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加缪的思想中,“荒谬”和“反抗”是一对中心概念,前概括了他对人在世界,存在面前无能为力的清明意识,是对西方艺复兴以来那种关于人的力量自信观念的一种解构,后表明了面对如此存在的人应该具备的积极人生态度,即西西弗斯的方式,又是对传统人思想中关于中的尊严,人性道德追求的一种继承和现代阐述。在现代虚无主义的浪潮中,加缪的思考是对价值人生的一种坚持,同时也是对20世纪精神思想领域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葛水平的小说集《我望灯》的过程中引入加缪"形而上的反抗"这一概念,试图阐释葛水平小说中"形而上的反抗"的本土性意蕴及其反抗的路径,进而探析这种反抗产生的文化渊源及其当代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莫言早期为笔下的人物提供了两种生存方式——反抗和忍耐,但同时又对其作用和力量进行着消解,这其实反映出一种生存悖论。正是由此引出的深入思考促使莫言对自己的生存哲学和“高密东北乡”进行了改造。他不仅对这个荒诞颓废的世界和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作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且在苦苦探索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自我拯救的武器——诉说。然而“诉说就是一切”吗?本文对此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4.
杜十娘与刘兰芝都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光辉的妇女形象,由于人们头脑中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等级制度森严,以致酿造了许多的爱情婚姻悲剧。本文通过对杜十娘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及人物性格分析,揭示封建礼教下的叛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萧红小说中悲剧意识的深厚意蕴不只表现在多层面上的悲剧性感悟,更突出呈现为对生命悲剧的不屈抗争和执着超越意志。因而对民族原始生命力的张扬和对人生理想形式的追求成为她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左玮 《现代语文》2007,(10):44-45
周作人和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两位大家,他们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两人迥异的人生观和人生姿态却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侧重从周作人和鲁迅的人生历程,并结合对其作品的剖析,揭示两者其内在相异的精神结构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对罗斯的最新作品《垂死的肉身》进行分析,认为其人物均体现出一种肉体对精神的胜出,而这皆源于现代社会背景下生活的无序与荒谬:物质的繁荣,肉体的放纵与精神的桎梏与沉沦。  相似文献   

8.
加缪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从"荒诞"这个角度来解读我们生存的世界,并且从中找到了一条解救之路-反抗.这种反抗以人的尊严、价值为基础,他相信人通过反抗可以创造生命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加缪一系列作品的分析,来评述他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9.
艰难的抗争     
唐传奇中张倩娘、霍小玉、崔莺莺三位女性在家庭出身,所受教育及对待爱情婚姻方面所受阻力不同,论述她们三人在反封建礼教和士族婚姻制度方面的艰难以及抗争的相同和不同。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创作面临着深刘的悖论。女性主义文化意在反抗男性文化.但种种原因使其文化反抗归于虚妄:女性文化面临着文化历史的苍白和身体欲望的陷阱,商业文化语境和图像化文化趋向对其文本的误读,相对主义文化语境对其内容的拆解,女性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缺陷等等.使女性文化在沉重的肉身和文化反抗之间的深刻悖论中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1.
加缪在其哲学中展现的线索是:从荒谬到反抗,从个体的反抗到集体的反抗,又从反抗到节制;而他展现的思想则是一种平衡:生活是荒谬与反抗的平衡,荒谬是对立与比较的平衡,反抗则是肯定自己权利与否定他人越权的平衡。加缪在其哲学和相关文学作品中处处体现着古希腊式的平衡与节制的思想。所以可以说荒谬是加缪哲学的主线,而平衡是与其一直相对应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2.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生动光辉的女性形象,与一般的传统女性不同的是,她外表平凡,身份低微,但却具有极强的自尊,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反抗的精神。本文主要从文本出发,根据简·爱的不同时期的经历来分析其反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红字》是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它以自己的象征性、多义性、和神秘主义色彩吸引着一代有一代的人对之进行着不同的解读。在书中作者对清教窒息人性的本质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但是由于作者本人的浓厚的基督教背景,他又不能完全否定基督教并对其进行彻底的批判。作者的这种倾向反映在他对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的安排上,本文主要从作者对海斯特的命运的安排上来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王学左派兴起,千百年来形成的“男尊女卓”、“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根深蒂固的传统偏见遇到了挑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冯梦龙在其作品“三言”中塑造了一批光彩照人、超凡脱俗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大胆,自信,不媚俗,不依附,让人惊叹不已。她们身上洋溢着一种对生活、对生命的热情,她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冲击,拉开了初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15.
赵妍 《快乐阅读》2011,(18):188-189
关汉卿生活在封建统治极其黑暗的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之一。他的杂剧作品大多反映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命运,表达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在《窦娥冤》中,作者就用饱含深情的如椽大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性情温厚善良、贞节孝顺又坚强刚毅的窦娥形象。  相似文献   

16.
《简爱》作为反映被压迫女性反抗男权社会,追求自由平等的经典之作,人们从多个方面来研究这一角色,比如从女性主义等。本文试着从双性同体的角度来研究这一角色。这一双性同体的角色标志着妇女从男权社会中解放出来,并在女性反抗传统的男权社会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钱艳秋 《海外英语》2011,(2):178-180
Thomas Hardy, the remarkable nineteenth-century novelist,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century. Among his numerous works, 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could be regarded as the summit of his realistic novels. The heroin Tess has strong rebellious spirit and her rebellion is progressive. Although her rebellion is of nature, instinct and blindness at the beginning, develop from passive to active, from unconscious to rational. She challenges conventional moral, religious and social attitudes in her own way and grows into a mature and reasonable woman from an innocent girl of nature at last.  相似文献   

18.
<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是英国文学史上蕴涵最深的悲剧小说之一.本文尝试从挖掘苔丝个性出发,探究其反叛不公的阶级社会,虚伪的宗教,腐朽的道德传统和不幸的婚姻命运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简·爱的成长过程中,她遭受了来自社会的许多偏见和虐待。但同时她的女性的觉悟也逐渐得到了培养(发展)。她开始为追求自由、独立、平等和幸福而抗争、奋斗。为了在不利的环境下争取到这一切,她的反抗精神也逐渐形成,且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反抗精神是简·爱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也正是反抗精神使简·爱在世界文学作品中成为经久不衰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美国黑人作家艾丽斯·沃克作品的《紫色》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作品描述了茜丽的成长历程,在此过程中上帝扮演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通过上帝在茜丽心中地位的变化探讨茜丽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