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弘  张胜利 《师道》2005,(8):63-63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学习时要保持孩子的学习胃口,强迫的方法万万使不得!物质生活上是小皇帝,精神上是小奴隶!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当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跌倒而想放弃时,父母要高呼“加油”、“加油”、“孩子你行”、“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对于孩子,其实无好无坏,全在心态,就看怎样去诱导。所以赏识孩子要找出孩子可以发展的一面,鼓励孩子说“:你行!”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可是父母、老师要求太完美,好累啊!“赏…  相似文献   

2.
任何做父母的都不喜欢打孩子,可是绝大多数的父母又都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打过孩子。打孩子究竟好不好?应该说,打,在诸多的教育手段中是下策。对此下策,当然最好是不用,但也不是绝对不能用。对于一两岁的小孩子来说,往往是你想跟他讲道理也行不通,因为他太小,还不能理解。比如说,现代家庭中,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电插座也相应地多了。尽管你一再告诫孩子不能碰它们,可孩子出于好奇老想去摸它,怎么办?我看得狠狠地打他的手,让  相似文献   

3.
一、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活泼、爱动、调皮、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有很多家长和老师,特别注意他们的言谈举止。一有调皮行为就严加批评,甚至经常用“好”与“坏”去评价孩子。我认为用“坏”这个词去评价一个孩子,有欠妥当,这样极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会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其实,每个孩子部有他闪光的一面,不要因一两次错误,就戴上有色眼镜,  相似文献   

4.
宽容是一种力量。竞选总统前夕,他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参议员说:“先生你在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我非常感谢你使我记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样好。”  相似文献   

5.
家教诊所     
答:人们都希望孩子有礼貌,有爱心,所以你会为儿子动不动就打人而苦恼。你很困惑:才2岁半的孩子怎么会打人呢?打人是个坏习惯呀。其实,是你的判断有问题。一般孩子在2岁以后就开始进入人生“第一反抗期”,即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别人批评他、笑话他,反对他做某些他想做的事,他那渐渐觉醒的自我意识使他感觉受到了“侵犯”,于是他用打人表达他的不高兴。和小朋友玩时打人,也往往是意见不一致时他表达不高兴的方式。但这种“打人”的举动往往不是我们成人理解的“欺负人”的意思,而是对自我的维护,这一点,我们务必区分清楚。所以,假如我们对孩子…  相似文献   

6.
(一)求知欲强好问:孩子都很好奇,但是5岁孩子的好奇心同3、4岁表现不同。3、4岁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例如,看见什么都要去摸摸、弄弄。5岁幼儿则还要追个究竟。他不但要问“是什么”,而且要问许多个“为什么”。如果给3岁孩子讲故事,说“那个人是坏家伙”,孩子知道那个是坏人,也就不再问什么了。5岁孩子则不同,他们还要问:“他做了什么坏事?怎么坏?”5岁幼儿的好奇心已经开始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这使许多老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小学,常常教育家长怎样对孩子说话,比如,学校告诉家长:“孩子的美术作品不够好,你不能说‘你画坏了’,而要说:‘你想想,是不是还能改进些?’而当孩子的功课做错了时,你最好别说‘你错了’,要很委婉地讲:‘你检查一下,有没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去做?’”“永远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学校的老师说:“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都能用正面思考的方法对待孩子,他将来也会以正面的方式对待别人。相反的,如果他从小接触的  相似文献   

8.
儿子的辩才     
儿子名叫早早,今年6岁。早早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听话,可一旦倔脾气上来可有你受的。这孩子一点点大就喜欢跟你辩论,哪怕流着泪,一边抽泣,一边还歪着脑袋跟你论理,有时候真叫你哭笑不得。有一次,他问我,老鼠是好的还是坏的。我想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然是坏的。他一本正经地说:“不  相似文献   

9.
《中华家教》2020,(1):128-128
一位妈妈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常常是话未说完就开始了耳提面命:“这件事是不是有你的问题啊?那样做不对,你应该这样做……”就是因为经常不客气地打断孩子说话,使得儿子现在不再愿意和她谈心。孩子内心无比憋屈与苦闷,但妈妈尚不觉得,还认为是孩子不理解她的苦心。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你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囿于客观条件限制,学校还无法达到“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最适合他的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家庭教育来给以弥补。为孩子创造最适宜他的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去做和能够做到的,好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1.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了题为“如何教育孩子不抽烟”的文章,文章说: 让孩子知道你对抽烟的看法。如果你不告诉孩子哪些事情不该做.他们就无法知道行为的准则。孩子在就冒险性行为做决定时,会重视并运用父母给他们的明确信息。明确告诉孩子,你不希望他抽烟,如果他决定抽烟,你会感到非常痛苦和失望,动之以情比同他理论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更为有效。要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如果你自己抽烟,那就得抛开对烟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丹红 《家教指南》2004,(12):62-63
邻居有个上中学的孩子,两口子为这个孩子好像总有操不完的心。母亲—脸无奈地说,她对孩子讲:“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快乐、高兴就好。”孩子却不耐烦地说:“你整天要我这样,又要我那样;不准我这样,也不准我那样,叫人怎么能快乐呢?”老爸则抱怨说:“轻声对他说话,他当耳边风,无视于你的存在;要是对他严厉斥责,他又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真叫人上火。”这些场景,你是否觉得和自己的生活很类似?也许在当时,听到孩子用这种不耐烦的语气回答,会让你的情绪一下子冲起来,想要大发雷霆,并认为这都是孩子惹起来的,他应该为你生气而负责。但冷静下来之…  相似文献   

