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下图所示,A、B是同一方向上相距s0的两点.当一物体乙以v2的速度越过B点向右作匀速运动时,另一物体甲以v1的速度越过A点向右做加速度为口的匀加速运动.若v1&;lt;v2,经时间t后,甲的速度变为v1两物体间的距离变为S,则  相似文献   

2.
1.速度相等是物体间距离取极值的条件例1如图1所示,物体甲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乙也沿同一方向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开始运动时,甲恰好运动至乙旁,求乙运动后经多长时间,甲领先乙的距离最远,这一最远距离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习题中,有一类运动学习题,若巧借图象分析,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例1某游客第一天从早上8时开始由甲景点以大小不变的速度v1沿山路步行到乙景点,第二天早上8时又从乙景点出发以大小不变的速度v2步行返回甲景点,  相似文献   

4.
题目:甲、乙两同学分别从A地前往B地,甲在全程前一半时间内跑,后一半时间内走;乙在全程前一半路程内跑,后一半路内走,如果他们走、跑速度分别相同,则他们谁先到达B地?[一般解法]设两地距离为S,两人跑和走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甲、乙各自到达B地时间分别为t甲和t乙,依题意解题:对于甲来说,S=S跑+S走和S=vt,得S=v1t甲/2+v2t甲/2,则t甲=2S/(v1+v2);对于乙来说,t乙=t跑+t走=(S/2)/v1+(S/2)/v2=(S/2)×(1/v1+1/v2).再比较t甲和t乙的大小,来判断谁先到达B地,显然用常规方法,无论用差值法还是比值法比较大小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容…  相似文献   

5.
v相对=0指两个运动物体的相对速度为零, 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往往是运动问题的临界状态. 1.当v相对=0时,运动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最高点是与参照物有关的一个特殊位置.设物体甲的运动以物体乙为参照物,则当物体甲相对于物体乙的竖直向上的分速度为零时,甲相对于乙到达最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一个典型物理问题的讨论,揭示一维情形下匀变速相对运动的规律.并应用匀变速相对运动的规律解答2011年高考全国卷第26题.1一个物理模型设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计时开始时,甲、乙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甲物体的初速度为v01、加速度为a1;乙物体的初速度v02、加速度为a2.设两物体都运动了时间t.试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讨论其相  相似文献   

7.
题目在平直轨道上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甲以初速度v1、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乙以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2也做匀加速运动.假定乙在前甲在后,且甲能从乙旁边通过而互不影响,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相似文献   

8.
例1在平直轨道上甲、乙两物体相距为x,同向同时开始运动,甲在前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乙在后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假定乙能从甲旁边通过而不受影响,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相似文献   

9.
一、利用原理法和平衡法求解 例1如图1甲所示,物体A的体积为V,放入水中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V1;现将一体积为V2的物体B放在物体A上,物体A刚好全部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则物体B的密度为().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追及和避碰问题时,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1解析法在同一直线上,后面的物体能否追上或者碰撞前面的物体、两物体的最远或者最近距离的临界状态,通常是在它们的速度相等时。因此可以先确定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进行求解。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甲以v1=16m/s的初速度、a1=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以v2=4m/s的初速度、a2=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和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解析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车做匀减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开始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两车距离增大…  相似文献   

11.
有些物理比较题,依靠推算寻求答案十分困难,但用图示比较求解却相当轻松. 例1 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形式通过相等的路程:甲前半路程速度为v1,后半路程速度为v2(v1>v2),其所用时间为t甲;乙前一半时间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速度为v2,其所用时间为t乙.比较t甲与t乙的大小关系,则( )  相似文献   

12.
5.解析:甲抛出的球对地速度大小为v甲=2vo-vo=vo,方向向后;乙抛出的球对地速度大小为v乙=2vo vo=3vo,方向向前.设两车相距为s,由相对运动规律知.甲抛出的球击中乙的时间为t1=s/v甲 vo=s/vo vo=s/2vo乙抛出的球击中甲的时间为t2=s/v乙-vo=s/3vo-vo=s/2vo 故正确选项为C。  相似文献   

13.
正追及问题是高中物理非常常见的一类题,是难点,也是考试的热点,它是以生活中物理现象为依据,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包括运动和力、功和能等,所以要解决这类题型需要较深的物理功底,能比较全面的考查知识和思维能力."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于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一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在追上之前两物体有最大距离的条件是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甲=v乙;二是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恰好追上或者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甲=v乙,此临界条件启发我们一个判断此种追赶情形能否追上的方法,即通过比较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来分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习题中,有些问题要应用物理知识(公式、原理、条件定律等)建立关系式,然后应用数学方法进行讨论、分析,解方程加以解决。同学掌握这些解题规律能提高解题效率,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应用,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比值类这类问题可直接利用公式或变形,将要比的量分别表示出来,然后列出比例式解决。例甲、乙两物体,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2/5,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A.0.2倍。B.0.8倍。C.1.25倍。D.5倍。析解由密度公式ρ=Vm,变形分别表示出V甲=mρ甲甲。①V乙=mρ乙乙。②然后将①、②两式相比,即VV乙甲=m…  相似文献   

15.
设甲乙二物在相对运动中的路程、速度、时间分别记为s、v、t,则有s_甲=v_甲·t_甲,s_乙=v_乙·t_乙。由此得推论 1 当s_甲=s_乙时,v_甲/v_乙=t_乙/t_甲; 2 当v_甲=v_乙时,s_甲/s_乙=t_甲/t_乙; 3 当t_甲=t_乙时,v_甲/v_  相似文献   

16.
一、运动与静止通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的,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例如,可以把动的问题转化为静的问题而使求解简化.例1在同一轨道上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车,甲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乙在甲后以速度7)v2(v2>v1)运动.乙在距甲s时开始做匀减速运动.问乙的加速度应为多大,才可保证两车不至相撞?解以甲为参照物,则甲静止而乙则做减速运动,其初速度为(v2-v2),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则由题应满足即动与静都是相对的.相对运动的物体中,有时也包含有相对静止的因素.而巧妙地利用这些相对静…  相似文献   

17.
题甲、乙两车同时由A地开往B地,甲车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v2(v1≠v2),乙车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是v2,问哪辆车先到达终点?请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初二年级)有下面一道赛题:甲、乙两同学同时从跑道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部时间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乙在全部路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如果他们跑和走的速度分别相等,则先到达终点的是:A.甲B.乙;C.同时到达;D.无法判定.本赛题的一般解法是推理比较,具体解法如下:解析令全部路程为s米,他们跑的速度为。v1米/秒,走的速度为v2米/秒,则:对甲而言,S=v1·T甲/2+v2·t甲/2=(v1+v2)·t甲/2,所以t甲=2s/v1+v2对乙而言t乙=s/2÷v1+s/2÷v2所以…  相似文献   

19.
[题目]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在前一半路程中跑,在后一半路程中走;乙在前一半时间内跑,在后一半时间内走.如果他们跑的速度和走的速度分别相同,问谁先到达B地?一、科学赋值,巧妙解题解:设他们跑的速度为4m/s,走的速度为1m/s,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s,分别计算他们的平均速度,就可知道谁先到达B地. v甲=st跑 t走=s12sv跑 12sv走=2v跑v走v跑 v走=1.6m/sv乙=st=s跑 s走t=v跑12t v走12tt=12(v跑 v走)=2.5m/s 因为v甲相似文献   

20.
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Ⅱ有如下两道选择题: 题1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0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1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