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浩源  裘鹏 《情报科学》2022,40(9):32-37
【目的/意义】从数字人文和智慧视角出发,构建北京双奥社会记忆,契合通过体育构建美好世界愿景,助 力打造北京双奥遗产。【方法/过程】梳理了社会记忆发展脉络,分析了社会记忆构建研究现状,对社会记忆实践应 用案例和场景进行了研判,明晰了数字人文和智慧数据概念,阐释了数字人文与北京双奥社会记忆逻辑关联。【结 果/结论】将数字人文理念、智慧数据理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北京双奥社会记忆项目构建,提出构建高维时 空智慧数据服务空间、数字记忆多重证据参照体系、多维人文价值协同合作机制、数智赋能社会记忆服务体系等四 个策略。【创新/局限】形成数字人文和智慧数据同社会记忆的三维融合,拓展了北京双奥社会记忆理论体系和方法 体系,存在相关理论分析不够透彻、社会记忆构建维度不够完善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刘阳 《情报科学》2023,(11):170-175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对当前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梳理,从时间、来源、热点等多个维度识别其研究内容及特征,为数字人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思路。【方法/过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梳理,从时间、基金或机构资助、高被引论文及研究热点多个层面识别上述研究成果的内容及特征。【结果/结论】通过文献梳理发现,2012-2016年是发文量线性缓慢增长的起步阶段,2017年至今是发文量指数级大幅增长的快速发展阶段;基金或机构资助覆盖比例较高;高被引论文集中于数字研究基础理论、技术体系、研究趋向等议题;研究热点聚焦于技术应用、学科建设、项目实践与图书馆服务。【创新/局限】由于数字人文是跨学科研究领域,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为主要视角的研究对于全景式揭示数字人文研究图景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3.
李桂霞  马海群 《情报科学》2022,39(2):105-112
【目的/意义】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数 字)文化情境、(数字)文化载体、(数字)文化环境等实现社会教育功能。【方法/过程】细致阐述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涵义,提出融合性、开放性、个性化、娱乐化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基本条 件,并明确了其主要目标。【结果/结论】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纳入国家终身教育体系之中、缩小数字鸿沟、建立需求 导向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体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统筹兼顾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制度体系、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的评价体系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创 新/局限】结合数字化时代背景,从社会教育的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整体进行研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领 域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ciOpen平台功能特点,对比国际成熟平台,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自主平台提升和推广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深入使用SciOpen和国际数字出版平台,结合文献研究、调研等方法,提炼SciOpen平台内容服务与功能特征,将SciOpen和国际数字出版平台的功能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在刊群规模、内容标准化、管理数字化、检索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结果】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快速发展,SciOpen依托我国学术资源与先进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多种特色功能,满足科技期刊对高质量数字出版平台的使用需求。【结论】SciOpen在平台规模、标准化、检索等方面仍需不断优化,希望通过技术迭代、政策支持与出版行业共同努力,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学科角度探讨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数字出版情况及存在问题,以期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方法】 以入选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的地理学期刊为例,选择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优先出版、期刊APP等进行调查。 【结果】 中国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数字化出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绝大部分期刊是单独出版,力量薄弱,发展较为缓慢。不同类型的数字出版平台内容与官网相似度较高,缺乏特色,功能不完善、产品缺乏创新性。 【结论】 建议完善数字出版平台功能、探索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加强数字产品的创新性、打造有特色的数字出版平台。  相似文献   

6.
鲁国轩  杨冠灿  宋欣 《情报科学》2022,40(9):154-158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社科和计算机技术的跨界学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概念界定不明确、 专题期刊缺乏等问题,增加了文献搜集难度。需要构建适合的识别分类模型,形成数字人文专题文献库,助力数字 人文研究。【方法/过程】分析数字人文学科的内涵,归纳数字人文文献特征,在人工识读标注的基础上构建机器学 习模型,实现对数字人文文献的自动识别与分类。【结果/结论】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数字人文文献识别分类模 型,对图情领域数字人文文献实现了较好的识别效果。【创新/局限】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数字人文文献分类,较 好应对了词汇复杂和数据量较小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可使用深度学习等更复杂的模型,并实现不同领域数字人文 文献的多分类。  相似文献   

