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西北职教》2006,(3):31-32
如今新兴职业层出不穷,但总体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既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素养和化程度,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其中相当部分职业还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有些新兴职业,并不是揣一张本科毕业证踏入社会就可以做的,而是要在社会上历练几年方能有所成就。所以,挑职业时,看清这一行业的未来,结合国情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自己作一个基本的判断;挑专业时,从这个职业的内涵出发,深入浅出,自然会找到这个新兴职业的对应专业![编按]  相似文献   

3.
一直认为学校里有两个岗位是容易产生职业成就感的:一个是校长,另一个是班主任。我不是校长,所以至今认为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时期就是做班主任工作的那些年。  相似文献   

4.
一、说自己经验或研究的事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英模先进事迹报告团,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显然不是职业演说家,也从未受过演讲艺术的专门训练,其中有些人学历还很低,可是,他们的报告往往很能感动人,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谈的是自己: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悲伤。他们完全倾注于他们所要说的事情。我们在初学演讲的时候,对于与成长的历程——家庭、童年回忆、学校生活有关的题目,讲述自己在成长的环境里如何面对并克服阻碍的经过,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不论何时,只要可能,就将自己早年…  相似文献   

5.
影响教师成长的不是大山的闭塞.不是地域的限制,不是第一学历的低下,也不是职业的卑微,而是他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世纪,但对20世纪社会主义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本文对其中三个观点进行了商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不是搞早了,过渡时期不是太急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不是太慢了。  相似文献   

7.
“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由马克思的这经典语句,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自己:教师这份职业给我们尊严了吗?我们享受到创造的快乐了吗?我们在教学这块领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了吗?  相似文献   

8.
告诉你美丽的规律是什么:美丽=知识+技巧。内在美要通过外在美来体现,你有美的知识,还需要美的技巧来表现,而当你用技巧装扮自己的时候,你不懂自己的美丽规律是没有用的。一、什么是色彩顾问色彩顾问:寻找个性规律,再找到共同点,之后发挥个性特点,美丽自己再美丽他人和环境而且还能提高审美观念。色彩顾问并不是人们理解的只是为人打扮的职业,从职业角度出发,色彩顾问是专门为人、为产品、为空间环境等进行色彩方面的调整、咨询、指导,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有专业领域的色彩顾问,有综合性的色彩顾问。专业领域色彩顾问…  相似文献   

9.
一、职业自卑感的内涵及表现 所谓职业自卑感,是指人们对自己价值和社会地位的估计比社会大众低,在情感上比较悲观、消极,缺乏自信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觉得自己的职业不如别人,从而不愿谈及自己的职业、收入待遇,有的甚至不愿说出自己的工作单位,以免被人瞧不起。教师作为社会知识分子的代表,本该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有很强的职业荣誉感,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历史等原因,使得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是太高,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情况更是堪忧,职业自卑感已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成长。  相似文献   

10.
“教师以76%的比例高居不和谐的职业之首”,这是前不久中国人大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同新浪新闻频道联合启动“2006年上班族工作和谐指数调查”所得出的结论。 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偏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幸福是一种体认,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描述,是对职业生命意义的终极体认和关怀;而指数本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一这里的幸福指数则是衡量教师这个群体主观生活质量及和谐发展的核心指标,它测量的是教师的幸福感,是满意度、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教师的职业幸福不能告诉、复制和灌输,它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膨胀、氤氲起来:如果说幸福的萌动源于教师生命的一种体认,那么幸福的生长则源于师生生命的对话。没有教师的欢乐也难以有学生的欢乐,缺失幸福的教师也难以有幸福的学生。对于用心体认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心灵的荒芜,而是精神的沐浴;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自由的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的洗礼。 值此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把视线聚焦在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上来,旨在唤醒教师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关注,拓展自己职业生命的思考空间和理性境域,在静心的品读和智慧的劳作中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享受做教师的幸福。[编按]  相似文献   

11.
有一句老话叫“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一些不正当思潮的影响,也总有人认为教师的职业低人一等。其实,教师的职业决不是让教师变得平庸的岗位,只是有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在认识上出现了某些偏差,或者说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取向和意义还理解得不够深刻。人们不是也常常赞美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吗?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十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职业.选择一份有发展的职业.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是当代大学生遇到的急迫问题.因为择业要考虑很多因素.并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等步骤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本文仅将对大学生择业有重大影响的十大因素罗列出来,当然不是说你考虑了这十大因素就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但如果这十个因素中你忽略任何一个,都会影响你日后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终于毕业了,找到了自己还算满意的单位,大学毕业生们带着自己的梦想迈向了职场。但由学校人转变成职业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多听、多看、多做,而不是多说。尽快地完成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可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会使你更快地在企业中脱颖而出。今天我就想从职场新人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敬业与乐业     
粱启超 《现代语文》2004,(11):15-15
这是一篇演讲词,在选入新加坡教材时作了改动。不能敬业,又如何能乐业?又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奋斗的价值?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我们可以仔细读读这篇文章中梁先生告诉我们的两个做事原则:一是工作要有责任心,一是从工作中寻找趣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中如果都能想到这两个原则,遵从这两个原则,学习的该能学好,工怍的该能工作好吧。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2009,(7):92-93
宽心小站的朋友:您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一直都为我的职业感到自豪和骄傲。从师范毕业的那天起,我就决心让自己成为“专家型幼儿教师”。而最近.我对自己的事业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的角色也模糊不清了,因为我听到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服务”而不是“我们的教育”。园务大会上,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一毕业就开始在着装上装备自己,许多人不惜花费数千元购买套装使自己能够在应聘中走运;职场的资深人士也都非常在意自己着装的精致、考究,使自己看上去完美、上乘。但是,如何穿好职业装,真正让职业着装为自己的职业助一臂之力,并不是一件易事。为此,记者采访了世界形象设计组织中国分会会长、国际女性培训专家、幽兰女社社长张乐华博士。  相似文献   

17.
一位大学女教师职业困惑引发的思考 叶子老师是一所大学的专业课老师,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总是觉得倦怠,工作提不起精神。尤其是这半年,她对工作没有一点热情,在生活中觉得也没有自己特别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平时除了上课,很少与其他人交往。她一度怀疑自己有心理问题,本来计划去看心理医生,恰在这时,她收听到了市广播电台关于职业、职场方面的节目,才知道了自己的问题不是心理问题,而是职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执着的力量     
作为班主任,究竟是职业技能重要,还是职业态度更重要?每每面对这样的提问,我都会坚定地选择后者。从职业的角度讲:技能是可以后天培育的:而职业态度则是支撑班主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职业技能的关键因素。那么,班主任需要怎样的职业态度呢?我的回答是:单纯地努力,傻傻地相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些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独立的创造。”如果以此来衡量一个人在从事自己的职业时,是否有着做人的尊严,作为教育工作者,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发现,课改为广大教师找回了教学生活的尊严,  相似文献   

20.
亲:负20厘米。师生之间的距离里,必定以教师纯粹的人爱为前期,以深沉的爱的睿智为内涵。所以,溺爱不是爱,偏爱不是爱,单一的“对他好”也不是爱。师生之间的距离,是负20厘米,是让学生的生命厚度完全沉入自己的职业与良心世界的深度,是爱孩子的当下更爱孩子未来,超越一般父母的、更贴近孩子生命发展需求的、更隐秘的付出,是让孩子觉得与老师的距离比父母更近的那种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