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与中国核武器计划和导弹计划相比,中国的核潜艇计划更带有神秘色彩.美国情报部门关注中国核潜艇计划源于中国的常规动力潜艇.1965年他们发现"中国下水了一艘外表与可发射射程约350海里SS-N-4弹道导弹的苏联G级潜艇极为相似的潜艇",但是尚无证据表明"中国已经计划把导弹部署在潜艇中或苏联在这方面给他们援助";当然"也尚无证据表明中国正在建造任何更多的这种潜艇,部署中国生产的导弹至少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在冷战时期,中美关系从对峙、对抗,到缓和,再到合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认识中国的军事力量、军事部署以及未来走向,始终是困扰着美国外交政策制订者们的难题.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包括中央情报局在内的美国国家情报部门对中国第一次核试验、中国核武器计划、中国导弹计划、中国核潜艇计划以及中国太空计划进行了大量的评估,反映了他们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而这些评估也成为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中央党校"当代世界科技"的课上,我才知晓,因特网(互联网)的最初创意是美国著名思想库兰德公司提出来的.当时,美国政府和军方看到苏联和中国已经掌握了核武器,特别是苏联掌握了卫星发射技术,具有了远程核打击能力.美国担心,一旦遭到核打击,它的中央指挥系统可能失灵,就要求兰德公司给出万无一失的通讯方案.兰德公司对此课题作了专门研究,该项目主持人保罗·巴兰于1964年公布了研究成果.结论完全出人意料:能够经受核打击的通讯系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没有中央控制;从一开始就设计成残存的局部仍能正常运行.报告建议使用分布式网络取代中央控制式网络.  相似文献   

4.
牛宝成 《出版参考》2005,(35):30-31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后,苏联开始加速研制原子弹.4年后,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消息传到美国,引起美国朝野的震惊和不安.一个最明显的事实便是:美国独一无二的核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于是,美国开始研制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而要研制这种恐怖的武器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核试验,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就成了这些核试验的无辜受害者.  相似文献   

5.
提起在世界范围内部署核武器的绝密行动,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美国和俄罗斯.实际上,英国战略核部队在世界各地的活动丝毫不亚于其最亲密的盟国美国.提前出版的2001年最新的<原子科学家公报>披露说,英国战略核力量在世界范围内的秘密部署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并且一直到1998年才停止在海外部署核武器,部署的范围遍及欧洲、美洲、澳洲和亚洲,其中最为惊人的是,英军曾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制定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绝密计划,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大规模核攻击训练!  相似文献   

6.
王淼 《档案天地》2013,(6):35-40
早在公元1368年,我国明朝的"万户"就冒着生命危险成功试验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但星移斗转,600多年过去,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却被欧、美抢先发明,他们踏着当年万户试验火箭的脚印,向现代火箭、导弹发起了进攻。德国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制出了V-2导弹,然后是前苏联、美国在德国的V-2导弹基础上,开始了现代火箭、导弹、卫星和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掌握了现代导弹核技术的美、苏两国.并没有将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都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也不是用于本国的安全和自卫.而主要是用于对别国的武力威胁。如50年代初.美国就曾经企图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核武器: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一度恶化,赫鲁晓夫等也曾企图对中国使用导弹核武器。  相似文献   

