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刷通过网点来再现原稿的画面色彩和浓淡层次,但是网点增大在印刷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对网点增大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在印前制作软件中对网点进行补偿.在印刷过程中掌握良好的水墨平衡和印刷压力等作业参数。印前网点补偿可以在RIP软件中进行,或是在流程软件中进行.在Photoshop中做网点补偿也是常见的方式。以下总结了3种在Photoshop中做网点补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何玲 《大观周刊》2011,(26):15-15
笔者用西方绘画语言来解读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朱耷的作品,分别从图画的构成,用笔的快慢节奏,以及用墨的干湿浓淡。画面的意趣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解读,并结合油画的大师个案来具体来说明与研究中西绘画上的一些共有规律。  相似文献   

3.
王雯艳 《中国出版》2022,(20):75-75
作品说明:作品釆用大笔拓染、酣畅淋漓的写意手法,刻画了一幅水墨意趣的山水之景、通过浓淡、远近、虚实的变化去丰富画面的艺术效果,在绘制技法、构图和意境等各个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水墨情趣。作品说明:朗朗明月照耀着枝头上盛开的花朵,花朵的动态生长和月光的静谧形成对比,交相呼应。作品采用虚实手法,注重呈现画面的意韵,传达欣欣向荣之景。  相似文献   

4.
初次接触hp deskjet 1220c,我并没敢抱太大的奢望。因为像我们广告行业,对打印品的色彩精度要求很高,用过的一些喷打也许家用背景过于浓厚了,色彩非常鲜艳,有时作品本身的意境无法表现出来。 一试之后,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它的色彩表现非常自然,线条细腻、颜色变化浓淡有序。我特意选了幅冷色调居多的图像考验考验hp deskjet 1220c。打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控制印刷品质的三大重点是:阶调再现,色彩再现和清晰度再现。上述三点的共性是网点在不同工序及介质间的转移,而网点在转移过程中的变形、扩大或缩小将在印品上表现为色调层次的变化,因此,控制质量,就是控制网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续,接上期)网点对清晰度和颜色的影响对印刷技术不熟悉的人只要拿一枚放大镜看一下我们常见的彩色印刷品就能发现它是由许多彩色的小点组成。如果用更高倍率的放大镜还可以看出它们是由大小不同的小点组成。由于大多数彩色打印机和印刷机一样只能印有或没有两种选择。所以传统的方法是用墨点的大小来表现一种颜色的多少。我们来看一下两种表现颜色多少的办法(见图5.38)。图5.38的右面是近年来在低分辨率设备上常用的一种网点。由于它的分布是无规律的,所以叫随机网点。也有人认为它是以出现的频率不同来表现浓淡,相对于调幅网点,…  相似文献   

7.
数码图像从整体上来看,其阶调层次比彩色照片好,只要曝光和光圈上没有太大的误差,其高、中、暗调的层次是能较好地表现出来的。数码图像相比彩色照片,不需要通过负片扩印、显影冲洗等工序,因此其层次损失要少得多。但是,用数码相机拍摄新闻图像时,受光线、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有些图像的阶调分布不均匀,特  相似文献   

8.
在图像复制印刷中,控制好图像亮调网点再现技术指标,是图像画面整体色调、层次、质感,以及画面完整再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立体感     
评论一篇新闻报道的好坏优劣,有很多尺度。我们常听到人们这样的赞语:“这篇稿子写得有‘立体感’!”看来,有“立体感”是好新闻作品的特征之一。新闻报道是运用文字,通过叙述和描写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它与运用形、声手段来表现客观事物的绘画、雕塑、电影、音乐等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其美学规律是相同的。怎样才能使新闻作品富有立体感呢? 我理解,增强稿件的立体感,有以下几种手段——一、泼墨写意,工笔传神摄影,讲“景深”、“层次”。景深越远,画面表现的容量越大;层次越丰富,画面的立体感越强。绘画,讲“泼墨”,“工笔”。  相似文献   

10.
拍摄彩色照片时常会遇到深色背景,如在户外拍摄人物时,衬景是深色的树林、灌木丛;在摄影工作室里拍摄静物,衬景是黑纸或黑布;至于拍摄夜景照片,黑色背景就更普遍了。拍摄时,对深色背景处理得不好,主体如同剪贴在黑纸上,缺乏丰富的层次和纵深感,画面显得单调、空洞。但深色背景也不是一无是处,处理得当,画面会显得深邃有力、主体鲜明。  相似文献   

