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暑假家访,跟一位原本成绩比较糟糕的学生的家长谈她的女儿。这是一位豪爽的母亲,此刻她笑逐颜开,让我想起她不久前的忧心忡忡。她的女儿是我带的学生,是个喜欢成天在田里抓泥鳅捉黄鳝却对学习不“感冒”的野丫头。她母亲第一次来找我时,承认她以前对孩子太不负责任了,认为爱孩子无非就是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等  相似文献   

2.
勇敢的气     
半夜里,女儿要上厕所,一个人爬起来下床去,走到卧室门口,开门看了看,又折回来,门厅里太黑,她害怕了。母亲说“:宝贝,别害怕,鼓起勇气。”“勇气是什么?”她跑到母亲的床前,问母亲。“就是勇敢的气。”母亲回答。“妈妈,你有勇气吗?”“我当然有了。”女儿就伸出她的小手来:“妈  相似文献   

3.
幽默之窗     
女儿:妈妈,您的金戒指、金项链真漂亮,我也想要。妈妈:孩子,别着急,妈妈死后这些首饰全归你。女儿:(一怔)那您什么时候死?甲:你知道郑成功的母亲是谁吗?乙:不知道。甲:是郑失败。乙:为什么?甲:你没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吗?  相似文献   

4.
一缕花香     
女儿最近脾气越来越大,一点小事就会引起她的哭闹。婚姻的失败已让我十分沮丧,她偏偏也来伤害我,这真让我烦恼。失望之极,就批评了她几句,不想她竟气呼呼地拎起自己的衣服往她爸爸那儿去了。看着她稚弱的身影渐渐远去,我止不住潸然泪下。真是儿大不由娘啊 !   从开学到现在不足 20天的时间里,我已经连续感冒三次,父亲就唠叨起来了,什么身体不好影响工作啦,什么健康最重要啦。母亲更是火上加油,什么衣服穿少了呀,什么三十几岁的人还不会照顾自己呀。知道他们是为我的健康担心,但总也希望他们还是少说为佳。近来常常耳鸣,整日…  相似文献   

5.
任教十几年来,我自以为关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也拥有孩子们最纯真的爱。但是,今年我接手了二年级二班的数学课,却让一个学生改变了自己的感觉…… 这个学生就是我的宝贝女儿。自从我给他们班上课以来,她便硬气了许多。课堂上她总是无拘无束,就是我一句话说不规范她也会马上站起来给我纠正,经常弄得我下不了台。在她的带动下,班里竟又冒出几个“捣蛋鬼”,他们不但给我,也给别的任教老师提开了意见:什么上课要有趣味啦,老师要面带微笑啦,弄得有些老师课堂上难以招架。“擒贼先擒王”,我决心从女儿“开刀”彻底“端正”一下班风…  相似文献   

6.
有个女孩,母亲对她百般呵护,14岁了什么也不会干,有一天,母亲和她谈心,问她:“你什么也不会干,将来妈妈老了,怎么办呢?”女儿却说了让人很不可思议的话……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是啊,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7.
迟到的诺言     
记得小时候,我和母亲一起出去散步。回家路上,我走不动了,母亲就蹲下身来背我走。我在母亲的背上,紧紧地搂住她的脖子,感受着她的心跳。望着天上耀眼的繁星,我对母亲说:“妈妈,等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把天上最亮那颗星星摘下来送给你。”妈妈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对我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以后的日子里,我向母亲许下了一个个诺言,具体是什么内容,连我自己也记不清了。我慢慢长大,也逐渐明白了:儿时的诺言有的是无法实现,甚至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可母亲依旧听我向她许下一个个诺言。即使女儿的诺言无法实现,她也会用一种满足的心态来安…  相似文献   

8.
咨询老师叫家长写出孩子的10个优点,有的家长竟然一个也写不出来。平时对孩子的“关心”集中在学习上,一不满意,对孩子非打即骂……这是江苏省妇联儿童教育专家日前在进行家庭教育咨询时发现的问题。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女士一脸焦急地询问如何让孩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她说自己上初二的女儿太贪玩,不思学习,真担心她将来考不上大学,无法立足社会。接着就数落了好几条女儿的缺点,诸如顽皮、自尊意识太弱、追星等。家庭教育专家叫她想想女儿的优点,在纸上写下来。可这位女士还没想就脱口而出:“她没有优点!”另一位母亲的儿子正上三年级,她说孩…  相似文献   

9.
晚饭过后,女儿照常又开始玩当老师的游戏,我和她爸爸就成了她的“小朋友”。我正在“东张西望”的时候,正巧被女儿“逮”个正着,“你这个小细娘,快听好,不好好听,呆会儿又什么都不知道了……”女儿就这样开始一股脑儿地批评起我来了。我听了很纳闷,女儿什么时候学会这样说话的。事后,我与女儿拉起了家常。我问她:“什么叫‘小细娘’?这种话不太好听。而且,你这样对妈妈说话也太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往日我从女儿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口头禅是“吐了,我要吐了”。问怎么啦?“背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啦!”有时候,女儿也让我拿着那些语文或历史课的“标准答案”帮她背。这是一些什么“标准答案”啊,  相似文献   

