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MBI职业倦怠量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对内蒙古8所职业院校的1340名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并不严重,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职业倦怠集中体现于教龄在1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专职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和基础课教师身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那些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MBI职业倦怠量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对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农牧两所职业院校的134名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并不严重,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职业倦怠集中体现在教龄在1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专职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和基础课教师身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那些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特点。方法:采用修订的MBI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河北省513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程度不高,但情感耗竭程度相对比较严重;(2)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中三个维度随教龄增长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趋势;(3)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初中教师;(4)5~14年教龄和15年以上教龄初中教师职业倦怠水平都显著高于0~4年教龄段的初中教师。结论:河北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总体不太严重,但在情感耗竭维度方面较为突出;高中教师以及教龄在5~14年的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程度更高,因此更需要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是近年国内外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焦点。笔者在2008年4月,对吉化一中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自己“有较大压力”的教师占88.35%(包括极大压力41.75%和较大压力46.60%)。这说明,绝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压力过度,会导致青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压力来源,找出最佳减压策略。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22,(1):131-136
本文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C学院教师开展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且程度较严重,低成就感问题凸显。女教师、硕士学历教师、20年以上教龄教师、副教授以及50岁以上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程度最严重。从社会环境、学校组织及教师个体三个方面探寻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教师在工作中价值感和效能感等,从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导致青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原因很多:有角色转化带来的不适应所致;有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所致;有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所致:也有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所致……因此,学校首先让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倦怠”和“困惑”就有可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低于男教师,城区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低于乡镇教师,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低于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高于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提高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对策包括:加强社会支持,重视教师培训,提高职业认同感;加强教育研究,增加成功体验,融洽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倦怠”一词是美国神经科医生弗登伯格于1974年创造的,用于描述在情感上与当事人和患者具有帮助及相互关系的人群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杨海力老师所描述的心理状况,是典型的“教师职业倦怠”症的反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  相似文献   

9.
试析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它对教师自身、教学效果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以高校青年教师为主体,通过分析其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成因及对策,以期引起社会各方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立足于本土,首次使用量化的职业倦怠问卷(MBI-ES)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职业倦怠调查,并考虑教龄、学生类型、学生人数、班主任情况等对职业倦怠各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职院校教师整体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感;2)教龄5~10年的教师职业倦怠感特别严重;3)兼任班主任、学生类型复杂与学生人数过多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权重较大.然后使用质的研究方法,分别对3位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个案访谈,了解职业倦怠的内外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试图预防和缓解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不负责任、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动、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这种状态在根本上是由一种不平衡感引起,觉得从事的工作任务永远不会结束,工作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种现象如不及时消除,势必对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学校与教师都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一、出现职业倦怠的成因1.职业倦怠与教师教龄随着教龄的增加(教龄5~15年),教师的教育成果不断积累,成就感会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工作特征问卷对145名特教教师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1)职业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2)私立学校的特教教师的身心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特教教师.(3)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特教教师的身心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特教教师.(4)教龄在5年内的特教教师人格解体程度最严重,极易产生职业倦怠.(5)职业倦怠中的身心衰竭维度与工作特征的全部维度都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而人格解体和缺乏支持与公平感呈显著正相关,成就感与感知社会偏见呈显著负相关.结论(1)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但在各维度上的发展不平衡.(2)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工作特征的关系紧密且复杂.  相似文献   

13.
苏雯 《广西教育》2014,(25):8-8
正据调查研究表明,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职业。农村小学班主任由于教学环境艰苦、考核评比活动繁多、工资待遇低、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导致出现教师转岗流失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热情减退等现象,这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消除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感的策略。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为了减轻和消除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感,必须建立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这个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提高农村小  相似文献   

14.
对辽宁省五个县域的549名乡村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职业吸引力现状。研究发现:乡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职业提供相对不足。在不同聘用性质上,教师编制不足非编教师生存受困,教师“下不去”;在不同学历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易产生落差感“留不住”;在不同教龄上,随教龄增加,教师教育热情减退安于现状“无发展”。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保证薪酬、编制供给,激发教师“愿意来”之情;构建工作—社会环境支持,保障教师“情愿守”之意;促进专业发展、职称晋升,促动教师“乐意干”之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讨论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认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社会、学校及青年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缓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青年教师倦怠心理的克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认真分析研究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成因,使青年教师克服倦怠心理的束缚,这对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及教师队伍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加教育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消除青年教师的忧患意识。提高教师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197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陕西省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整体并不严重。(2)男性教师的成就感低于女性教师。(3)教龄在10年左右的特教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4)具有小学或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重,个人成就感最高,去个性化程度最低。(5)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通过调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教师工作5—10年是职业倦怠表现最严重的阶段,压力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职称与学历是影响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因素。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必须从学校和教师个人这两方面出发,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和克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是近年国内外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焦点。笔者在2008年4月,对吉化一中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自己"有较大压力"的教师占88.35%(包括极大压力41.75%和较大压力46.60%)。这说明,绝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压力过度,会导致青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13名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处于严重倦怠的教师比例达5.3%,一般倦怠程度以上的教师比例达68%,轻度倦怠程度以上的教师比例达100%;青年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的检出率达64.6%;在"去个性化"维度上的检出率为23.9%,男性高于女性;在"低成就感"维度上的检出率达79.6%,女性高于男性,但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子女年龄、专业热门程度上有显著差异;与岗位、教龄、经济收入有一定关系,但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婚龄、学历、职称、专业、城市认可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夏季、冬季情感耗竭感较强,晚上和下午疲劳感最强,年终时成就感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