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西军 《科教文汇》2008,(20):157-157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注重智力与非智力的开发,采取多种模式、多种方法、多种手段的教学,还要加强自主性教学。  相似文献   

2.
黄耀东 《内江科技》2013,34(5):193-194
中学生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中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培养自主创新精神。所谓体育教学创新,也是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新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现代中学生体育教学就是要充分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杨睿 《科教文汇》2009,(12):186-186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张茂添 《今日科苑》2007,(10):140-140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哪些关系,都十分值得探讨。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浅谈现代体育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哪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是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哪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应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李贵奇 《科教文汇》2008,(14):118-118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创新教育以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仕勋 《科技广场》2007,(8):171-172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计算机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为社会培养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创新教育以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即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一、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郭献 《科学中国人》2014,(2S):103-103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创新教育以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如下几点:①更新教学观念;②改进教学方法;③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④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黄键钢  黄玉珍 《内江科技》2006,27(7):158-158,104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认识创新将直接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中,首要的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灵魂是创新。因此,国家推出的《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就是倡导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学科具有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丰富性等特点,采取多种策略,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从探究问题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发展等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现今教育的重点。本论文结合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些现况,在明确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在中学物理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主要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创造性教学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习题练习、实验观察等方面,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着力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活动能力的培养及创造情感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开发、传播和运用.而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其基础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为民族创造力发展提供原动力。教育家朱绍禹在谈到科学的教学方法时说:“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其思维方法、思维习惯、好奇心和已有的创造方法密切相关。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吉金 《科教文汇》2009,(24):144-144
创新教育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它在创造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它以发散思维的形式表现。因此要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作大胆猜测和多方发散思考。平常教学则要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是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贡献的理性思维形式。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将学科教学与思维教学统一、同步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