11.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她5岁的女儿特别懂事,人见人夸。幼儿园老师说她很听话,亲朋好友也都夸她是个好孩子。但她发现孩子特别“心重”,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交谈了许久,共同找出了孩子心重的原因。在此,我想将这位母亲在教育上的失误告诉家长朋友们,以共同借鉴这一教训,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这是一位很重视家庭教育的母亲。从女儿两岁起便开始从严管教,要求女儿做个好孩子。特别是在众人面前,每当孩子表现好时母亲便对她说:“瞧,别人夸你是好孩子哩!”每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就对女儿说:“看,别人笑话你了!”久而久之,让别…  相似文献   

12.
近日,逸思教育咨询的胡国志老师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为帮助女儿迎考复习,辞去工作在家已半年,她每天为孩子的饮食起居问寒问暖,琢磨复习、应考时的注意事项,凡能想到的她都不厌其烦地一一做到了。然而,让母亲伤心和不解的是:女儿有一天竟提出要一个人搬出去住,说这个家让她感到窒息,感到烦。这位母亲在她面前流着眼泪不停地问:“我哪点没做好?你还要什么?”近期针对上海市453个高三毕业生的一次调查结果或许能给她一点答案:54%  相似文献   

13.
作为母亲,我从来不一本正经。许多时候,我总要变着法子跟女儿逗乐,这给我们的母女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还常常带给我一些启发。一天,我下班回家,四岁的女儿一边玩着玩具一边朝我看看,叫了声:“妈妈,你回来啦。”就在这一刻,我突然心血来潮:“妈妈?你是谁?你怎会叫我妈妈?”脸上是一副不认识她的神态。女儿看着我,发现没有一丝玩笑的意思,急了,放下玩具便扑了过来:“妈妈,我是你的孩子呀!”“孩子?你叫什么名字?…我是添添呀!…添添?哦,我女儿倒也叫添添,可我的女儿是很能干的,她能唱好听的《七  相似文献   

14.
她叫格香。格香最初不觉得自己的母亲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但是当她上学后,同学们一见到她就会大叫,疯婆的女儿来了,疯婆的女儿来了。莫名的委屈逼得她躲进厕所哭泣。难熬的一天终于结束了,母亲一看到放学回来的她,就笑眯眯地说:"女儿,风铃好玩,你也来玩吧!"格香却伸出手,狠狠地把蓝色风铃摔在地上。母亲呆呆  相似文献   

15.
她叫格香,母亲是个弱智。格香从来就不觉得自己的母亲与别人有什么不同,除了话少之外。当她上了学,同学们一见到她,便大叫疯婆的女儿来了,疯婆的女儿来了,然后就哄笑起来。莫名的委屈逼得她躲进厕所里哭,却又不敢发出声音。难熬的一天终于结束了,母亲一看到刚放学回来的她,笑眯眯地说:"女儿,风铃好玩,你也来玩吧!"格香如一枚欲燃的鞭炮。她伸出手,狠狠地把蓝色的风铃摔在地上。母亲呆呆地望着她,眼里噙满了泪水,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拾起地上的风铃。  相似文献   

16.
勇敢的气     
半夜里,女儿要上厕所,一个人爬起来下床去,走到卧室门口,开门看了看,又折回来,厅里太黑,她害怕了。母亲说:“宝贝,别害怕,鼓起勇气。”“勇气是什么?”她跑到母亲的床前,问母亲。  相似文献   

17.
望母成凤     
女儿学琵琶时刚好五岁半,我已过而立之年,是个乐盲,见着“6”得掰手指从“1”数才知道唱“啦”。但年龄优势加上随机应变,回家照葫芦画瓢督促女儿还是绰绰有余的。两个月下来,女儿是加速度前进,相比之下,我匀速前进成了减速后退。一年过来,我一揉弦她就发笑:你看你像怕老师批评似的发什么抖?以前女儿怕在我面前弹琴好像我是内行,现在我一弹琴她就毫不留情大声嚷嚷,生怕楼上楼下邻居不知道她的老妈又把“3”弹成了“4”。  相似文献   

18.
夏萌信箱     
夏萌同志:我女儿现在2岁半,1岁多时,她很爱看画书、学儿歌。最近,我开始教她认字,可她好像不感兴趣,一听我问她“这是什么字”,就故意说别的事,把头担到一边。她最大的兴趣就是吃、穿,所以我就拿她心爱的东西,不认字就不给,强迫着她才学。我现在很失望,夏萌同志,您说怎样才能启发她爱学习呢?河南一位普通的母亲尚静芳一位普通的母亲:您的女儿是个普通的女儿,但也是个聪明的女儿,才二岁多就知道如何拒绝自己不想接受的。爱吃、爱漂亮是孩子的天性,并不为过,而强迫二岁多  相似文献   

19.
张芳  郭平 《宁夏教育》2010,(6):78-78
前不久,女儿从学校来电话说她最近感到很烦。我问什么原因,她自己也不知道. 女儿开朗、懂事、学习好,是个“乖乖女”。去年中考,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六盘山高级中学就读。那么,她最近因何而“烦”呢?  相似文献   

20.
女儿的外婆     
女儿的外婆是我的母亲。她今年五十七岁,中等的个儿,微胖的身材,性情开朗、幽默和善。女儿刚满三个月,母亲就急不可耐地一遍又一遍地要她叫“外婆”。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尽管目不转睛地盯着外婆的口形,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响亮地叫出“外婆”两个字。母亲毫不气馁,经过双方再三努力,只见女儿小嘴一动发了一个气音,似汉语拼音字母中的“P”,母亲欣喜万分,说她会叫“婆”了。从此,她不厌其烦地教外孙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