11.
《电子出版》1998,(4):3-4
浅谈观赏彩色照片之光源平常我们透过眼睛观看外面世界,觉得色彩丰富,光暗对比有层次。然而很多摄友都知道,在色彩感知上,人眼是不诚实的。我们看到的色彩往往跟菲林记录的色彩有很大分别。例如在钨丝灯下拍摄的景物偏黄红,在萤光灯/光管下的景物偏青绿等,原因是人...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电视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事实也确实如此,很多新闻事实无法或不宜用画面或解说来表现。如已经发生过的事;由于交通、天气、光线、时机等特殊原因没能拍摄到的新闻现场、新闻人物;一些思想意识,精神境界,抽象思维等方面无法用画面文字来表现的内容;一些凶杀、暴力、血腥、淫秽等不宜用镜头来表现的事实;一些涉及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电视、电影艺术中,画面色彩除了能带来视觉的真实感之外,它还是一种有力的造型和构图手法,更重要的是,它还常常作为一种表现手段,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营造画面气氛,烘托任务情绪,塑造人物形象,有些作品甚至会把色彩作为重要的的叙事和表现手段。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浅谈电视摄像画面色彩控制表现的作用和手法。  相似文献   

14.
调频挂网技术与Icefield帝盟公司方札勇通俗地说,印刷就是将油墨以墨点的形式印在介质上,通过墨点的分布产生图象形状,图像的层次则要调节墨点的浓淡。直观地看,这种浓淡只须象我们绘画时直接调节颜料就能实现,但这样调节是不准确的,如同任一画家不可能画出...  相似文献   

15.
魏功钦 《新闻导刊》2007,(4):F0004-F0004
蛰居垫江县城的古稀老人曾教宽先生画竹,不需任何色彩,仅需墨的浓淡干湿就能够将竹表现得栩栩如生、婀娜多姿。并且他的墨竹画迥异于他人甚或可以说超越前人的地方,是其“竹子”不需要借助任何背景,观众就能够一下子看出其时令气候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02,(1):68-68
几个月来,收到不少函授学员的新闻摄影或艺术摄影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反映了基层的实际,生活气息较浓。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大讲究用光,要么聚焦不准,画面拍得模糊不清,要么曝光不当,画面或暗或白。二是不大讲究构图,画面或杂乱无章,或过于呆板。三是摆拍痕迹明显,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下面就几幅较好的摄影作品作一扼要的点评。第一幅:《光与美》(函授学员贾国齐摄)。这张艺术照片表现的是朝霞中的一只骆驼。画面上,旭日初升,霞光满天,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只骆驼的剪影隐约而现,画面壮观。明显…  相似文献   

17.
彩印报纸因为色彩鲜艳、表现力丰富而受读者的欢迎。相对于黑白印刷的传统报纸而言,彩报使人们更具体地看到新闻的真实面貌。例如彩色照片更真切地还原了多彩世界的原貌,色彩使新闻得到更好的传播。但有些报纸在色彩运用中表现出随心所欲的倾向,过分强调色彩的丰富和刺激强度,存在一些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蛰居垫江县城的古稀老人曾教宽先生画竹,不需任何色彩,仅靠墨的浓淡干湿就能够将竹表现得栩栩如生、婀娜多姿。并且他的墨竹画迥异于他人甚或可以说超越前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的情感色彩,是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性,是节目主持人思想倾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节目主持人的情感色彩,反映出节目主持人的认识和态度,决定着情感的浓淡与选择。节目主持人情感色彩与他的社会环境、政治素养、文化层次、社会地位密切相关。所以,对待同一个事件,不同主持人的情感色彩是不大一样的,甚至是大不相同的。这就存在一个情感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顾笑冬 《记者摇篮》2012,(10):49-50
电视播出的画面是受众者面对的,电视画面的质量是影视艺术创作人员共同关心的。受众者看的是画面美不美;导演看的是画面的整体艺术效果;演员看的是他在画面中的表现;美工师看的是画面中他的创作成果。能否达到上述标准,是摄像师对电视画面中物体造型元素有机整合并进行二度创作所决定的。电视画面中物体造型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光线、色彩、影调等方面。下面分别谈谈这些元素在物体造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线条线条是画面造型的最基本因素,任何一个画面都离不开线条,线条是物体造型的骨架。线条有粗细、曲直、浓淡、虚实之分,我们在摄像时要善于分析线条、利用线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