13.
两岁以后,您的孩子将在运用语言和词汇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他能用三个甚至是四个单词组成的句子来跟您说话,使你们的对话显得更加自由、顺畅。同时,他开始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一、语言发展的特点1.语言理解方面孩子到了两岁,就能逐渐理解成人对他说的各种话,能回答一些需经思考的问题,如“肚子饿了怎么办?”“瞌睡了怎么办?”“你在做什么?”等。  相似文献   

14.
“共度时光”是父母与孩子在活动中共同度过时光和分享快乐,它的关键不在于你和孩子在活动中做什么,而在于你为什么这样做。在共同活动中,你很容易亲近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因此,你为孩子付出越多,留下的美好记忆就越能沉淀在他的生命中,就越能给他的成长带来积极动力。如何在平常的一天中与孩子“共度时光”呢?你的态度“共度时光”需要你为孩子付出的是大量的时间、完全的关注、积极的倾听和充满理解的目光接触,你的态度将有助于孩子走进你的世界,你也会在走进孩子的世界中发现他的需要,从而形成开放和接纳的亲子关系。你…  相似文献   

15.
姚兰 《老年教育》2014,(2):39-39
1.“你来决定……”如果想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或想阻止他做什么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你来决定吧”。这样能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行为,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充当约束他们的“坏警察”角色。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编辑老师:您好!我的儿子今年9岁,节假日喜欢看电视剧,特别对电视剧中的“反面角色”情有独钟。和小伙伴做游戏,还净挑“反面角色”,学着“反面角色”说瞎话、做怪样,我管他,他还说我这是扼杀他的表演天赋。请你帮我出出主意,我们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北京吴秀吴秀家长:您好!读完您的信,我能理解你的焦急。孩子为啥对“反面角色”感兴趣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①孩子的知识经验少,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当听到或看到电视剧中的反面人物的怪模样时,他们不理解那些脏话及怪样的意思,只是觉得新鲜、好玩,因而便模仿起来。②孩子自我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爸爸,你不理解我”“不,我偏不那样”,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这样的反抗声。父亲多半会生气,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一点都不听话。”然而转念一想,是否在命令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时候,无意识的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了孩子?  相似文献   

18.
星期六上午,四岁的儿子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气得真想把他狠狠地揍一顿。可转念一想,揍他并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我就说:“寅寅,假如你是个好孩子,你就应该主动地把玩具收拾好。”他选择了做好孩子,自己把玩具全部码放到玩具箱中去了。下午,我带他去超市买东西。儿子走到玩具柜前就不肯再动一步了。我一看便知他准是又看中了哪个玩具。我“先发制人”说:“寅寅是个好孩子,好孩子是不会随便要大人买玩具的。”“假如你不是个坏妈妈,你就应该主动地给我买个‘奥特曼’。”儿子说。“山”有几种写法?儿子在念幼儿园,老师教他识写了汉字:“…  相似文献   

19.
教育诗     
渴望马卡连柯来做女儿一一的父亲,哪怕爷爷也行;据说他是教育孩子的专家,尤其擅长调教调皮孩子。教育一一我已没辙了。我只有恨恨地批评一一:“好的全忘了,坏的全学了!”这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但也差不多。一一从一岁半开始认字,两月后已  相似文献   

20.
乐乐和许多孩子一样,有一些“任性”的行为,比如,挑食、不爱吃青椒、晚上不肯睡觉等等。妈妈知道,二三岁孩子的“任性”是出于他们不懂得“为什么”。虽然,大人也给他们讲一些道理,但孩子实际上是不理解的,或者是一知半解的。比如,一位妈妈教育三岁的女儿“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但当妈妈叫女儿帮自己拿鞋子的时候,女儿的回答是“妈妈,你不是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吗?你也要自己拿鞋子”,说得妈妈哭笑不得。其实,年幼孩子的良好行为培养,是从做事开始的,而不必一定对他讲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