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言语是最便捷、最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山歌是壮族人民的一种"说话"方式,"歌圩文化"以歌育人、以文化人、以活动吸引人。"歌圩文化"作为壮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是壮乡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特殊性的内在要求,当代境遇的客观需要,实践经验的现实需求。需要准确把握壮族农村的基本特点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遵循话语转换原则,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实现队伍的结合,促进载体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刘三姐》从再现民族反抗精神、再塑机智人物形象及定位歌圩偶像展现善歌民族三方面继承并创新了壮民族的传统文化形象;以赋、比、兴、夸张、重叠、对仗的巧用及塑造生动诗性形象等艺术手法,继承并升华了传统民歌的表现艺术;又荟萃多种喜剧手法及众家传统戏剧艺术实现了以喜剧抒情形式表现严酷阶级斗争的艺术创新。《刘三姐》的艺术与创作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与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刘三姐歌谣是广西各民族歌谣的集大成。刘三姐歌谣蕴含中国南方稻作民族的信仰积淀;是壮族民众以歌代言诗性思维和倚歌择配婚恋习俗的必然产物;是壮汉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4.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在刘三姐歌圩中借景得到了巧妙的运用.从歌圩借景的可能性、位置的选择性、借景对象的多样性以及借景效果的显著性等几方面分析借景艺术对歌圩审美景现和审美意境生成的重要意义,对我们思考现代景观的建构无疑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在刘三姐歌圩中借景得到了巧妙的运用。从歌圩借景的可能性、位置的选择性、借景对象的多样性以及借景效果的显著性等几方面分析借景艺术对歌圩审美景观和审关意境生成的重要意义,对我们思考现代景观的建构无疑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歌手、歌师,是壮族人民心目中的歌仙、歌神,在历史上刘三姐对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刘三姐文化已成为流传后世的宝贵遗产,在生态美学视野下研究刘三姐的地位和影响,有利于更好地继承刘三姐传统文化,发展刘三姐新文化。  相似文献   

7.
忻城歌圩文化以它鲜活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享誉海内外。在旅游开发中,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要善于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之处,并能依据这些客观实际,设计出更具特色的土司歌圩对歌形式,以促进忻城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坚 《贺州学院学报》2013,(1):19-27,51
20世纪90年代之前,电影《刘三姐》、大型歌舞剧《刘三姐》等艺术作品在香港与东南亚地区的成功上映或公演,构成了刘三姐文化品牌走向海外的关键环节。笔者以香港与东南亚地区有关报刊资料为依托,在梳理刘三姐文化品牌走向海外的基础上,分析刘三姐文化品牌在海外成功的原因,探讨了刘三姐文化品牌国际化的策略。包括:关注刘三姐海外形象,充实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内涵;树立开放意识,聚合优质资源,打造文化品牌精品;重视香港的窗口与跳板作用,提高刘三姐文化品牌海外推广的实效性;以侨为桥,拓展刘三姐文化品牌海外发展新空间。  相似文献   

9.
刘三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品牌,从彩调《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印象.刘三姐》到正在开拍的音乐电视剧《刘三姐》,它正借助大众文化的羽翼发展壮大。以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变迁为例,阐释了大众文化全球化传播视域中中国民族文化走向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分析了民族文化如何借助大众文化发展壮大,并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越文化与百越文化有渊源关系。顾希佳先生在书中提到吴越地区的许多宗教民俗事象,都与岭南地区有相似之处,例如五色米饭、花棚会与跳禾楼、拉柴宝塔与抢包山、男扮女装的僮子与歌仙刘三姐(妹)等等,可惜书中没有对此展开比较研究。顾先生在书中主要是介绍吴越神歌,并将其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萨满文化和古代中原的傩文化进行比较研究。顾先生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研究百越文化和岭南歌仙刘三姐(妹)的传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刘三姐文化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刘三姐歌谣”是一个在内涵和外延上均界定不清的概念。对这一概念进行梳理,既是学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支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兴武康沈氏是南朝最为活跃的南方土家族,而在刘宋一朝尤为突出。沈氏与刘宋政治发生联系始于沈林子兄弟。时值刘裕重构皇权政治,沈氏人物参预了刘宋建国这一重大活动,并与刘裕建立了特殊的君臣关系,由此而奠定其家族在南朝政治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3.
乾隆时期的《万花小曲》现存两个版本,先有"京都本",后有"金陵本";所收小曲皆为俗曲,情歌多,生活歌少;女性歌多,男性歌少:一部分源于明代,一部分源于清初,适应于当时的市场需求而风靡南北,浓厚地影响了后世的小曲、曲艺、小戏等。  相似文献   

14.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的独特身世,使其对汉高祖刘邦高度认同,由此兴起了一场《汉书》经典化和刘邦神圣化的运动,《汉书》从史学意义上的典籍一跃而为政治意义上的经典,刘邦也从宋元时的无赖形象陡升至圣人和偶像的地位。这一运动对明代君臣的行为取向、政策指向、史学倾向和文学转向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  相似文献   

16.
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必须着眼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途径可通过舞台创作表演,推出精品,创建品牌。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策划、创作、演出的大型民族音乐剧《心中的刘三姐》,立足于教学改革和品牌建设,传承与发扬刘三姐文化传统,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的刘三姐文化新品牌,取得了艺术教育改革和文化艺术品牌建设的双成效。  相似文献   

17.
周波 《河池学院学报》2011,31(5):101-105,128
由于原有的"刘三姐专题文献数据库"存在着检索功能方面专业化程度较低以及不符合CALIS统一标准等缺点,在此利用TPI系统对"刘三姐专题文献数据库"进行了CALIS标准化改建。改建后的"刘三姐专题文献数据库"将具有良好的管理及服务功能、软硬件平台以及统一的CALIS标准接口———可接入CALIS的特色资源服务体系中,以实现元数据检索与文献传递功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刘向是西汉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及文献学家,处在今文经学提倡政治复古的思潮中,他的思想有个转变过程。从最初对庙制改革"复古说"的坚决抵制,到校书工作中对礼制意义与作用有所发现,最后,刘向晚年对礼制提倡与推崇。"以汉制为体、礼制为辅"的政治观,对于两汉之交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处于狂热"复古"思潮下的学者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