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行歌曲为语码转换提供了天然的平台,文章通过日常的观察与语料收集,从语言学角度对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语码转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耿欣 《海外英语》2015,(2):61-62
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语言的形式之一,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日趋成为语码转换的一种特殊载体。众所周知,语码转换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和变异。考虑到语码转换的这一深远影响,对中文流行歌曲语篇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不仅很有意义,而且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语言的形式之一,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日趋成为语码转换的一种特殊载体。众所周知,语码转换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和变异。考虑到语码转换的这一深远影响,对中文流行歌曲语篇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不仅很有意义,而且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流行歌曲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旨在探讨语域理论对汉英语码转换在流行歌曲中出现规律的制约作用:歌曲的主题(语场)、歌手与听众的角色关系(语旨)以及歌词的口语化特点(语式)决定了其中分句性插入为重、单词和词组性插入次之、语篇性插入较少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语码转换是双语或多语语言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以汉语为主体语言的歌词语篇中,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相当普遍,这些转换主要出现在港台歌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内地的流行歌曲中。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既有同一切语码转换相同的功能,又有其特定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从语言本身以及语言使用和社会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文流行歌曲语码转换顺应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朱勤芹 《文教资料》2008,(24):53-55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等学科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仅局限于零散语言现象的理论分析.本文引入顺应理论,从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范顺应、心理动机顺应三个方面解释了中文流行歌曲中大量语码转换现象的深层原因和用途.  相似文献   

7.
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是体现语言变化的独特样本,Mvers-Scotcon的标记模式理论为转码的使用动机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中英文语码转换的使用动机包括押韵,委婉表达情感,进行身份协商和顺应全球化趋势等四项.目的是使歌曲更容易被传播和接受.  相似文献   

8.
歌词中的语码转换同日常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相似,但也具有其特殊性。本文以流行歌曲歌词语篇中的中英语码转换为语料,探析歌词语码转换所具有的功能。歌词中英语码转换的功能概括为引用功能、含蓄表达功能、押韵功能、便利功能、靠拢功能、体现个人身份功能、陌生化功能、强调解释功能及互动功能等九大方面,同时进一步检验社会语言学理论对社会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刘斌 《培训与研究》2009,26(5):45-46,63
本文以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为语料,从语用学的顺应论和模因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从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种情况来分析该语码转换;第二部分分析该语码转化中存在的文化模因、语言模因和信息模因。  相似文献   

10.
语码(code)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类。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中,它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不仅是一种讲话技巧,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它既传递语言信息又具有社会意义,反映说话人的社会背景、经济地位、文化素养、民族出身等方面的信息。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现象同样体现了其独特的语言功能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劳动号子分为:船渔号子、农事号子、工程号子和搬运号子。船渔号子的典型代表有:川江号子和运河号子;农事号子以仁寿抬工号子、湖南山区打山号子和湖北土家族穿号子的比较著名;工程号子则以长白山森林号子、我国南方石工号子为代表;搬运号子有装卸号、推车号与挑抬号的分类。劳动号子具有文化历史、保存劳动民众原生态的古老唱法、对世界歌曲及地方戏剧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等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宝鸡民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唱而形成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是一部形象化了的宝鸡人民生活和劳作的历史写照。宝鸡民歌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社火调、民俗歌曲和宗教歌曲等六大类。宝鸡民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与西府方言结合紧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的五句子情歌是民间文学的一支奇葩,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动心歌、试探歌、相恋歌、相思歌、反抗歌,它们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歌之初入手,阐明人性之歌和动物自然呼号的区别,以实例证明雏形民歌的自然存在,驳斥传统民歌概念错误,从传统民歌概念的现实误导,从雏形民歌的特点分析,论述了雏形民歌概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的五句子情歌是民间文学的一支奇葩,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动心歌、试探歌、相恋歌、相思歌、反抗歌,它们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佤族民歌相当丰富,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劳动歌、风习歌、情歌、生活歌、娱乐歌、儿歌等几大类.语言是民歌的载体,佤族民歌的语言,不但质朴简洁,富有哲理,具有抒情性,而且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变的句式及叠词和衬词等,具有形象可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汉水民歌源远流长,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产生于商周时期,在流传过程中又接受了三秦、湖广民歌的影响.汉水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情歌、仪式歌四类.劳动歌包括劳动号子与山歌两种;生活歌包括控诉阶级压迫、反抗黑暗社会、揭露封建礼教三种;情歌中既有倾诉热烈情意的,又有赞美情人优秀品质的,还有反映劳动与爱情密切关系的等等;仪式歌良莠交杂,精华与糟粕并存.  相似文献   

18.
土族情歌与少年(花儿)是土族野曲中的主要曲目和组成部分,从歌词的结构上看,情歌的歌词和少年的歌词属两种不同格律的歌词形式,情歌是纯粹的土族语歌曲,而少年是用汉语叙唱的歌种.在音乐风格诸如旋法、调式、曲式结构、节奏等方面和现代少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表现手法上的下滑音行腔以及华彩型节奏与长音连在一起的运用现象,都是少年曲调中普遍的处理手段.本文主要从歌词及旋律特征上对土族情歌与少年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9.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中国民歌国际化的里程碑。她的举办为中国民歌国际化提供了一条成功之路。中国民歌国际化的途径主要有:民歌的世界性是中国民歌国际化的基础,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民歌国际化提供了宽广平台,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国民歌国际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国际节会”成为中国民歌国际化的有效载体。南宁国际民歌节现在已形成了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秀山花灯融歌唱与舞蹈为一体,在演唱上使用当地方言,词曲结合贴切,唱词琅琅上口;多数歌曲篇幅短小,用材简练,节奏明快活泼,曲调富有动感,生气贯注,构成了独特的秀山花灯音乐的风格和情韵。其中有不少抒情歌曲,旋律优美,悦耳动听,别具一格。具体表现为:上下句音乐结构形式、一曲多词、同宗民歌的旋律变化手法、衬腔特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