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法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各类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公民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不予公开审理外,一律实行公开审理制度,不许实行“暗箱操作”。公开审理案件,应“逐步实行电视和广播对审判活动的现场直播,允许新闻机构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作如实报道”。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从上午8时35分开始,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著作权纠纷案,拉开了庭审新闻直播的序幕,被众多国内媒体称为“舆…  相似文献   

2.
1998年7月11日是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记述的一天,中央电视台在当天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案件的全部审理过程。作为国家电视台,进行这样的现场直播尚属首次,因此吸引了众多观众,同时也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其实,电视台播出庭审节目,国外早已有之,国内一些地方电视台甚至还开辟了固定的庭审栏目。据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数字,截止1998年9月中旬,全国已有110家高、中级人民法院与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庭审节目,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这个统计数字到年底肯定会有较大突破。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3.
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一套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首次向全国的电视观众直播了一次案件庭审。有报纸称,这是“中国法官首次面向全国百姓进行庭审”,在中国新闻史和司法史上均写下了新的一页。据了解,在此之前,一些地方电视台已经进行了一些庭审案件的直播、录播尝试,在中央电视台的庭审直播成功之后,  相似文献   

4.
1998年4月,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 上,新任最高法院院长肖扬有过一番关于审判工作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讲话。他表示,公开审理案件,除允许公众自由参加旁听外,逐步实行电视和广播对审判活动的现场直播,允许新闻机构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如实报道。肖扬院长这番顺应时代进步的讲话,一时令人欣慰。 去年3月,最高法院颁行了《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然而,人们无不惊讶地发现,根据这个文件的最后一条规定,即“依法公开审理案件,经人民法院许可,新闻记者可以记录、录音、录像、摄影、转播庭审实况”…  相似文献   

5.
所谓庭审直播,是指电视或广播现场直播法庭审判活动的现象。它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一种便捷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新闻报道和法制宣传的结合。即使人们不去现场旁听,也能通过身临其境地“现场”参与,潜移默化地学到法律知识,受到法制教育“,更重要的是它能弘扬一种论争说理、平等公开以及合理裁判的社会理性”。①但另一方面,庭审直播所造成的新闻侵权问题却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笔者认为,庭审直播会对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造成一定程度的侵害,应尽可能避免这种侵害。庭审直播缘何风起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首次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  相似文献   

6.
去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就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发表谈话,提出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除允许公众自由旁听外,并允许新闻媒介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如实报道。其后,各级法院纷纷制定措施,为公众旁听和记者报道公开审判的案件提供方便。去年7月中央电视台还现场直播了一次庭审实况。新闻界反映热烈,但有的报道把它说成是我国开始实行公开审判,则是一种误解。公开审判制度是我国司法的一项  相似文献   

7.
庭审直播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早有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庭审过程可通过电视或互联网直播或转播,其是实现普法宣传的重要手段。然而从近年来较多案件庭审直播传播情况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以"快播"案件为例,对其舆论形成原因、直播效果以及提升庭审直播效果进行探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7年,中央电视台先后对香港回归、大江截流、十五大进行了现场直播。大跨度、多视角、纵横捭阖、从古到今的形式,让许多观众和电视工作者认识到,除了文艺晚会和体育比赛以外,电视在重大新闻事件中能扮演无可争议的主角地位。那一年也被称为“直播年”。之后,新闻性直播在全国各地升温。1998年齐鲁电视台(现山东台齐鲁频道)开始对3.15消费者权益日、大学生供需见面会进行现场直播。在  相似文献   

9.
“法庭传真”是南京电视台28频道的一个法制教育栏目,由南京电视台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开办。节目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向观众同步展示南京地区的市和区、县两级法院公开审理各类案件的庭审全过程。节目开播于1994年4月1日,播出时间为每周五下午两时,每档长度一般不超过两小时,至今年3月底,共播出刑事、民事、经济等各类案件庭审,及公判大会180余期。播出的节目已多次在市、省和全国获奖。  相似文献   

10.
庭审转播,即用电视转播法院审判现场实况,在各地已经频频出现,但仍属不无争议的新事物.转播包括直播(现场直接转播)和录播(录像后播出)。直播是让观众亲眼且同步地观看正在发生和发展的事物,比录播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获得更强烈的效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庭审直播,是1997年7月11日开的先例.那一天,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中国电影第一大案"的过程。北京电影制片厂等国内10家电影厂联合起诉北京天都电影版权代理中心、天津泰达音像发行中心和电影音像出版社把10家电影厂生产的故事片制成录像光碟…  相似文献   

