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职业院校打造高层次“工匠型”教师队伍,推进教师“工匠型”专业化发展,既是培养合格工匠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适应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求的关键所在。而行业、企业深层次参与,产教融合赋能职业院校教师“工匠型”专业化发展,是职业院校培养“工匠型”教师的首选路径。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工匠型”专业化发展受学校、企业和教师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需要完善学校保障机制、提高企业参与程度、提升教师核心技能。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要求必须重视职业教育中的科学研究。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从“双师”转换到“以理论教学能力为基础,以实践教学能力为条件,以科学研究能力为手段”的“三师”。新时代“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双师”到“三师”的顺利转换,应该提高认识,制定政策;活跃思想,激励到位;继续教育,在职培养。  相似文献   

3.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双师型”教师培养是提升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参赛经验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改革方案,发现技能大赛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机制包括:深化校企融合机制,共育“双师型”教师;创新教师团队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竞赛平台资源转化,助力“双师型”教师培养;大赛推动教学改革,倒推“双师型”教师发展;完善准入制度,规范“双师型”教师标准。今后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背景下,可以采取完善激励制度、校企互培互聘和院校间合作交流、依托大赛平台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河南教育》2010,(7):4-6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被誉为职业教育的“奥林匹克”。每年六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都会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已经举办了四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展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平台、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检验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平台和职业院校学生事业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教师的类型特征逐渐凸显,即素能要求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表征形式与实现路径更加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双师”认定存在“双职称”“双证书”“双能力”“双经历”等多个表征形式,这些表征形式本质上是基于职业教育一定发展阶段对教师素能要求而提出的,有其创新性、积极性和局限性。未来,“双师型”教师作为一种教师类型的特征会逐渐淡化,而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基本素能的属性会得到强化。基于此,职业院校“双师”队伍建设本质上是教师队伍群体的专业化,要体现类型教育赋予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要坚持专兼结合,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要持续加强职后培训,重点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对技术技能的强化需求;要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激励教师持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培养“工匠型”人才是基于“技能中国”建设对职业院校提出的新型育人目标。面向“技能中国”建设,职业院校培养“工匠型”人才有助于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职业教育育人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鉴于此,从“匠心”“匠德”“匠术”“匠行”及“匠人”角度出发,探索构建职业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为: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少年工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人才成长系统;推进三全育人,打造“德技并修+资源共享+赛证协同”课程教学平台;落实立德树人,建设“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开发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标准,是完善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培训体系和结构的客观需求,为实现产业发展与专业教学需求匹配提供了根本保障,对促进职教师资队伍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职业分析理论、能力结构研究范式为理论依据,坚持“职业性”与“专业性”并重、“师范性”与“实用性”结合、“科学性”与“示范性”融合的原则,遵循标准开发程序和标准开发逻辑的技术路线,聚焦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需求、专业教学能力提升要求,关注教师企业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模型建构为核心开发了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标准。该标准具有本土特色、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成果转化、形成开发平台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是衡量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标准,在保持教师自觉的职业规范和成熟的专业技能技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立适合职业院校的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十分必要。职业院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及专业能力标准要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而“零缺陷”理论、知识与能力驱动理论和系统理论则是支持其能力标准体系构建的核心理论。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精神、理论、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过程,是教师们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各个院校教学改革的成败。然而,我国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自身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动机和规划,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我国职业院校缺乏针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理论、扶持政策和平台。因此,文章立足于我国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及必要性,提出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可以通过开展终身学习、科研及教学实践等途径,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性成长,旨在提高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根本动力,区域创新是新发展格局下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助推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区域创新离不开职业院校的参与,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观点,职业院校发挥着知识位的领域特性、资源位的多面集成与人才位的砥柱支撑作用。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参与区域创新主要面临政策文化的外部支持不足、院校本身发展模式局限与从学校到区域的创新成果转化难产等问题。对此,职业院校可结合理论与实践,构建职业院校参与区域创新的“三层”行动路径,以培养服务区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区域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龚玉洁 《职教通讯》2023,(10):75-83
职业院校幼师生美术教育核心素养关系到幼儿园美术课程的育人质量,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水平。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1位幼儿园优秀美术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编码进行分析,提炼出新时期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核心素养的五大维度和十二个基本要点。基于此,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应将知识、技能置于问题情境,通过整合化、情境化、活动化、问题化、自主化五个策略,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推动职业院校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精神、理论、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过程,是教师们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各个院校教学改革的成败。然而,我国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自身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动机和规划,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我国职业院校缺乏针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理论、扶持政策和平台。因此,文章立足于我国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及必要性,提出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可以通过开展终身学习、科研及教学实践等途径,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性成长,旨在提高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分析1987年以来40份学科评估政策文本发现:我国学科评估政策以命令型工具为主,近年开始辅以激励型工具、劝诫型工具、能力建设型工具和系统变革型工具;政策内容侧重评估主体、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的规定,评估内容和评估结果未引起重视;初步形成了依据政策内容要素配置政策工具的原则。反映出学科评估政策导向由效率优先转向兼顾公平,政策理念从学科管理转向学科治理,但存在对命令型工具过度依赖、政策内容要素与政策工具适配性有待提升、政策内容止于“评”而忽视“用”和“改”等问题。未来需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提升政策内容要素与政策工具的适配性,加强学科评估政策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顺应产业升级变革的需要,是应对“机器换人”风险的需要,是面对创新竞争挑战的需要,更是回应教育政策引领诉求的需要。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通过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三维度三递进三平台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界定“学习力、技能力、素养力”三维复合型人才模型,规划“植入—强化—提升”三层递进式人才培养路径,创设“学生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双创基地”三个人才培养平台,实施“岗课融合、赛教融合、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举措。  相似文献   

