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等认知活动,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基本特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数线段。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通过创设活泼、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师:初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感觉非常好,很想认识在座的各位同学,谁来自我介绍一下?(学生自我介绍。)  相似文献   

3.
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感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因为有了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案例:教学“人民币的认识”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同学们买东西,不管买什么,都需要用到—— 生(异口同声):钱! 师:关于钱,你了解了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一位同学提到有古代的钱,也有现在的钱.谁知道,我们中国现在用的钱统一叫什么? 生(异口同声):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在教学中就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与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那么,怎样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呢?一、要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  相似文献   

6.
<正>一、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识和能力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其实,一个简单的情境创设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好的情境创设可以唤起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情,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小朋友们看,这位小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1.师: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要选出一名球员代表学校参加"迎元旦"篮球比赛,派谁去好呢?  相似文献   

10.
张洪超 《快乐阅读》2011,(25):77-78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行调整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出现的弊端进行探讨,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教学,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促进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录一: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我们先听一首歌《母鸭带小鸭》,会唱的跟着唱。(同学们边唱边做动作)师:现在,老师就像一只鸭妈妈,带着我们班73只小鸭子去玩,我们一边玩一边学,好吗?生:好。师:像老师一样把桌子上的小鸭子贴图贴在胸前,看谁贴得最快。老师手上有许多小鱼,如果哪个小鸭子表现好,就奖他一条小鱼。反思:教学开始,通过歌曲和游戏,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教师和学生拉近了距离。师:(出示一只鸭子图案)仔细观察一下鸭子的身体,你…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  相似文献   

13.
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设情境的方法:利用图片、实物创设情境,运用语言和情感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4.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益处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创设出有利于开发其智力的心理氛围。如,在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一课时,在学生已经掌握其特征后,请学生从一点出发画射线,然后让其数一数共画了几条,谁画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东南西北”。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掌握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2.通过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统一方向师:同学们,昨天咱们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一起回顾一下当时的场面吧。(播放录像。)师:这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对操场周围景物的位置和方向有了了解。各个小组把小组记录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吧!(各个小组贴…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课堂离不开情境创设,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引导。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呢?下面从两个课堂情境谈起。【镜头1】师:(课件出示情境图)3月12日是什么节日?生:植树节。师:你知道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在植树。师:看情境图,说出自己发  相似文献   

17.
甘子超 《师道》2006,(3):24-2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情感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教学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最直接的原因。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学生都有好奇、好美、好动、好问等特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可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因此,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的创设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情境,以情激趣,以趣启智,智情并育,和谐发展,就有可能实现物理课堂的素质教育目标。创设探究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学生求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参与、内化、吸收才能…  相似文献   

18.
曹学敏 《学周刊C版》2011,(3):137-137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有利于提高教学素质.创设情境教学可以从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操作情境;创设变式练习情境;创设悬念情境这几个方面入手.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成为推动求知的一种强烈的内驱力.善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链接生活,丰富表象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咱们来玩一个"说一不二"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师:听说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哑剧表演得特别好。谁来表演一个?师:大家边看表演边想想,他们的表演说明什么?(教师先请一学生表演之后,再请另一个学生表演。)师:谁来说说他们表演的哑剧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