7.
翟乐  李金格 《情报科学》2021,39(12):174-178
【目的/意义】红色档案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 价值。【方法/过程】以数字人文为研究视角,构建场景类、红色经典人物类、延续红色精神类的三大资源类型的红色 档案资源;总结出专题数据库、知识组织应用和可视化知识产品三大资源组织方法。【结果/结论】从数据、技术、平 台和需求四个维度提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策略。【创新/局限】数字人文环境下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 了系统梳理,可以为红色档案叙事在红色资源的遴选、组织与开发策略方面提供借鉴。数字人文视阈下红色档案 资源的实践转化以及创新,将是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丹  何琳  孙帆  刘建斌 《情报科学》2022,40(10):114-122
【目的/意义】对数字人文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有利于加深对数字人文方法体系的理解。 【方法/过程】本研究对数字人文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的3245篇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统计分析了研究方法的使用 情况、使用方式、主题分布和共现情况。【结果/讨论】研究发现,数字人文领域的学者多使用实证法,对理论法的应 用较少,且绝大多数论文对于研究方法的使用还停留在较低层面。数字人文领域应用多种方法的比例高于其他领 域,整体来说,数字人文研究偏好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方法和案例分析法处理问题。以此为基础,对数字人文 研究方法的选取、使用与拓展,以及数字人文方法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提出建议。【创新/局限】本项研究揭示了数字 人文领域方法体系的应用与发展现状,对于进一步深化数字人文方法研究具有一定贡献,但数据样本难以全面揭 示数字人文领域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娄冬  周密  王雪莹 《情报科学》2020,38(1):116-124
【目的/意义】构建用户数字音乐信息获取途径品质要素体系,对用户数字音乐信息获取途径品质要求进行 分类,为数字音乐信息服务企业改进数字音乐信息平台功能和性能、数字音乐信息用户合理选择数字音乐信息获 取途径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情报学理论推导和对数字音乐平台的网络观察,确定了用户数字音乐信息获取 途径的品质要素;经过KANO模型方法进行调查统计,对数字音乐信息获取途径的品质要求进行分类,并采用逻辑 分析方法对各品质要素进行解析。【结果/结论】在数字音乐信息获取途径的10个基本品质要素和25个附加品质要 素中,有3个兴奋型品质要素、 5个期望型品质要素、 5个必备型品质要素、20个无差异性品质要素、 2个反向型品质 要素。  相似文献   

10.
邓君  宋先智  钟楚依 《现代情报》2019,39(10):154-164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热度的逐年升温,探究我国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现状有助于反思不足、明晰发展方向,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以CNKI收录的2001-2018年的数字人文领域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对我国数字人文研究的时间、空间、高被引文献、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与内容挖掘,识别研究前沿,以全面了解我国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结论]目前我国数字人文领域存在四大研究热点|数字人文学科分布呈现以图书情报档案学为中心向其它人文学科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朱莉 《情报科学》2023,(5):107-114
【目的/意义】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服务效能评估对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的建设、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服务效能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基于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特点,结合平台信息、平台信息技术、平台信息环境3个维度构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服务效能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选取国内10个典型公共数字文化平台进行实证。【结果/结论】构建的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该评价体系为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创新/局限】针对典型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效能进行评价,但仅选择10个平台进行实证,样本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2.
张建国 《情报科学》2022,39(2):59-64
【目的/意义】传统文化保护一直以来都是难题,尤其是文物的保护和其价值的有效传播,数字博物馆的出 现给传统文化尤其是文物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拓宽保护路径,使传统文化通过技术手段重新焕发生机。 【方法/过程】从数字技术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历史背景出发,梳理了文物数字化的现实情况,并对现阶段文物数字化 传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结论】传统文化数字化面临着技术壁垒,非共享、重复建档,有文化外泄风险, 商业冲击以及长期维护等问题,文化的数字化任重道远,需要钻研保护和传播的保障策略,克服主观客观困难,促 使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创新/局限】本文提出了打破技术壁垒、行业合作互联互通、避免文化外泄、商业合作共赢、 建立独立运行模式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实践应用等意见和建议,以保障文物在数字人文视角下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 传播。  相似文献   

13.
牛力  刘慧琳  王保国 《情报科学》2021,39(11):30-37
【 目的/意义】数字环境下典藏资源在利用中遇到瓶颈,因此需要优化或更新资源组织方式,本体与标签作为 网络信息组织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典藏资源的组织带来借鉴。【方法/过程】从资源组织过程出发,基于本体的设计方 法,构建了面向典藏资源的多维度标签体系分层框架,展现层级序化的组织过程。同时基于典藏资源组织需求,设 计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标签体系模型,展现标签体系在资源组织与服务中的作用。【结果/结论】以吴宝康老照片资源 为例的实证检验再次印证,数字人文视角下典藏资源多维度标签本体的构建能够帮助建立资源间的关联关系,为 语义检索与导航、知识发现与可视化等提供支持。【创新/局限】借助本体规范标签的知识表示展现了标签体系在典 藏资源立体化、语义化、细粒度组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未来可以加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推广研究对象的适应 范围。  相似文献   

