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作者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尽情发挥着他孩子气的想象,同时,作者在书中也溶入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求功名而不得的苦恼,创作的过程是他宣泄自己情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陈墨,1990年出生,湖南师大附中初二学生。陈墨从小喜欢用画来表现他眼中的世界,4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儿童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陈墨一直坚持用“图画故事”“图画日记”和“图画作文”的方式来反映自己的生活。五年级时,他创作了108幅《水浒系列人物漫画》以及反映学校生活的大量作品。初中一年级时,他又创作了《名言童画》200幅。陈墨的作品曾经在《初中生》《同学》《少年作文辅导》《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2004年4月,他的图画日记《纸上的风景》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3.
“黄色孩子”是直觉的外向性格,最有创作倾向。在幼年时,“黄色孩子”喜欢一个人玩,他丰富的想象力会把玩具赋予任何角色。长大后,这种孩子适合各种有趣的工作。他总是相信着,期待着,他更多地生活在未来,而不是现在。“紫色孩子”生活在丰富的内心世界里。他总是疲于应付情感中的、愿望里的和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他们很敏感,容易激动。他们努力给周围人留下好印象,同时能够从另一面看自己。他们很容易受伤害,更需要他人的支持、鼓励和激发。“红色孩子”最直爽和积极。他们通常是自己圈子的领袖。当要求或者吩咐这些孩子做某事时,他们通常会…  相似文献   

4.
封兰 《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06-107
作家们在叙述自己小说空间时,总自觉或不自觉地渲染自己生活过的、有着浓厚感情和深刻体悟的地域及其文化氛围。作家的创作离不开特定的地域文化,其创作本身也成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二者总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相似文献   

5.
“黄色孩子”是直觉的外向性格最有创作倾向。在幼年时,“黄色孩子”喜欢一个人玩,他丰富的想象力会把玩具赋予任何角色。长大后,这种孩子适合各种有趣的工作。他总是相信着、期待着,他更多地生活在未来,而不是现在。“紫色孩子”生活在丰富的内心世界里。他总是疲于应付情感中  相似文献   

6.
傅伟民 《教育艺术》2003,(6):49-49,41
“……你的儿子在听课中总是坐不正,与周围同学常常议论社会上的是非,指指点点。每当我批评他,他不但嘴巴挺硬,而且觉得自己很有道理,挺会狡辩……” 这是我在一个周六的晚上,应同学邀请,前往作客时听到的。当听到班主任在家访中对家长  相似文献   

7.
于果 《职业技术》2005,(3):22-25
"戴上红领巾"的梦让自己"撞入"音乐殿堂 每每谈起自己所取得的成就,阎维文总是感叹自己的音乐之路太顺:在追求音乐的路上每遇到机会时,他总会遇到名师、贵人指点.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更多的应是他自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孜孜不倦.  相似文献   

8.
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陈陈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男孩子,平日里极少与同学说话.每当我要与他交流时,他便低着头,身子使劲倚着墙,好像要把自己"塞进"墙里,也好像在拼命找个依靠,你根本听不清他的声音,只能通过嘴唇的动作来判断他的反应.每天放学这孩子收拾东西的时候拖拖拉拉,总是催了一次又一次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可每天上学时他总是第一个进教室.  相似文献   

