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之所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中职“双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以“双师”能力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教师培训、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三大平台开展双师“五能力修炼”,构建“双师”专业发展的桥梁,打通“双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通道,建立“双师”三层五能培养体系,为中职“双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及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不断深化,“双师”的内涵由侧重教师个体的“双师”能力与素质逐步转向为注重跨界融合的结构化“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校企共建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具有共同体、专业化、结构化等特征。基于合作共建项目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一种创新。探索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原则,以高质量育人为共同愿景目标,依托共建项目组建结构化“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支撑团队发展、完善运行体制保障团队建设质量、完善项目绩效管理和考核机制提升团队发展质量等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将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相似性。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团队建设,其组织特征是凸显成员优势互补性与研究覆盖面的校企“双师”结构化团队,目标特征是以高水平建设推动“双师型”教师个体及“双师”结构团队形成,工作特征是以“双师”团队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深化“三教”改革,路径特征是以打造校企校际共同体与“双师”结构团队并举推动教学创新。在团队建设路径上,应强化党管人才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夯实学校主体责任;细化团队建设规划,规范化特色化保障团队协同创新;落实团队建设举措,系统化实践化提升团队教师能力;固化团队建设成果,综合化体系化梳理团队特色影响;深化信息技术赋能,数字化智能化助推教师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适应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职教理念的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职教办学特色,是一种促进职业教育教师全面发展的继续教育新理念.“双师型”教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双师”结构,二是“双师”素质.介绍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标准,分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河南大学王为民在《中国教育报》发表《高职教师供给如何走出“制度陷阱”》认为,尽管获取“双证书”的高职教师比例越来越高,但其中大多数教师并未真正达到“双师素质”标准。需要反思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制度陷阱”。第一,资格制度建设:凸显“双师素质”标准。要补充能充分反映高职教师职业性的考核内容。一是有关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二是要具有企业一线实践经历和基本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教师素质的一般要求外,还应该具备“双师素质”。要成为一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就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素质、教学业务和教学能力素质。建设“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二要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三要制定有利于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应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师资有所区别,并应适应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要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概念与要求。从教师知识理论、教师专业化理论和职业教育学理论的角度探讨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振兴教师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发挥技术优势以充分赋能师范生专业能力养成,成为亟待探讨的关键问题。而双师教学为破解当前师范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弱、课堂教学模式固化等现实问题提供了条件。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双师教学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现状,然后基于共同体理论构建了融合线下教师和线上教师优势的[1+N]T双师教学模式,最后以教育硕士专业必修课程“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开展了为期9周的教学创新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N]T双师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有效提高教学技能且具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文章通过研究双师教学模式,期望能为师范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姚远  赵善庆 《成人教育》2021,41(2):69-78
自学术界最早于1990年提出职业教育“双师”教师这一概念,国务院首次于1994年提出职业教育教师“双职称”以来,由于各方对“双师”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理解不同,所以形成了称谓众多的“双师”教师说法和做法。只有弄清“双师”教师学术概念与政策概念及其标准演进路径,并针对“双师”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中存在的理论逻辑不清、认证程序不一、操作标准各异、一次简单认证、兼职标准过低等问题,通过加强“双师”理论研究,促进内涵与形式相融合;强化“双师”制度设计,促进保障机制完善;各方参与同向发力,促进培养路径创新等途径,才能不断扩大“双师”教师队伍数量和提高“双师”教师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10.
走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三结合道路,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我们辽宁仪表学校机械专业科专业教师共36名,其中50岁以上的4名,占11.1%;35~50岁的3名,占8.3%;35岁以下的29名,占80.6%。这些青年教师从校门到校门,工程实践能力较差。 一、走“三结合”道路,是改变现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就是要求教师既应具备讲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又要具备工程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中专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工作训练后具有一定的理论教学水平。而其工程实践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中专学校的教师走出校门,走“教学、技术服务、生产”三结合的道路,以适应“双师制”的要求。通过前段的实践,我们觉得走“三结合”的道路对培养“双师型”教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双师型"师资培养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张扬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相关制度,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高职院校要以人为本,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计划,改善师资结构,而高职教师本身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参加职后培训。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校企一体化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区域化的前提条件、知识经济的动态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企业、大学在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高职院校与企业通过产学研的有效对接、共建研发中心,高职院校与大学可以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强化师资培训、转化科研成果的互动,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新教师入岗训练是"入岗、适岗、胜岗"三个阶段的重要一环,是新教师从事职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投身职业教育的必经阶段,是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奠基工程。运用EPIP,探索职业院校新教师培养机制与路径,完善"双师型"素质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探索"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分工协同与协作,对于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标杆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和职业性就业与教育发展相融合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上,高职教师要坚持“四力并重”,即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并重。在教学内容落实上,坚持“三心二意”,即爱心、耐心、责任心“三心”归一,注意、在意“二意”提升。  相似文献   

15.
旅游高职教育作为旅游职业教育的高级形式,其专业教师素质要满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师德水平、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实践是最有效的培养途径,教师培养要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进修、培训及深入旅游企事业单位调研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徐宏博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0):86-87,90
当前高职教师从总体上讲,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较高,知识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绝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乐于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积极向上的追求。但基于一些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道德认识片面、道德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和实用;缺乏学术诚信,学术腐败现象严重;敬业精神不足,育人意识淡薄等。为此应采取相应对策: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建立健全师德教育机制,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等。这些相应对策的实施,将转变高职教师师德现状。  相似文献   

17.
调查显示,目前高职教师存在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不强、课程开发与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借鉴国外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成功经验,从政府角度完善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政策保障体系,从学校层面实施校本培训策略,同时推动教师从个人视角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德国的职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要求较高,不仅要有高学历,而且必须有企业工作经验;教师专业发展规范,教师在职培训要求严格;聘用大量兼职教师,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借鉴其成功经验,我国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转变观念,研究制定高职教师入职标准,制定专门针对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和体系,加强教师产学研合作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兼职教师聘任机制,加快队伍建设及良性发展,进而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既要求具备坚实的学科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还要具有丰富的幼教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笔者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和特殊性要求,并以四川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为例,提出了严把师资入口关,构建合理师资结构;建设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系统;打造研究中心;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深入幼教一线开展实践研究等措施,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借鉴范例。  相似文献   

20.
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和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关键.实施"帮教工程",加强产学研合作,做到培训与引进相结合,加强职业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建立激励机制,有利于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