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金兰 《大学教育》2015,(8):104-105
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也是艺术发展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着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民族文化与艺术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历程。版画艺术是中国绘画中特有的艺术种类,是绘画中重要的艺术学科。在版画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不仅达到教学目的,更是内蒙古地区版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特征及其深藏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是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它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中国绘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三方面内容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的阐述,说明了中国文化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和肥沃土壤,同时又着重通过对中国画语言特质的理解,进一步阐明要正确把握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必须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绘画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当代美术教学应当如何进行?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信,认真研究中国画构图形式的民族特征,会对我们的美术教学乃至美术事业的发展有许多的启示。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画构图的形成与发展不只是  相似文献   

4.
杜飞 《沧州师专学报》2007,23(1):117-118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其画理已包含了很深的文化思想,它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至今已不能单单从绘画的角度来考量它,应从绘画与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哲学的关系上来认知它.代表中国文化的"四大国粹"之一的中国画,其发展也体现了中国人文化艺术审美方式的发展.当然,也深深体现着中国文化内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画应和世界相融合,走有中国特色的国画之路.  相似文献   

5.
(1)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设计与绘画艺术基础教学成长的最佳土壤。(2)现代设计与绘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求发展、求现代,更要溯源。(3)由西画表现形式出发,重启中国文化传统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士人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士人阶层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和阶级结构特点孕育出了独特的士人文化。自魏晋以来,士人与中国绘画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倾向,并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本文试图分析形成士人阶层和士人文化的中国教育制度和阶级、阶层结构,并进一步阐明中国绘画独特审美风格后面所存在的社会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和深厚文化的内涵,在世界美术方阵中独树一帜。它经历几千年的发展、革新和不断继承、丰富,创造了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技巧及族民风格,同时也形成了我国文化独特的中国画语言体系,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我们民族瑰宝,它特有的艺术精神、表现方法再加上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涵,已成为东方艺术的代表,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建筑、雕塑等方方面面,是中国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西方油画从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民族化的进程。纵观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可以看出民族油画只有根植于中国民族的审美情趣,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只有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的精粹中汲取营养才是中国民族油画的出路。且不仅仅是绘画题材、绘画技法的民族化,更需要画家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刻地认识,并能做到师法自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百年来三种文化思潮的演变及其发展,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立足民族文化本位.所谓文化上全盘西化或把外来文化凌驾于中国民族文化之上的主张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0.
梁强 《运城学院学报》2006,24(3):107-108
当代中国油画要想走向民族化的道路,就必须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这样的艺术观,用现代观念寻找民族绘画的新途径,以母土文化为中国油画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绘画语言,形象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哲学理念、审美心理、文化积淀无不影响其造型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语言源于对自然生命的体悟,运用笔法墨趣取物骨相神态,表现神韵和幽深淡远;而西方绘画源于古典雕刻和建筑,"数"、"理式"与"摹仿"理念共同形成了西方绘画的造型语言.  相似文献   

12.
刘三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品牌,从彩调《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印象.刘三姐》到正在开拍的音乐电视剧《刘三姐》,它正借助大众文化的羽翼发展壮大。以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变迁为例,阐释了大众文化全球化传播视域中中国民族文化走向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分析了民族文化如何借助大众文化发展壮大,并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文化运动前后的西学东渐之风,使中国美术教学吸收了西方的现实主义绘画精神,丰富了中国美术的学科结构和绘画表现力。由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而成的民族绘画传统,已经成为一种恒定的审美习惯并完全根植于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不可能被外来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意识所取代。长期以来,中国美术基础教学强调的是通过西方的写生手段使学生逐渐领悟造型的基本知识,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这显然不利于更好地建构独具东方神韵的中国美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画学断想     
本文从中国文化的起源,分析中国人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特殊方式.以此为基点,分析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认识中国文化对中国绘画的制约性.中国绘画是人文化成的,它随着文人的参与而兴起,由于文人的建设而得到发展.笔墨就是一种人文.在历代中国绘画中,蕴涵着历代中国文人的人生价值标准,和他们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所以,中国绘画是中国文人的人生样式,是中国文人的样式人生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儿童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美术心理研究将儿童绘画作为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与阶段的实证材料,提出了与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模型,完全没有考虑儿童作为个体生命与文化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儿童美术活动的开展不是儿童知觉能力与运动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伴随游戏过程的广义的学习活动,儿童在把玩绘画工具,进行涂鸦游戏时,不仅认识操控了工具与材料,更是体验到了整个游戏带来的精神愉悦.同时,儿童的绘画活动必然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文化环境的影响.儿童美术教育应摒弃专业化的工具价值取向,更多关注儿童自由自主表达的愿望与能力;应超越专业化的美术知识形态,尊重儿童自身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应摆脱狭隘的民族虚无主义与沙文主义,既重视引导儿童欣赏本民族的优秀传统美术作品,又能放眼世界,引导儿童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美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绘画艺术是画家借特殊语言——绘画,来体现主体品格、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人文思想及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视觉对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球运动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一项运动,任何国家要想在此项目上取得骄人成绩,必须将其融于本民族的文化之中.中国足球的发展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本文通过对足球发达国家的研究认为,中国足球发展之路是将中国文化精髓与现代足球文明融合,走自身发展的现代足球之路.作者分析研究了当今世界足球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并对中国足球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中国足球今后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疆土辽阔,各民族在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演化而形成的一种反映本民族特质和风貌的“结构”,是本民族历史中各种思想、道德、观念形态的积淀.  相似文献   

19.
王娜 《华章》2012,(10)
中国画历史悠久,依附中国传统文化而存在,故其中的情感表达与意境问题较其它形式的绘画艺术,有较大的区别,保持了中国画固有的特色.本文从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画所蕴含的巨大民族文化背景,更好得介绍中国画情感含蓄的表达方式、意境构建的腺胧之感以及两者之间相依相存、相得益彰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韩国家庭伦理剧立足于对家庭叙事的镜像表达,运用原生态的叙事语言和朴实的叙事手段,向世界传播着韩国的民族文化.韩国家庭伦理剧的成功独特的主题模式、结构模式和审美模式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与当代民族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