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3414"最优回归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以皮棉产量为目标函数的N、P、K三因素肥料效应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得出皮棉产量1 431.51-1 444.82 kg/hm2的N,P,K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N227.92-255.37 kg/hm2,P2O5 161.97-168.94 kg/hm2,K2O327.25-354.04 kg/hm2.并对两因素互作效应及单因素效应进行了剖析.同时,对模型中有关专业技术统计参数的求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3414"最优回归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以皮棉产量为目标函数的N、P、K三因素肥料效应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得出皮棉产量1 431.51~1 444.82 kg/hm2的N,P,K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N 227.92~255.37 kg/hm2,P2O5161.97~168.kg/hm2,K...  相似文献   

3.
探讨棉乡杂3号的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效应,为制定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措施提供依据.2 a试验结果表明:铃重、衣分的变异较小,它们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株铃数、公顷铃数有较大变异,表明它们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衣分、铃重和公顷铃数均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对皮棉产量的最终效应为:衣分(0.6411**)〉铃重(0.4668**)〉公顷铃数(0.4490**),贡献率相应为49.49%、26.24%、24.27%,以衣分为最大,铃重和公顷铃数分列第2、3位.模拟得出皮棉产量1650-1800 kg/hm2的优化结构:公顷铃数784608-803030个,铃重6.12-6.20 g,衣分41.43%%-41.66%.在高产栽培实践中,以争株铃、增总铃、促铃重、稳衣分为主攻方向,加强管理,促成各因素协调发展,方能实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3-2004两年河南省棉花区试与2005年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数据资料,应用偏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SGK791的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量化关系,并用通径分析将影响产量的四个因素(密度、单株成铃数、铃重、衣分)对产量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皮棉产量的四个因素对产量的综合作用排序为:每株铃数〉衣分〉单铃重〉密度。据此可知,SGK791高产栽培的关键是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以力争株铃数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抗虫棉品种间几个主要性状的差异显著性、遗传力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生育期、果枝数等几个主要性状差异显著;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株高〉节他〉生育期〉果枝数;生育期与节位、霜前皮棉产量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霜前皮棉产量、果枝数与节位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三个正交区组的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乌兰察布地区选取氮、磷、钾和有机肥为决策变量,以马铃薯鲜薯产量为目标函数,通过在较为贫瘠无前茬作物的试验地进行田间试验获得的数据,建立了马铃薯产量与参试因子间的教学模型。得出了各因素与产量的主次关系和双因素搭配的产量效应。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获得了在本试验地条件下900kg/667m^2以上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7.
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以皮棉产量为目标,建立二元二次回归模型,经数学运算得出:惠满丰在春育夏栽棉花上最佳施肥方法及用量为,移栽沟土壤喷施192.82ml/亩,及现苗前棉株叶背喷施168.01ml/轩,每亩增收皮棉10.78kg,增产14.92%,每亩纯利润114.93元。  相似文献   

8.
对17个杂交棉品种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性状、生育形态性状、抗病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组间的典型相关分析,明确了各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据此优化了皮棉产量在1500~1725 kg/hm^2的高产优质杂交棉选育模式参数,并对各类性状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棉503品种在河南省2006-2007年棉花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中产量构成因素的偏相关与通径分析:明确本品种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力争单株多结铃、增总铃、稳铃重、保衣分为主攻方向.从产量结构的模拟模型得出不同皮棉产量的产量结构,为本品种实现高产理想的产量结构指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棉花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年全国棉花品种A组区试13个品种的7个植株性状、7个产量性状和8个纤维品质性状组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出苗—开花及全生育期短与果枝数适中的性状,有利于提高皮棉产量及霜前皮棉产量。生育期长的性状,则果枝始节高,果枝数多,对纤维长度、整齐度、纺纱均匀性指数产生负效应。结铃性强、株铃多的性状,可同步提高铃重,但会间接导致纤维长度、比强度、整齐度及纺纱均匀性指数的降低,麦克隆值的增加,影响纤维品质。衣分高的性状,可有效地提高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降低纤维黄度,但会促使麦克隆值的增大,使纤维变粗。  相似文献   

11.
乌兰察布地区胡萝卜优化施肥方案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在乌兰察布地区选取氮、磷、钾和有机肥为参试变量,以胡萝卜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胡萝卜产量与参试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各变量与产量的主次关系及各因素对产量的效应。最后,通过模拟寻优获得了本试验地条件下胡萝卜产量高于6000kg/667m2的施肥方案:N(8.06-8.72kg/667m2)、P2O5(3.89-4.26kg/667m2)、K2O(19.10-20.45kg/667m2)、有机肥(6346-6907kg/667m2)。  相似文献   

12.
对4组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F1代的性状差异性研究表明: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衣分和籽、皮棉产量主要表现为受细胞核基因控制,核质互作效应不明显,铃重、子指、衣指、2.5%跨距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晃否受核质互作效应的影响,则取决于特定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肥料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在农田施肥实践过程中,氮、磷、钾肥及配比用量因土壤不同而不同。笔者进行了白散泥稻田氮磷钾肥料效应的试验,采用3个因子、4个不同施肥用量的水平试验,推荐了最佳施肥用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120块麦田的氮、磷施用量与产量的调查资料,分别建立减种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目标性状的氮、磷效应模型,并依此计量出不同的R值的推荐措施方案,为经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系)与6个非抗虫棉品种(系)为材料,按NCⅡ方法配制杂交组合,对30个组合的F1代主要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其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的平均中亲优势分别达到96.17%和94.78%,籽棉产量和单铃重具有最大的竞争优势,分别为46.45%和29.67%;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母本中的HN36,96—48和父本中的单4的综合性状较好,为较理想的亲本,有7个组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6.
棉花施用惠满丰有机复混肥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季不施肥,皮棉产量50kg/667m~2以上的生产条件下,棉花施用惠满丰有机复混肥30-70kg/667m~2,伏前桃增加1-1.5个,株高增加9.9-17.1cm,茎粗增加0.2-0.8mm,有效果枝增加约1.3个,单株成铃数增多1.1-3.1个,单铃重约增加0.4-0.5g,霜前花率提高3-9个百分点,衣分、子指也有所提高,比对照增产皮棉14.1-31.8kg/667m~2,增幅27.4%-61.1%(平均45%)。在等养分量情况下,惠满丰有机复混肥肥效优于化肥。惠满丰有机复混肥的经济合理施肥量为70kg/667m~2。  相似文献   

17.
综述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施肥水平及穗、粒结构等因素的关系,认为适当的肥力水平、生育期及穗、粒结构利于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综述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施肥水平及穗、粒结构等因素的关系,认为适当的肥力水平、生育期及穗、粒结构利于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强筋小麦济麦20施肥模型和最佳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优质强筋小麦以产量为目标性状的氮磷钾三因素效应三元二次回归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因素取值频率分析得出:小麦产量8250kg/hm^2需施纯N 162.59~180.83 kg/hm^2,P2O590.92~98.49hm^2,K2O 78.75~85.45 kg/hm^2,并对单因素效应及两因素互作效应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对济麦20高产田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查资料,通过通径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探明了该品种高产田(500kg/666.7m2)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揭示出其相互影响,此长彼消的变化规律,明确它们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以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此同时,根据产量结构模型,模拟得出不同产量的产量结构指标参数,并对实现小麦高产理想产量结构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