11.
电视媒介运用声画、快速传输的能力是表达单一的传统媒介和技术专业性不足的网络新兴媒介不能望其项背的,因而,电视媒介在新闻现场直播,尤其是重大仪式性事件和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电视媒介对于新闻现场直播的观念、制度、队伍建设、技术等方面仍存在缺陷,我国电视媒介整体的新闻直播现场感不强。本文以较成功的新闻直播案例为基础,总结和阐释增强电视新闻直播现场感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举世瞩目的重庆綦江虹桥垮塌事故所涉及的两个刑事案件,由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1999年3月26日至4月3日断续进行了四天半的公开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中央电视台和重庆电视台对此案部分审理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直播较好地发挥了电视媒体的同步传播优势,将这一案件的公开审理过程全息展现于荧屏,使数以亿万计的观众通过屏幕与到庭的300多名旁听公民一起,共同经历庭审现场的庄严时空,共同感知个案解析的司法公正。这次庭审直播展示的同步优势,表现于这样几个层面。一、依法审理:司法与传播同步3月26日上午8点,我们从…  相似文献   

13.
2013年8月,济南市中院通过微博对薄熙来案的审理情况进行了直播,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国内外舆论轰动。全国各级法院纷纷表态,要推行微博直播庭审。微博凭借其互动性强、透明度高、成本低廉、门槛较低等独特优势,被司法机关接受并使用。  相似文献   

14.
邱湧滨 《东南传播》2016,(11):37-38
进入新世纪,全国各地电视法制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涌现出了一些知名的法制节目,但这些节目的案例大都是法院判决生效的案件,以案释法,而以法院庭审为主要内容的法制节目却不多,《第一帮帮团》"庭审直击"节目是目前福建惟一一个以庭审为主的法制节目。本文拟通过对"庭审直击"如何寻找"好"案例、给控辩双方同等话语权、如何提高庭审节目的法制含量、如何丰富庭审纪实类节目的画面等四个方面的分析,以此来探讨如何提升庭审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广州电视台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手于1996年2月14日和2月16日全程直播了“12·22”广东番禺特大劫钞案的庭审现场。有人说,对如此重大的案件进行如此长时间的现场直播,无论对中国司法史还是对中国新闻史来说都称得上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在3月1日的省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法庭直击”全场直播番禺劫钞大案是一种好形式,是新的突破,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路子…… 似乎从来还没有像这个节目那样吸引如此多的观众—— 这一天是1996年2月14日,离春节还有3天,但电视上的画面不是某个春节文艺晚会,而是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轰动全国甚至世界的广东番禺“12·22”特大劫钞案9名主犯进行的公开审理。广州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直播时间从早上8点30分到中午12点30分,再从下午1点到晚上6点30分,时间长达10个半小时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1月19日上午,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对一宗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进行了微博庭审,通过其官方微博进行了1小时8分钟的直播,微博直播庭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从2011年山东莱阳法院买卖合同案的微博直播,到2013年济南中级人民法院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和长微博还原薄熙来案的庭审现场……诸多的庭审案例表明,微博直播庭审开始作为全新的司法监督载体,越来越频繁地运用到司法审判之中。  相似文献   

17.
经过“97现场直播年”之后,中国的电视新闻类节目在制播形式或节目构成上有了较为重大的突破,现场直播报道方式在探索与求新中不断走向完善和发展。打捞中山舰、柯受良飞跃黄河、小浪底工程截流、世纪奇观──海尔·波谱营星与日全食同现苍穹、香港回归72小时直播以及98年的克林顿访华报道等等,多次成功的直播报道已逐渐在新闻界同仁和观众中形成共识,即重大新闻事件采取现场直播报道方式可以充分展示电视跨时空传播的优势。电视语言的时空关系,作为电视理论的基本命题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被提了出来,而电视现场直播由于具有即时…  相似文献   

18.
媒体和法院作为微博庭审直播主体有着各自的优势,媒体是沟通群众的天然纽带,是监督司法的强有力平台,而法院对直播内容本身有着最权威的解读,对直播活动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微博庭审直播应以文字为主,适当辅以图片、音视频素材,将庭审现场全方位展现,同时控制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发挥互联网思维,使微博庭审直播成为推动司法公正公开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09,(18):49-49
全国首家以案件庭审直播为主要内容的“北京法院直播网”9月16日正式开通。只要在互联网上输入网址http://bjfyzb.chinacourt.org,就可以随时随地旁听北京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  相似文献   

20.
自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对十大电影厂提起的电影版权侵权损害赔偿案和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案的开庭审理后,一时之间电视转播法庭审理成为时尚。这反映传媒增强了对司法活动的关注和报道,对促进我国的司法改革、减少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法庭规则》及相关法律中都没有对新闻记者经许可后在庭审过程中使用录音、录像和摄影设备作出具体操作性的规定,出现了传媒采访干扰审判的现象,导致新闻界和法学界的学者和实践者对庭审直播等能否进入法庭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剑。笔者认为,允许传媒有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