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臂丛神经阻滞虽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要达到理想、完善的麻醉效果却非常不易.我们从1995年始探索应用改良的肌间沟臂丛神经环行阻滞法,与传统的肌间沟法比较,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臂丛麻醉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但由于客观指征所限,失败率及早期阻滞不全较其它麻醉方法多见,既耽误手术时间又增加病人痛苦。本研究采用单次阈下剂量氯胺酮静注,并观察止痛及镇静效果。1 资料与方法 选择15~45岁成年人,ASA分级1~2级病人26例,术前无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氯胺酮禁忌症,均拟在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入室开放液路后,行肌间沟阻滞用药为1.2%利  相似文献   

3.
肌间沟伍颈浅丛神经阻滞在肩锁关节区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间沟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肩锁关节区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62例肩关节及锁骨手术,ASA分级I-II级选择肌间沟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结果:本法麻醉效果确切,手术范围阻滞完善,并发症少.结论:本麻醉方法用于肩锁关节区骨折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臂丛神经是上肢腋腔局部解剖的重点和难点,因其由脊神经前支交错组成五个神经根,出椎间孔后合并成三干、六股、三束及五大分支,而每束又分三支;因为臂丛神经构成复杂和分支繁多,以及其周围毗邻结构重要,给临床医生、研究生,医学本科生等局解操作的学生带来困难,为此,本人在多年局解教学中总结和归纳了臂丛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学习要点、记忆方法及临床特点,为医科本科学生、研究生在腋腔局部解剖学及临床医生在臂丛麻醉手术方法方面提供帮助及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5.
臂丛阻滞下行上肢手术已被广泛应用,阻滞不全情况时有发生和报道,作者通过临床实践,提出鞘内臂丛阻滞,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30例上臂下1/3以下外伤病人,男21例,女9例,年龄18-50岁,手术时间80-250min。麻醉前准备和体位同传统锁骨上入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麻醉实习医师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教学过程中,为了探究小组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选取48名麻醉实习医师,随机其分为对照组和小组教学模式组,每组24例.与对照组相比,小组教学模式组实习医师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技能评分以及带教满意度均显著增高.因此,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教学中,小组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33例人阑尾肌层血管活性肠肽(VIP)样免疫反应(-IR)神经及P物质(SP)-IR神经。方法:阑尾炎组25例(单纯组7例,慢性组6例,化脓组7例,坏疽组5例);对照组8例。结果:各组阑尾肌层中均有VIP-IR、SP-IR神经分布,环肌层较多。炎症时VIP-IR、SP-IR神经丛及神经细胞数密度减少,各阑尾炎组SP-IR神经丛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坏疽组VIP-IR神经丛、SP-IR神经细胞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P<0.05)。结论:阑尾肌层VIP-IR、SP-IR神经参与了阑尾炎的神经调理。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评价阿托伐他汀对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6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n=43)服用β受体阻滞荆 ACEI 利尿剂,治疗组(n=43)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d),随访1年.结果:合用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EF,缩小左室舒张末内径.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荆能提高非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33例人阑尾肌层胃动素(MTL)样免疫反应(-IR)神经,阑尾炎组25例(单纯组7例;慢性组6例;化脓组7例;坏疽组5例),对照组8例;用放免技术测定25例阑尾炎患者与5例对照组患者血浆和阑尾组织MTL浓度。结果:各组阑尾肌层中均有MTL-IR神经分布,环肌层较多。各阑尾炎组神经丛及神经细胞数密度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坏疽组MTL-IR神经丛较慢性组减少(P<0.05)。阑尾炎患者血浆及阑尾组织MTL浓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MTL可能参与了阑尾炎的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需要头低位和气腹,这将严重干扰呼吸顺应性(Crs)。本研究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相同气腹压力下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肉阻滞对Crs的影响。创新点:不同深度神经肌肉阻滞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Crs的观察。方法:将100例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配到中度神经肌肉阻滞组和深度神经肌肉阻滞组,每组50例。应用罗库溴铵维持神经肌肉阻滞。保持对4个成串刺激1~2个反应为中度神经肌肉阻滞组;对4个成串刺激无反应,而对强直后刺激1~2个反应为深度神经肌肉阻滞组。两组气腹压力均为10 mm Hg。记录麻醉诱导后及气腹0、30、60和90 min的吸气峰值压力、平均压力、Crs和气道阻力。手术结束时对手术条件进行评估。结论: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相同的气腹压力下,深度神经肌肉阻滞不能改善Crs和手术条件,但能显著降低术中体动。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33例人阑尾肌层生长抑素(SS)样免疫反应(-IR)神经。阑尾炎组25例(单纯组7例,慢性组6例,化脓组7例,坏疽组5例);对照组8例。结果:各组阑尾肌层中均有SS-IR神经分布,环肌层较多,各阑尾炎组SS-IR神经丛及神经细胞数密度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坏疽组SS-IR神经丛数密度较单纯组、慢性组减少(P<0.05)。