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现实需要。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是一个系统整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首要内容是让大学生明白何谓价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第二层次的内容是让大学生明白何谓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第三个层面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加强价值观教育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实行表彰制度相结合为路径,进而彰显出加大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效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达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创新价值观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成效;提高价值观教育主体的素质,确保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优化价值观教育环境,巩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政治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推动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方法论转换,是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实现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方法论转换,应坚持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问题及特征出发,遵循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接受规律,推动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思维、方法论价值取向和方法论实施方略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多元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的相互碰撞和冲突下,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的评价和选择上出现了困惑和迷茫。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呈现出与所在社会主导价值观以及个体应有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钓偏离现象。一方面,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冲击,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当前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既然大学生个体价值观偏离现象是价值观教育过程客观存在的问题,那么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个体价值观偏离现象并探讨教育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德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是促进社会发展与大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通过利用米尔顿·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对某艺术院校不同类群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可以准确发现目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本文从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理论体系的角度,总结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并具体阐述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根本动机一致,职业规划教育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文章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职业规划教育的指导思想,通过在教育环节增加职场实践机会、提供职业咨询服务等方法引导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生命价值观教育是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学生正确、积极的生命价值观的形成是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本研究对江西省部分大学生进行了生命价值观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是比较正确、积极的,但是少部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美两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理念依据、法制保障、经济支撑和教育方法四个方面。美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使大学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二是坚持核心价值环境的营造,使大学生受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氛围熏陶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一直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就要全面把握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问题,突出重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新世纪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向多元化和不规范化发展。因此,探讨新世纪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特点,并运用多种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已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教育工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真正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全面了解当前中学生的价值观状况,把握目前学生价值观的主流,发现学生在价值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理解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带来的价值观念多元化与多向性特点,改进价值观教育,促进中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质和量的规定性决定了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创造价值是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具有科学和非科学的两面性,对人生价值标准的认知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脱节性,对创造价值的认知具有不确定性。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培育需要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开,注重彰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培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励志教育活动,是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方法,发现部分学生理想、人生目标尚不明确,面对学习、生活、择业、就业、创业的压力不知所措。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励志教育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励志教育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学会激励,学会赏识、学会感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化的今天,如何旗帜鲜明地倡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显其现实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对三所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情况的调研,探析大学生认知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内化为大学生稳定的思想、信念,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与习惯的举措,建议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一群体文化一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渗透教育,推进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内化,同时,借助多元媒介,扩展和延伸传播途径,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深刻影响了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塑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概括21世纪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成果,探寻大学生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有效融合途径,是重塑21世纪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针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出加强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构建新型价值观教育体系,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来说,我们必须探索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在教育的观念、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性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量表对四川高校2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青年大学生在性道德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性道德价值观能够预测人生价值观。结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和人生价值观教育,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价值观,建立科学的性道德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探索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在教育的观念、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方面下功夫,拓展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载体,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和谐的价值观教育的整体环境,方能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20.
Teachers can transmit their class-related values to their students and thus affect their students’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regular classes. This so-called value transmission has mostly been examined with respect to emotional contagion, that is, the transmission of rather affective values (e.g., enjoyment) from teachers to their students through teachers’ enthusiastic behavior during instruction. However, other transmission processes might also be at play, including other value dimensions and mediation through other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In this study, we therefore aimed to systematically test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such value transmission effects by examining a broad spectrum of (a) teacher values, (b)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and (c) student values. Based on longitudinal data from 1744 students and their 70 math teachers, cross-level mediat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eachers’ teaching enthusiasm, math enthusiasm, as well as math utility value affected their students’ values (i.e., intrinsic and utility values). Teachers’ teaching enthusiasm was transmitted to students’ values through both student-perceived enthusiastic behavior during instruction and through relevance-related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Teachers’ subject-related values (i.e., math enthusiasm and utility value) primarily affected students’ utility value, but this transmission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the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under investigation. Overall, our findings reveal auspicious evidence for a broader generalizability of the value transmission concept and yet also show the need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different value dimensions and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they are transmitted from teachers to their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