14.
王子寒  李宇佳 《情报科学》2018,36(1):172-177
【目的/意义】介绍数字包容社区框架下,国外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实施的成果和经验,为我国图书馆学研 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研究法,基于数字包容社区框架对国外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进行分析,指出其实施数字包容的愿景即数字包容不断发展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原则,包括3 个基础原则和4 个发展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目标。【结果/结论】为我国的数字包容实施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开展多样活动、加强多 方合作、重视区域差异和定制专有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人文学者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使用传统手段感知数据的技术困境和进行数据交互认知的人文迷思。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出发,无论是遵从信息的生产者驱动模式,还是消费者驱动模式,都需要寻求一个兼具技术与人文框架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工具。Data Storytelling(数据叙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被赋予新的使用语境与意义,并以数据科学理论和实践为支撑,成为数字人文方法论甚至技术体系的重要环节。[方法/过程]研究从大数据时代数据感知和数据交互认知的困境出发,通过文献调查理清数据叙事的概念与逻辑脉络,提炼其基本要素与理论基础;再对比传媒、商业、文化教育等应用数据叙事相对较早领域的应用情景,分析各情景中数据叙事的用户体验价值、情感价值、知识感知与传播价值、认知驱动价值等,继而总结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数据叙事的应用与实践意义;最后提出图情档学科利用数据叙事展开数字人文研究与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结果/结论]数字人文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探索与发展,始终围绕着数据感知与价值发现的技术规律与叙事话语体系的人文框架或范式不断迭代升级。以数据科学为平台、信息可视化为产品或服务形态、叙事学为价值变现渠道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为例,探讨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现状与数字版权保护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以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7年)》的29种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数据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手机客户端出版的现状和数字版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29种样本期刊均被数据库收录出版。26种(89.7%)期刊建立了官方网站,但提供全文开放获取的期刊仅6种,占20.7%。15种(51.7%)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其中3种(10.3%)期刊提供全文开放获取。手机App收录了27~29种期刊,其中超星数据库收录的15种期刊提供开放获取。网络数据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手机App提供的下载文件均未进行数字加密,数字版权保护意识薄弱。同时网络平台建设还存在缺乏个性化服务、互动性较差、同质化现象严重及表现形式单一的问题。【结论】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已较为普及,但在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打造具有期刊特色的网络平台、完善开放获取、集约化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家数字学术资源长期保存模型的探讨,以为国家长期保存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 程】通过对数字学术资源面临的流失风险形势和国外规避数字学术资源流失风险方法的扫描,比较了各种规避风 险方法的优长。【结果/结论】探索了云环境下数字学术资源的保存模式,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国家数字学术资源多 元保存模型。  相似文献   

18.
尚颖 《情报科学》2023,(11):42-50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跨模态知识服务新模式,有助于快速适应ChatGPT主导的知识交互新范式,提高高校师生工作学习效率。【方法/过程】本文以服务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梳理了不同阶段高校知识服务模式的特征和局限,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一套具有学习能力的数字生命知识服务系统,并以此探索出一种问答式知识服务新模式,并通过调研评估了该模式在个性化需求方面的服务效果。【结果/结论】以数字生命系统为核心的问答式知识服务模式改善了高校师生的个性化知识获取效率,并为虚拟化、智能化知识服务体系提供了决策参考。【创新/局限】数字生命定义了用户与平台的双向重塑机制,并通过多模态知识服务为数字生命的自监督学习提供可能。然而,其中仍有许多技术挑战,如语言模型的认知能力、实验工具的通用接口、信息安全的法规约束等。  相似文献   

19.
苏敏 《情报探索》2020,(1):120-126
[目的/意义]旨在为提升我国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对国内外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文献进行调研与分析,采取文献检索、网络调查、归纳总结等方式,对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述,从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思考、国内外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研究现状、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论/结果]提出借鉴国外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研究的成熟经验,明确我国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服务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陈玲  段尧清  王冰清 《情报科学》2020,38(1):162-168
【目的/意义】构建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府开放数据的耦合模型及其评价体系,实证分析模型间的耦合协调 度,为推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与政府开放数据进程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基于LDA模型分别提取数字政府 建设与政府开放数据的核心要素,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模型及其评价体系;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函数,构建评价体 系的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协调度函数;实证分析评价体系的耦合值和耦合协调值,探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 与政府开放数据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结果/结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府开放数据目前都处于发展阶段初期, 且政府开放数据发展水平高于数字政府建设;二者的耦合等级属于中度耦合水平和良性协调耦合,有待政府、公 众、企业等各方协同参与,共同促进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府开放数据的良性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