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毛泽东群众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创造性的运用与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基本原理的深刻认识,通过引证中国在革命和社会主义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问题,充分论证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运用与发展的科学性,以期为我党党群关系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群众化。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亲身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群众化,在同党内各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作斗争中,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群众化的语言形式,形成了一套易被群众接受的哲学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群众史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群众运动及其规律、群众路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4.
群众史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群众运动及其规律、群众路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解决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在革命的实践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列宁在“反对抵制”一文中,极简明、极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问题的全部内容。他说:“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一切社会主义理论不同,它精妙地结合着两种特点:一方面是完全用科学冷静态度来分析客观情势与客观进化行程,另方面是极坚决地承认群众所表现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底意义,同时当然也承认那些善于探索并实现其与某些阶级联系的个别人物、集团、组织和政党所表现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底意义。”一方面是历史和革命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从1929年至1934年在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乡苏怎样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著作,提出要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认为一切问题的讨论解决应根据民意。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论,为延安时期形成的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对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群众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视角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坚持从群众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从群众的角度提出问题,从群众的角度解决问题,从群众的角度传播理论。从群众视角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深入实际,转变学风,创新马克思主义论研究选题,转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诸多历史经验及其启示中,"让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它们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是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群众双方掌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机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鲍威尔哲学思想的批判,首次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初具雏形。随着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得以真正形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理论诉求问题是经典作家提出并通过创立唯物史观科学解答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中国共产党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正确地推动了人民群众理论诉求从被动遮蔽到主动凸显、从理论诠释到实践落实、从科学解答到常态化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群众理论诉求问题解答范式。中国共产党通过激发、解答和满足人民群众理论诉求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员了最广泛的理论主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实践动力和创新理论,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久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观点,其哲学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观点,共产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坚持“三为”、坚持“三个有利于”、坚持“三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是属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应为群众所掌握。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解决了人们在前进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迷茫与僵化问题,也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人们的认同,进而获得了坚固的意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革命是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对一个不公平的制度的反抗。冯白驹用“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揭示琼崖革命胜利的原因,道出了人民群众才是革命者的真正靠山。然而,人民群众从对革命的认识到对革命的追求,直到积极投身于伟大的革命实践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章从近代琼崖的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史料分析入手,具体分析了琼崖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革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的物质力量,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之源和力量之源。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6.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主体,杰出人物等其他主体都来自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力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始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终极.  相似文献   

17.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毛泽东根据这一经典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发展出群众路线,作为基本理论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通过阐述毛泽东群众观的内容,比较群众论与民本论的异同,探讨在新时期如何继续发展毛泽东群众理论,以期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思维空间和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在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通过各种社会传播路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论制约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的前提是保持理论的彻底性进而具有说服力。制约理论掌握群众的主要因素是: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语言表达流于晦涩和贫乏;理论未能充分体现其实践本性;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界定为科学与反科学的两极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宣传者将理论创新神圣化、理论研究动机的狭隘个人功利性等,是制约创新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都始终注重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适应新的世情国情,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与时俱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得到了空前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