7.
2009年1月20日上午,中国政府发表<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我国相当多的传媒当天和第二天报道这条新闻时,对其中关于核武器问题的表述做了不正确报道.例如.中央电视台四频道新闻节目该条的标题是"中国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解体使冷战宣告终结,这种形势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以及美国所面临威胁的本质。从正面角度看,俄美紧张关系的缓和大幅降低了两国之间爆发全面核冲突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苏联的解体也对美国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对俄罗斯核武器的安全问题感到担忧,尤其是在1991年8月以失败告终的政变期间对该问题更为关注。对美国而言,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不再表现为大规模的有计划军事打击行动,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1979年,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包括外国留学生在内的五大洲人士陆续进入中国.这种进入,不可避免地要把他们的生活习俗、文化习惯一并带入,其中,肯定不乏与中国的传统文明难以兼容、甚至格格不入、非常刺目的部分.而当时的中国,当时的上海,还处在一个不能容忍男士烫头发、女士穿短裙的启蒙时期,闭塞的坚冰尚待打破,泛政治化的倾向仍在左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即便是时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被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0.
上篇 在中国经济临近崩溃的1971年,这年8月份尼克松总统在德克萨斯发表关于"新经济政策(New Economic Policy)"演讲中声称,世界上有五大经济体——美国、苏联、日本、西欧、中国,而后四个在各方面分别挑战美国,在影响20世纪最后30年的世界格局变化因素中,经济力量将会比其他方面更为重要、明显.1998年亨廷顿给其《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文版序言中也提及"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或20年中,仍以现在的速度发展,那么中国将有能力重建其1842年以前在东亚的霸权地位".历史证明,这些是很有战略意义的预言、分析!但是,中国智库、学界和相关部门当时少有充分在意,否则,中国会更早一些发展经济、调整社会发展结构,以进一步加大和美国关系中经济因素,而不是强调中美关系中的意识形态之差异、对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姚伯岳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6(2):103-104,21,封底
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沈津先生不久前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书口彩绘>一文.该文为之补充了有力的实物证据,并对书口彩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谈文献检索课的"三位一体"教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保证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提高课程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课后学生访问教学网站可进行复习和自学,登录网上考试系统能够随时进行自测,以上三种现代化教学措施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的优势,有效地保证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制订《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姜晓  徐革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0(6):17-19,64
探讨了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制订过程中涉及的评估目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考量指标选择等问题,并对图书馆定位与服务体系建设模式、读者反馈与评价、指标定量与定性、图书馆绩效评价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父亲生前是个"老出版",从业近七十年,手中过书无数。他晚年曾有两个愿望,一是能拥有一间自己明亮宽敞的书房,将散摆各处的书统统集中其内;二是能与退休的儿女一起,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出几本自写、自编、自印的书。在二十多年前,这也许仅是个美好的愿望;但在他离世之时,已全部实现了。"试水"初获成功2003年,父亲的老友、前北京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到上海来散心访  相似文献   

15.
那天,我驱车路过西藏南路、延安东路交叉口,不禁特意放慢车速,遥望了寂寞"站立"在路口多年的上海市青年宫旧址,这里曾是沪上著名地标、闻名遐迩的上海最大室内游乐场——大世界.和周围一片繁华的热闹景象相比,这座外观仿西方古典式的建筑像是个被路人遗忘的"弃物".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大世界的昔日辉煌,内心不禁五味杂陈. 回家后,不由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张珍藏着的"上海市青年宫出入证".  相似文献   

16.
风起上海 黄永玉先生与上海的关联,渊源极深.1946年他第一次走进上海,在这里很快融人文化界.刚刚二十二岁的他,不仅在木刻界崭露头角,当选为中国木刻家协会的常务理事,还在上海刊物上发表诗歌等,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阶段.七十多年间,无论创作,还是行走,上海都极为重要.2009年,他的最重要文学创作之一、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开始在《收获》连载,迄今已达五年,九十岁的他与二十岁的他,在上海的文化舞台上,有了一个完美的衔接与延续. 如此漫长的关联中,1974年在上海拉开大幕的"黑画事件",对黄永玉来说,颇值得集中描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图法》第4版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类目设置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图法》第4版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类目设置在实际分类标引工作中有不太适用的情况,主要是类目设置陈旧过时、类目划分过细、类目设置交叉重复太多。根据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设想将两类类目整合,并提出整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地理大发现"之后,大西洋沿岸的西方万般渴求地盯上东方的财富,而东方仍在自给自足的富庶中傲然坚守,对外面的世界一派浑然。在军事庇护下,西方的贸易从最初的谦卑变成强硬的挟持。于是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不大的东西方两大板块很快拉开差距,中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所占的绝对优势逐渐被打破。  相似文献   

19.
建设"5·12"汶川地震文献专题数据库旨在保存人类历史记忆、传承民族精神,供学术参考和行政决策以及为其他专题文献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数据库建设平台的规划与设计围绕系统管理、数据管理、用户共享、门户基本服务、文献检索与服务展开,其中文献量的增加、文献质量控制与及时更新,以及提供利用的开放性与公益性是该数据库建设的关键与难点。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新的数据库定位思路、文件数据库及开放资料收集平台的引入以及一批标准规范的制定,而该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表现为研究报告及数据库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20.
"FOR AS THE SUN IS DAILY NEW AND OL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周敏民女士2002年10月23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数字图书馆时代:现状与发展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讲演稿。在这篇讲稿中,周馆长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平易而又充满激情的笔触论述了当代图书馆员如何以健康、开放、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世界,读来引人入胜,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