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院级仪器共享平台可以推动院系科研与教学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提升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的避免了实验设备闲置与管理缺失,为院系仪器设备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当前院系仪器设备配备与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信息化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设计与模块结构,重点分析了平台的运行模式以及全面仪器使用培训制度与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分散在各处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建立相应的管理平台成为可能,建立一个仪器共享平台高效管理相关设备资源成为当前各单位的一个迫切需求.探讨了基于GIS的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GIS提供一种管理、查询、定位仪器设备的方法,通过在仪器设备中添加地理位置信息,来解决大型仪器在仪器共享平台系统中的显示、定位、统计等问题,实现大型仪器的有效管理.在大型仪器管理中使用基于GIS的网络管理平台,并通过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了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统基础上增加精细的培训需求管理、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设计、标准的培训实施流程、多元化的培训增效手段等,重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培训管理的完整闭环体系,从而达到提高大型精密贵重仪器使用效益和加大高校实验室仪器开放共享力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高校院系中大型仪器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管理好这些大型仪器,提高仪器的使用率,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发展。规范各项制度建设,重视仪器的维护,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建设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生物医学研究院技术平台人才队伍的建设管理体制,对整个学校及院系的科研工作是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对大型仪器的共享展开各种形式培训工作,使仪器的共享率有很大的提高,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相互匹配,能使技术平台更有活力服务好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美国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共享管理模式,借鉴美国在大型仪器的管理制度、门禁管理、账号管理、共享模式、维修维护及技术支持等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结合我国科研设备的实际使用和共享情况,在平台制度建立、培训管理、维修维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强我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管理提出建议,为完善平台的开放管理制度,提高大型仪器的科研产出比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运行提高了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该文分析了目前共享平台运行的瓶颈问题,提出通过建立三级管理、技术培训制度化、仪器采购目标精准化加强培训及加快国外先进共享经验的引进,促进和提高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大型仪器有效开放和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全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自2009年起,分析测试中心作为试点单位启动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至2012年底,分析测试中心20万以上大型仪器实现全面开放。本文介绍了分析测试中心开放共享平台的构建,平台开放提高了仪器使用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针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如测试服务与培训的矛盾、培训工作量的归属、设备运行与维修支持经费不足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实现全校各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提高闲置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运行提高了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该文分析了目前共享平台运行的瓶颈问题,提出通过建立三级管理、技术培训制度化、仪器采购目标精准化加强培训及加快国外先进共享经验的引进,促进和提高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校科技资源不断扩充、社会科技创新急需硬件资源支撑的新形势,加强大型仪器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共享服务能力,既是高校对仪器服务平台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对科技资源的诉求。通过分析大型仪器在实验教学、测试服务及日常管理中的特殊性和不利因素,结合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镜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深入探讨以教学促建设及服务、培训双模式并轨运行的服务平台建设管理方法,为类似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技术培训机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147-150
采用仪器授权管理系统对电生理公共平台的仪器设备预约、使用、计费、用户培训和授权等进行管理,满足了电生理公共平台的管理需要。管理人员通过该授权管理系统对用户进行仪器使用授权、使用记录查询等操作,实现了仪器设备统一管理、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电生理平台的正常运行。该系统的应用,节约了实验室空间,避免了仪器重复购置,为提高大型仪器平台的管理效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242-245
为提高大型仪器的管理、使用效率,由研究生提出申请,通过培训和一系列严格考核后,获得"仪器独立操作资格证书"即可独立使用该仪器。结合该学院大型仪器的教学、管理、开放服务等特点,推出培训新制度,探讨其效果,并探讨现行大型仪器的开放式、科学化先进管理方式,将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开放服务,实现资源的专管共享及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近年来仪器设备数量快速增加,管理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分析了学校、院系和课题组三级仪器管理的现状。现仍有不少院系平台以人工管理为主,存在诸多困境,为提高管理水平,笔者设计了一套院系级仪器管理系统,与院系信息化系统融合可有效促进开放共享,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型仪器资产的归属不同导致仪器的管理模式不同,很多高校大型仪器管理经历了从集中共管到分散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当课题组或院系本身的使用率和经费足以支撑仪器运行、仪器能够在某些特定的专业领域高效发挥作用时,设备归属于课题组或院系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如果分散管理模式下大型仪器的利用率低、效益差,那么这种管理模式就值得商讨。良好的管理模式是保障大型仪器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仪器管理者的专业水平、责任心也在仪器的功能开发和提高仪器使用效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型仪器在高校实验教学以及科研测试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培训与服务是提高仪器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针对目前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中大型仪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了多模式的探索,建立了分类培训、传统现场培训与线上视频培训相结合及统一开放培训与定制专场培训相结合等方法,优化了相关培训管理制度。实践表明,这些措施使仪器培训高效可行,培训成效显著,有利于充分挖掘大型仪器的最大使用潜能,发挥最大使用效益,促进科研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型仪器平台是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平台的安全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与普通实验室相比,仪器平台的安全管理有其独特性。文章分析了仪器平台安全管理欠缺的几大因素,并重点从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健全安全体制和责任制及安全协管员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仪器平台安全管理系统,提高仪器平台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校精密贵重仪器管理的沿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在精密贵重仪器管理现代化的实践,就高校精密贵重仪器管理现代化与实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目前高校精密贵重仪器分布在校院系(所)三级公用平台,由专职技术人员集中管理;近年来,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视频监控技术的各种现代化管理系统,包括数字录像视频监控系统、实验室精密贵重仪器局域网、网络多媒体教学管理平台、实验室安全使用技术多媒体视频培训系统、仪器实验室网站、实验室出入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及仪器电源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相继开发并付诸实践。实践探索表明高校精密贵重仪器在科学管理基础上正朝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迈进。  相似文献   

18.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推进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仪器设备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条件,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是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益提升的最佳模式,在国内外高校已形成共识。中国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经过30多年建设,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面临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著名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扩大学科覆盖面、加强学科交叉,在管理和运行上实行全成本核算、全方位开放,在服务方式上培训用户上机、开展研究方法的探讨等,使平台服务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扩展,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虽然国情与社会背景不同,他们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的改革和发展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型仪器开放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探讨了大型仪器开放网络管理平台在大连理工大学的使用和运行情况。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在大型仪器管理中启用开放网络管理平台,并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来实现大型仪器优质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公共分析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20.
科学仪器公共平台是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和为教学科研提供公共支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科学仪器公共平台建设实行校级-院系级-开放机组三级管理体系。介绍了北京大学公共平台的三级管理体系,并重点对校级平台"自上而下,学校统筹,集中建设"和"自下而上,立足学科,辐射全校"的两种准入模式以及校级平台退出机制进行了阐述,以期与兄弟高校共同开展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