一代代读者的喜爱和推崇。本文以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为理论依据,从译文忠实性、遣词造句、译文流畅度等方面对其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两个译本各自的特点及得失。  相似文献   

4.
话说我国首部从西班牙文翻译的《堂吉诃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迄今已有三十多种不同文字的译本。就中译本而言,最早的当数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林纾和陈家麟合译的两卷本《魔侠传》,此后,还出版过傅东华、伍实、刘云、常枫等人多种不同形式和不同书名的译本;不过这些译本都是从英文转译的,直到1978年,  相似文献   

5.
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均有悠久的历史,都对中国和西方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佛经翻译在唐朝达到巅峰,而西方圣经翻译则是在17世纪左右达到翻译高潮。两种翻译的繁荣与发展都与处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权贵的支持密不可分,是他们权利操控下的产物。作为赞助者,他们可以操控译本的选取、翻译策略的主导以及译本的流通宣传。  相似文献   

6.
《美术通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严复翻译实践,其鲜明的修辞特性表明了严复“托译言志”的翻译目的。以《美术通诠》为研究对象,从修辞学家伯克的“认同”理论出发,借助哈里克的象征资源分类,探究严复为实现读者认同所做的努力可以发现:严复打通中西文论和引入中国道德观,与目标读者互动;运用同情认同和无意识认同,对原文进行节译;使用文言文体和华丽文风等翻译修辞策略,提升了译本的认同效果,扩大了译本的传播覆盖面。研究也为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建立译本认同提供借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带有受众意识,积极使用象征资源提高读者对译本的认同感;要意识到修辞的反作用力,要在忠实的基础上为译作增添修辞色彩。  相似文献   

7.
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之前,这部名著在中国已有好几个译本。它们都凝聚着译者的心血,体现了译者为完整地再现原著的风格所作的努力,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赢得了各自层次读者的喜爱。湖南文艺出版社在作了市场调查之后,作出了出版《简·爱》复译本的决定,并将复译本定位在内地一般读者这个层次上。从调查中得知,这个层次的读者多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理雅各《尚书》两个译本的出版过程,可知理氏译本出版成功的经验在于适应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采用了专业性、学理性的翻译方式以满足非营利性的出版目的。理氏译本的成功出版对于中国典籍的域外传播有着重要启示,即必须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促进非营利化学术书籍的出版、顺应汉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旧著作权法(1899年制定)第7条,有如下规定:①“保护期限——翻译权为作者原著发行后10年以内,如果没有发行其译本,其翻译权随之消失。②在前项所述期限内,作者著作被译为未受版权保护的某国语译本,此国语翻译权随之消失。”这一条款在日本通常被称为翻译权10年保留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书写和阅读的网络化,网络出版势在必行.但是,网络译作的出版作为网络出版的一部分,不仅指传统纸媒译本的电子化,而且必须考虑网络条件下的全新译本形式——超文本译本.该种译本可在译作正文之外开辟互动帖,使得传统印刷媒体中被代言甚至被忽视、被压抑的读者得以显身,他们发表观点,参与讨论,甚至直接参与翻译过程,而读者的心得和讨论又作为后续读者的阅读对象,成为整个网络译本的构成部分.在这种能充分互动的译本中,翻译活动各主体都逐渐演化为"读—译者",从而实现了翻译活动各主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主体间性,促进了译本的接受.  相似文献   

11.
翻译无小事     
记得八年前赴北师大参加硕士论文答辩,同时得意洋洋地向导师呈上自己发表的首部译作,那时何等不知天高地厚,闯入译坛便拿当时国内尚无任何译本可借鉴的纳博科夫名著《洛丽塔》开刀。面对纳氏不时长达十数行,间或长达大半页的复句,我诚惶诚恐,把原著读了一遍又一遍,以自己对纳氏其人其作的深入了解为起点,以逻辑与语法开道,认真剖析,总算把那些可怕的长句一一解开。翻译过程中,蒙漓江出版社领导关心,稿子又得到责编吴裕康先生的修改润色,加上董鼎山先生的精彩前言,作为国内第一个译本,出版后居然相当成功,后来被台湾林郁公司相中,买去版权,以繁体字直  相似文献   

12.
周永涛 《大观周刊》2012,(23):21-23
歌德赞扬了奈瓦尔翻译的《浮士德》法译本,这是翻译史家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但是对奈瓦尔翻译该剧的具体细节,知道的人就很少了。本文从奈瓦尔厚厚的传记材料中,整理出他翻译《浮士德》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他不同寻常的翻译经历,还原了这部翻译杰出的本来面目,并从中得出了相关的启示,颠覆了许多传统的翻译常识。  相似文献   

13.
安晓云 《大观周刊》2012,(7):11-11,16
本文基于德国功能理论的目的论,对《红楼梦》杨译本中粥的翻译做了分析,发现杨译本在翻译粥食类时,基本采用了直译的方法,没有太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根据目的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任何大胆的改动只要符合目的法则均可接受。本文作者在杨译的基础上做了试译,进行了增译或解释,主要是为突出饮食本身的文化含义,或为了从饮食反映人物的性格特性。  相似文献   

14.
词典释义是解释词的语言义;翻译用语要选择好词的言语义。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等效翻译中的重要问题。当前的译本和译文中有些明显的误区,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命门     
随着版贸量增率频,凡国际性或地区性展会,均可见我国出版社活跃的身影.与此相应,文学类图书的引进也呈递增之势.除人民文学社等中央级老牌文学社外,南京的译林社、上海的译文社、浙江文艺社等也成为文学类图书出版的劲旅,从译文到装帧、从开本到插图都创意纷呈.广大读者不仅能最快地阅读到国外最新的文学作品,有的作品几乎与国外的版本同时面世,也增加了读者对同一作品不同译本、不同版本的多种选择.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也不无忧虑地发现,外版文学类图书质量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外版文学图书的生命力应提上出版社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6.
《金刚经》从古至今的极度流行堪称一种奇妙的文化现象,对其不同译本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是解读这种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译本源头、译本本身、译本流传等3个方面展开分析,揭示了《金刚经》罗什译本一枝独秀和其他译本备受冷落的历史背景和文本原因,说明只有理解各译本的基本特色,理清诸译本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加完整地把握《金刚经》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依据西夏文<法华经>,对西夏语的语法、文体等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西夏语是以党项(弥)族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西夏文体分单纯文体和复杂文体,而<法华经>是后者的代表.<法华经>是12世纪中期的译本,它是汉译本的忠实翻译,但不是直译,而是在深刻理解原意的基础上的意译.((法华经>的译语可暂时作为标准体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的图书市场上,国外畅销书的中文译本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额,但翻译质量却得不到保障.本文以赖斯的翻译类型学理论为基础,以2011年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中信版)为个案进行分析,揭示了畅销书翻译质量堪忧的现状,旨在引起人们对畅销书翻译质量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外国法律中文译本的特点、作用和资源分布状况入手 ,探讨了外国法律中文译本参考资源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耀 《东南传播》2021,(10):92-96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及国家海外形象建构已成为国家和学界层面关注的焦点,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孟子》的英译史已逾百年,译本高达70余种,当前还未有学者从翻译传播学的视角考察《孟子》译介各环节中的影响因素.研究从翻译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出发,结合《孟子》外译的特异性表现,从译介过程中主体、客体、媒介及受众四个层面展开研究,总结出不同层面下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新时代典籍外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