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能量角度,碰撞可分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平时的习题乃至高考题中有一大类与碰撞相类似的习题: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所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在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能、内能等之间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2.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能量角度,碰撞可分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平时的习题乃至高考题中有一大类与碰撞相类似的习题: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所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在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  相似文献   

3.
1.碰撞分为三种情况 :即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不论哪种碰撞都满足动量守恒 ;而对于动能却不一定守恒 ,碰撞后系统的动能存在一上限 (最大值 ) ,还存在一下限 (最小值 ) ,即如果为弹性碰撞 ,则动能没有损失 ,为最大值 ;如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后两物体将粘连在一起 ,则动能损失最大 ,为最小值。2 .从位移角度看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 ,物体在极短时间内位置来不及发生改变 ,故物体在碰撞中位移为零。由此我们可推出 :在碰撞中若牵涉到多个物体时 ,只能是直接接触时发生碰撞的两物体间才有动量转移 ,而第三者不会参与此次碰撞…  相似文献   

4.
碰撞模型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型,它分为:(1)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相等.(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共速,损失动能最多,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内能.(3)非完全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不共速,损失动能介于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间.碰撞  相似文献   

5.
1.完全弹性碰撞类 这类碰撞经过两个阶段.压缩形变阶段和恢复阶段.从形变的恢复程度来理解,第一阶段所产生的弹性形变在第二阶段能够完全恢复,也就是说两个阶段具有完全对称的特性.从机械能的损失来理解;第一阶段动能转化成的弹性势能在第二阶段又全部转化为动能,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因此这类碰撞不仅满足系统动量守恒.而且作用前后系统动能也守恒.  相似文献   

6.
中学物理中经常遇到碰撞问题,碰撞过程一般分为完全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其中,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笔者给出以下证明.  相似文献   

7.
一、结论推导不同形式的碰撞损失的动能不同,当物体相碰后粘在一起时,动能损失最大.对于这种完全非弹性碰撞,当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差悬殊时,其动能损失遵循什么规律呢?  相似文献   

8.
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它们的运动状态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这个过程就可称为碰撞.碰撞按其能量损失程度可分为完全弹性碰撞(机械能不损失)、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一部分)、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多).不管哪种碰撞,在碰撞过程中,都要遵循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其动能可能会有损失.若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即具有共同的速度,则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其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大.证明如下: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依据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0.
1引言碰撞现象是物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基本现象,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碰撞过程中包含压缩过程和恢复过程,而不同的恢复程度和不同的能量转换相联系、和不同数量的守恒量相对应.因而人们根据不同的恢复程度将碰撞分为下列不同类型:弹性碰撞(形变完全恢复,动量、动能皆守恒)、部分弹性碰撞(形变部分恢复,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撞后两物体分开)、完全非弹性碰撞(形变完全不恢复,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撞后两物体连在一起运动).能够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碰撞的形变过程及对应的守恒定律同时演示出来,对于学生清晰理解碰撞过程的本质和规…  相似文献   

11.
碰撞是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根据动量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②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③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系统相互作用的内力远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时,近似认为系统的动量守恒。由于碰撞具有明显的特点,相互作用的时间短,作用力大,故动量守恒。若发生弹性碰撞,动量动能都守恒。若为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2.
碰撞是力学问题中一类很典型的物理模型,由于要综合运用动量、能量知识,致使许多学生在解这类问题时有无从下手之感,或者考虑不全面导致解题出错。其实,只要审清题意,建立起正确的碰撞模型,然后抓住模型的特征,运用有关的物理规律即可求解。那么,碰撞模型具有哪些特征呢?1.动量守恒——发生碰撞的物体系在碰撞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所受的外力一般可忽略,动量守恒。2.动能不增——碰撞过程中一般均要出现发声、发热、粘在一起、裂成碎块及发生永久形变等现象,因此,实际的碰撞中,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大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对于弹性碰撞,只是系统内物体间动能相互转移,没有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故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守恒,但系统的动能损失也不是没有限  相似文献   

13.
所谓碰撞就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它具有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的特点,因此有些碰撞尽管合外力不为零,但外力相对于内力可忽略,故动量近似守恒。这里以“一动一静”为例说明之。碰撞一般分为三类:①弹性碰撞:动量和动能都守恒的碰撞。②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而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的碰撞。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粘在一起的碰撞。这种碰撞总动能损失最大。以上的每类碰撞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解决碰撞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在理想情况下,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完全恢复,不发热、不发声,没有机械能损失,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又称完全弹性碰撞。生活中,硬质木球或钢球发生碰撞时,动能的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也将它们的碰撞看成弹性碰撞。微观粒子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也是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即:  相似文献   

15.
打桩与打铁     
打桩与打铁均可视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就是两物体碰撞后不分开,以同一速度运动).下面推导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能减少量△Ek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袁永 《中学物理》2012,(3):29-30
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满足动量守恒,由于一般情况下碰撞的时间极短,碰撞前后两物体的位移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在一般问题当中认为碰撞前后的两物体仍在原位置以新的速度发生相对运动,即认为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碰撞前后各自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弹性碰撞没有机械的损失可写成系统动能不变的方程.这样可得到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满足的动量方程...  相似文献   

17.
所谓的碰撞,是两个物体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不论是宏观物体间还是微观粒子间,碰撞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碰撞的作用时间极短(比如两个钢球碰撞相互作用的时间大约为10-4秒),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又非常大,通常物体所受外力(如重力、摩擦力)在这段时间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过程中参与相互碰撞作用的物体系统的总动...  相似文献   

18.
这种碰撞经历两个阶段,压缩阶段和恢复阶段.从形变的恢复程度来理解;第一阶段所产生的弹性改变在第二阶段能够完全恢复,也就是说两个阶段具有完全对称的特性.从机械能的损失来理解;第一阶段动能转化成的弹性势能在第二阶段又全部转化为动能,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因此这种碰撞不仅满足系统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动量动能及其变化量与参考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是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碰撞,提出利用参考系化简问题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碰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例如,两台球间、两冰壶之间、微观粒子的碰撞。因此,探究碰撞的力学规律,对指导实践和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碰撞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内力作用远大于外力作用,系统动量守恒,按能量的损失情况可分为:弹性碰撞(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动能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二者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