9.
蓝玉 《今日教育》2009,(9):42-43
兆兆,小班男孩,集体活动时,兆兆从不主动参与,漠然呆在一边,想着、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手工绘画纸每次都撕得很烂。午餐时,兆兆总是将自己碗里的饭菜用手抓到别的小朋友的碗里。上课时趴在地上吐口水,用手指画着玩是他常做的一件事。不管老师怎样引导他参与活动,他就是不予理睬,似乎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0.
<正> 文学是色彩缤纷的精神创造领地。在这领地中,作家的个性气质、创作心态都为作品打上自己的印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小说创作是独具特色的,而这种特色又同他独特的创作心态紧密相关。茅盾极强调文学的“真”的品格,将“真”置于压倒一切的首要地位。他认为:创作“总先得有了客观的手段”,要客观地观察研究社会生活,客观地描写社会生活。在小说创作中,他总是努力将个人的主观态度隐蔽于客观真实的描绘背后,不让主观因素干扰作品的客观真实性,从而显示出客观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自卑是不信任自己,总以失败来衡量自己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自卑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普通情感,可能来自早年他人对自己的消极态度,也可能来自对自己期望过高、要求过严而遭挫折的体验,它只是表现在每个个体身上的程度不同而已。长期生活在这种阴影下的人,情感生活失去平衡,习惯为自己的行为设置消极障碍,面对机遇裹足不前,自己阻塞了成功之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某男孩,性格孤僻,做事畏首畏尾,情绪紧张,怕在人前说话做事,和老师、同学交谈总是低着头,常常话到嘴边又从喉咙吞回去,整日忧心忡忡,总担心别人要攻击他,处处感到他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  相似文献   

12.
<正>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十多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次让学生们创作时,学生们的作品总是有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学生们在作画时总是习惯性的要找一个"参照物",否则,就会无法下手。即使你要求他自己去想,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但学生们还是表现得很为难,害怕自己画得不像、画得不好。正是由于这种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总是要依附于一些范画。这样  相似文献   

13.
但愿……     
一个人,在第一次受到打击时,他会很脆弱。所以,他总是在心里期望:但愿自己下回能坚强些。一个人,在第一次享受到快乐和幸福时,他会很高兴。所以,他总是在心里期望:但愿自己下次仍那么高兴。一个人,在第一次与亲人离别时,他会有种莫名的失落。所以,他总是在心里期望:但愿自己很快与亲人团聚。  相似文献   

14.
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金的小说理论最具实践性,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小说应当有其教化的功能和审美的功能。巴金的小说理论和批评总是围绕着表现情感这条主线,它是朴实无华、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一个微笑面对生活的孩子,总是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那么父母怎样才能教孩子学会微笑呢? 首先,父母自己要微笑,让孩子有一个微笑的世界。 早晨起床时给他一个微笑,上幼儿园时给他一个微笑,孩子生病时给他一个微笑,在他不高兴时给他一个微笑。孩子会从这微笑中感觉到家的温馨,生活的  相似文献   

16.
弟弟     
<正>我有一个弟弟,他是个调皮捣蛋的胆小鬼。弟弟很调皮。吃饭时,他会把自己嘴里的饭当子弹,“射”得满桌子都是;别人看书时,他爱躲在书桌下,乱涂乱画搞“创作”;每次犯错后,他总是虚心认错,但过后一概坚决不改……总之,他的调皮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出。  相似文献   

17.
在儒释道开始合流的时代,陶渊明的"纯孺"思想显得曲高和寡,而在动乱时代的诗人,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从而陶渊明毅然地走上归隐田园之路.归隐后的生活虽并不总是美好,他的心境有时也并不平静,然而,陶渊明终究是过上了适性的生活.归隐田园是他获得内心平静的无悔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我举手回答问题时,F老师从来不会叫我;而当我上课讲话时,他总是让我坐在教室最前面的那张桌子旁作为对我的惩罚。那时我感觉到自己很无能。我讨厌这样的事实:老师总是让聪明的学生做各种事,而却忽略了我们差生的存在。”“行为学习理论表明,不强化一个行为就会减少它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诗人总是在特定时代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每个时代也在选择自己的诗人.一个诗人的成就大小,就在于其艺术个性与所处时代的契合程度.——题记何其芳的创作历程,概言之,就是在生活、艺术、政治斗争这个三维空间徘徊、寻找,乃至悔惜自已迷失艺术个性的历程.探讨他的创作得失,对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某些规律性的问题,将是不无稗益的.  相似文献   

20.
作家创作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经过作家心灵理想化了的艺术结晶。其中艺术想象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作家独特、厚实的生活实践是创作的宝贵艺术材料。但是,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成员,他总是生活在局部、特定的环境中,其生活经验就有一定的局限,他不可能看到、听到、感受到所有的事物,因而,在创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