15.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快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以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例,结合大赛的指导思想,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学习效果、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基于教学能力大赛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情况,重构“五工程”五大教学模块,构建“三学、四融、五环”教学模式,实施“三阶双师两化”教学过程,采取“一线三元四维”评价体系,推动职业院校电力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种劼琳 《职教通讯》2022,(10):74-79
随着学生的培养标准逐渐向工匠之师迈进,“工匠型”教师也便应运而生。面对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工匠型”教师要努力朝着复合技能的拥有者、实践操作的传承者和工匠精神的引领者三个角色发展。因此,需要从匠术、匠心和匠德三个维度来造就和提升教师的素质与水平,校企合作培养匠术,提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技能;国家政策保障匠心,强化岗位与能力的双重认同;社会氛围维护匠德,遵守行业与学校的双重道德。  相似文献   

17.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建设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基础。基于培养优秀“双师型”教师,本文主要探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住的原则、重要性及其指标体系,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高素质”包括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精神品质,同时也包括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主题是“学做人”,它既有现实的针对性,又体现了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走向。人文精神培养要融合到职教改革中进行,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统筹学校培养与社会培养的关系,要按职教改革思路探索人文素质培养新途径,包括“生活即教育”——基于生活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基于社会的教育、“教学做合一”——基于实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新农科建设从理论向实践发展、“双师型”教师从个体向团队发展的新背景下,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新内涵进行细化,借鉴台湾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经验,对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路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从海峡两岸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规模结构、认定标准、准入制度和发展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立足海峡两岸“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的强互通性和强互补性,认为应从制度先行,夯实“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基础;统一标准,推动“双师型”教师认定体系建设;联建平台,深化“双师型”教师产学研合作培养;信息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资源系统四个方面强化海峡两岸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  相似文献   

20.
政府在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企业、学校都是重要的实施主体。职业院校通过各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发展,实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政府不仅要统筹协调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制定并督促落实相关政策和规划,还要为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运行提供支持,领导、管理、推动、监督产学研合作的开展。文章通过梳理我国政府关于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和举措,回顾了政府主导和推动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历程,进而分析了政府在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指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了“高位导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