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研究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0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对亲子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但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不显著;(2)父母中只有一方外出的儿童,其与外出父母的通话与亲子关系和孤独感的相关不显著,但亲子关系与孤独感相关显著;(3)对于父母都外出的儿童,与父母的通话与亲子关系存在显著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通过通信工具,减少留守给儿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状况,以及社会支持、自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根据研究结果,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运用儿童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江苏某层210名留守儿童和22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低龄时尤为明显;②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③积极应对可以有效缓冲社会支持不足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存在调节效应;④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孤独感之间均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以3-6年级留守儿童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3-6年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在性别变量上无显著差异。(2)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无显著差异。(3)3-6年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显著,随着年级升高,孤独感得分随之降低。(4)3-6年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总体社交焦虑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总体社交焦虑和社交回避对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联合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留守儿童孤独感和自我意识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儿童孤独感问卷和自我意识量表对江西省450名留守儿童施测,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呈现出是否与别的兄弟姐妹在一起以及和谁生活在一起的显著差异。与别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以及与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孤独感都更低;(2)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呈现年级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六年级的留守儿童比五年级自我意识更高,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比独生子女更高;(3)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自我意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自我意识越高,孤独感越低。  相似文献   

6.
我国留守儿童焦虑与孤独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的焦虑和孤独感问题比较突出,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发现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焦虑和孤独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个体身心状况、与父母的关系、学校教育以及学习状况等可预测留守儿童焦虑与孤独感状况。后续的研究应该拓展和深化研究内容;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以及加强对留守儿童焦虑、孤独感等负性情绪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7.
流动儿童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离开家乡随父母进入城市,相较于留守儿童,有更多的父母陪伴,在面临着环境的改变和玩伴的缺少情况下,体验着强烈的孤独感。关注流动儿童的孤独感,让他们尽快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同城市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变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自我意识在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交焦虑间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84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社交焦虑均与自我意识呈显著负相关;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不仅直接影响孤独感,而且通过自我意识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孤独感。建议重视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对其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注重自我意识在留守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之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同学支持和母亲支持对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低自尊组;只有同学支持对于低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抑郁量表、孤独感问卷对1085名来自完整家庭的不同监护类型农村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在情绪适应各指标上,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相比,祖辈监护的双留守儿童、母亲监护的单留守儿童和父母监护的曾留守儿童的总体幸福感低、积极情感少、消极情感多、抑郁高、孤独感强;上述差异在男生、初中生中较明显;(2)在总的情绪适应状况方面,有留守经历的三类儿童明显差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3)在情绪适应类型的分布方面,有留守经历的三类儿童中情绪适应良好型人数比例明显低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结论:留守现象对儿童情绪适应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依据心理弹性理论和社会生态学理论,通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部分留守儿童和部分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为此,有必要在家庭支持、学校支持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我们以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儿童孤独量表为工具,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是否是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的各个项目和孤独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农村小学儿童不存在明显的孤独感,是否是留守儿童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支持项目上,性别差异显著,在客观支持上,年级差异显著;在留守儿童中,孤独感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年级差异显著;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留守儿童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提高留守儿童对主观支持的感知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改善其孤独感状况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总被引:184,自引:0,他引:184  
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 ,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在家儿童的问题严重。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 ,而在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学习适应方面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措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7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为严重,社交焦虑、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彼此都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留守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影响孤独感均具有调节效应;社交焦虑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效用,还通过应对方式产生间接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受到社交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7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为严重,社交焦虑、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彼此都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留守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影响孤独感均具有调节效应;社交焦虑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效用,还通过应对方式产生间接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受到社交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教育与留守儿童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监护,心理脆弱、法律意识淡薄,孤独感较强,缺乏合群性,这些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正常学习和社会化进程。本文结合农村社区教育建设,探索基于现实的留守儿童监护状况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的身边,缺乏父母的照顾与关爱,有些留守儿童即使有父母其中一方陪伴,但是这些父母常常要忙于生计,而没有较多时间关爱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促其成长是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因为缺失父母的陪伴,在发展中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儿童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基于现实的考虑,教师应该承担起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力量。教师要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帮助留守儿童处理好自身情绪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尝试理解父母;要对留守儿童父母进行必要指导。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82):47-48
"留守儿童"教育,是农村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也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但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赚钱养家,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出现了新的形态,有些留守儿童问题更为隐蔽,需要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格外关注,我学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仔细研究并做出切实改进。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导致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的产生。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的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次调查表明,在教师看来,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都在家的儿童的问题更严重;学生问卷的结果则表明,留守儿童在孤独感、社交焦虑方面与其他儿童存在显著差异。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多方面措施的共同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