本文结果提示:阑尾肌层SS-IR神经参与了阑尾炎的神经调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联合常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瘫痪侧上肢屈肘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瘫痪上肢屈肘肌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选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肌张力分级进行评估,选用表面肌电仪检测肱二头肌肌电积分值(iEMG)对痉挛情况进行判断,选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选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Ashworth分级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患者肱二头肌iEMG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上述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更有效地减轻脑卒中后瘫痪肢体上肢屈肘肌痉挛,并且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例为2016年05月至2017年06月肱骨近端骨折60例本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选择并接受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A组),30例患者选择并接受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随访12-15个月,随访内容包含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与B组对比:A组在手术室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6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其治疗效果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留手术这一新术式 15年的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方法 :对 1996 .4~ 2 0 0 1.3月收治 11例临床Ⅰ~Ⅱa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术后腋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腋窝区复发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美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11例中 3例行局部切除腋淋巴结清扫术 ,8例行区段切除腋淋巴结清扫术 ,9例行术后化疗 ,2例未行术后化疗 ,全部病例均行术后放疗。全部病例未出现术后复发和转移 ,美容效果较好。结论 :Ⅰ~Ⅱa期乳腺癌患者可行保留乳房手术 ,手术效果肯定 ,美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手术适应证、治疗方法和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3-02-2008-05月对60例早期乳腺癌病例实行保乳手术,其中Ⅰ期42例,Ⅱ期1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肿瘤局部扩大切除(距肿瘤2cm),冰冻切片证实肿瘤边缘无癌残留,腋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8~60个月,其中56例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局部复发,3例发生远处转移.美容效果优良率达93.3%(56/60).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条件下,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可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且能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和心理心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西医保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以西医治疗为主,试验组加用中药治疗,对照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症状迅速减轻,病程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明显优于单用西医保守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及过伸复位在简单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过伸复位.结果2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所有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均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简单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哌氟合剂防治硬膜外阻滞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辅助用药为东莨菪碱-哌氟合剂,对照组辅助用药为哌氟合剂。观察两组防治牵拉反应的效果,同时记录手术不同阶段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防治牵拉反应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牵拉内脏时,对照组心率明显降低,与实验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血压下降,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东莨菪碱可增加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有效对抗迷走神经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实训技能肌内注射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80名高职护生随机分成试验组(38人)和对照组(42人)。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操作教学方法教学;试验组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即在教学前将肌内注射操作分为判断分析和操作处理2个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准备,分2次完成实训教学。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单元考核成绩总分及操作技能得分与选择分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得出结论,行动导向教学可提高高职护生《常用护理技术》实训技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双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方法: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结果:19例患者随访6~2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愈合,优15例,良3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4.7%.结论: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用加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因不损伤伸肘装置且内固定可靠,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尽快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