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大脑是自然界通过漫长进化而产生的最精细、最复杂、最优美和最成功的器官,脑科学是研究人、动物和机器的认知与智能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智力的本质、创造性的来源以及理性、记性、忘性、个性、人性和决策机制等都是脑科学的核心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将是有效预测、干预和推迟脑衰老,并创造出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的科学基础。脑科学研究将拓展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它对人类的知识创新、健康和幸福以及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文化科学、社会科学、教育学、语言学等都将产生极大的辐射作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对脑功能的破译需要在多个层次上解析脑网络系统的联结方式与规则,最终得到脑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的“线路设计图”,这是脑科学的战略制高点。为了探讨脑网络图谱这一重大问题,中科院于2012年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计划”(简称“脑功能图谱”)。2015年,在中科院的统筹部署下,将类脑智能研究领域加入该专项,扩充后的专项更名为“脑功能联结图谱与类脑智能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脑科学与智能技术领域的实质性融合,为脑智科学的发展和中国脑计划的启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猫眼星云(NGC 6543)可谓星系中最奇特的行星状星云之一。它是一团多层次,多色彩的气体云,距太阳约3000光年。这类星云其实同行星毫不沾边。“行星状星云”不过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个术语,实际上这类星云是中等大小恒星缓慢走向死亡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的太阳也将像这样结束自己的一生,哈勃太空望远镜1994年摄下了这张猫眼星云的照片,为了解释它的复杂“猫眼”结构,天文学家们绞尽了脑汗。  相似文献   

3.
科苑集粹     
学习、记忆是人脑最重要的功能。科学家已发现的分管记忆的海马、杏仁核等结构分散在大脑的不同部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问:这些分散的结构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人脑“新大陆”的发现回答了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百思不得其解的这个问题。这是一块沉睡已久的“大陆”:比指甲盖略大,深藏脑中,不为人知——这一“新大陆”被命名为“舒氏区”,它位于大脑皮层下的高级运动中枢纹状体的边缘处,形状像一轮弯月。这个区域最先是在老鼠脑中发现的,后来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存在着这一区域,而且该区域参与着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建筑是一曲凝固的音乐,是一首立体的诗。”那么,套用这句话,不妨将目前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的现代化智能大厦比喻为“人类智慧的立体诗”。 美丽的名字 什么叫作“智能大厦”?为什么给它取了一个这么美丽的名字? 关于“智能大厦”,世界各国的专家们给它下了不尽相同的定义: 美国智能建筑研究机构的专家们认为:智能大厦是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这4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  相似文献   

5.
电影《泰坦尼克号》着实在今年初引起了一阵轰动。且不谈剧中的爱情故事刻画得是否完美,片中那段“泰坦尼克”号巨轮的沉没场面和面临沉没船员与乘客们所做出的各种反应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和深入思考。人们过于自信,以为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巨大、最坚固、最豪华的客船将是“永不沉没”的,它不需要救生艇,因为它本身就是一艘救生艇。但是,自然界和人类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这艘“永不沉没”的巨  相似文献   

6.
晓野 《百科知识》2011,(8):30-30
据媒体报道,美国方言协会评出的2010年年度词汇,竟然是一个相当简单的缩写词——"App"。它是"Application"的缩写,意思是"应用程序"。由语言学家们组成的评审团之所以最终将票投给了“App”,是因为它最能代表过去一年来人们生活中最热衷的事——使用各种电子产品。语言学家们认为,2010年各种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应用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程序”更是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不起限的圆珠笔1943年诞生,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普及的书写工具之一。它“为人”博爱、平等、一视同仁,总统、教授使用圆珠笔,平民百姓、刚识字的娃娃也使用圆珠笔。圆珠笔,老人们常叫它“原子笔”。圆珠笔“远祖”鹅毛笔鹅毛笔是古埃及人发明的。蘸墨水后,能连续书写,用力小时笔划细,用力大时笔画粗,很受人们喜爱。它作为独特的书写工  相似文献   

8.
具有求新精神的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技术创新,今天我们能够想到的,明天也许会变成现实。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最能折射出时代的科学技术进步。未来的汽车是啥样?发明家们提出了各种设想,这些新理念车将会吸引更多有个性的汽车爱好者。让我们走进未来的“汽车世界”,看看这些神奇的“神行太保”吧。未来的汽车像鸭蛋从外形上来说,发明家们认为,未来的汽车外形应该是个鸭蛋形,理由是这样的:首先,圆形最有利于安全。因为圆形是几何体中最牢固的,一个鸭蛋如果把它握在手心里,无论你怎样用力都很难握破它,因为球形受力比较均匀。蛋形汽车…  相似文献   

9.
以蓟看圣斗士,总觉得冰河的“钻石星尘拳”不可思议,他哪来那么多钻石?其实,宇宙中确实存在着“钻石星尘”,只不过因为其颗粒太小,无法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钻石相比,在生活中没什么价值。不过它的生成对科学家们还是有重要意义的。陨石里发现钻石在形形色色的陨石种类中,被视为最具有原始性质的是碳质球粒陨石。科学家们在若干  相似文献   

10.
爱科技的“童鞋”们一定都对物理知识感兴趣,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了。历史上也有很多物理学科方面的经典实验,实验者们用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发现了最根本、最精简的科学概念,扫开了人们长久的困惑和小解,开辟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崭新认识。了解一些物理“大咖”们的经典实验,说不定会开启你大脑中的“奇思妙想”呢!钟摆实验 1851年法国科学家米歇尔·傅科当众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67m的钢丝吊着一个重28kg、带有铁笔的铁球并将其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的摆动轨迹。当周围的观众发现钟摆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时,无不感到惊讶。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的手 机器人要模仿动物的一部分行为特征,自然应该具有动物脑的一部分功能。机器人的大脑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电脑。但是光有电脑发号施令还不行,最基本的还得给机器人装上各种感觉器官。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机器人的“手”和“脚”。 机器人必须有“手”和“脚”,这样它才能根据电脑发出的“命令”动作。  相似文献   

12.
关于“雨燕”2004年11月,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一个最新的、现在宇宙观测卫星中最灵敏的天文卫星“雨燕”发射升空了。“雨燕”是一颗观测宇宙伽马射线和紫外线源的天文卫星,是由美国宇航局、意大利、英国的航天部门共同开发的,耗资2.5亿美元,科学家们之所以为它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希望它像雨燕这种伶俐的小鸟一样开展观测工作。在“雨燕”的腹中,隐藏着三个望远镜:广域爆发警示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和紫外线光学望远镜。当它一旦探测到太空中出现爆炸,它的灵敏检测器会立即转向爆炸发生的宇宙位置,并将其主检测仪器瞄准该位…  相似文献   

13.
不起眼的圆珠笔1943年诞生,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普及的书写工具之一。它“为人”博爱、平等、一视同仁,总统、教授使用圆珠笔,农民工、牧羊娃也使用圆珠笔。老人们常叫它“原子笔”。圆珠笔“远祖”鹅毛笔鹅毛笔是古埃及人发明的。蘸墨水后,能连续书写,用力小时笔划细,用力大时笔画粗,很受人们喜爱。它作为独特的书写工具,在欧洲曾沿用了好几个世纪。缺点是使用时间一长,笔尖被磨秃,不容易修整。1829年,英国人贝利发明了钢质笔尖。这种笔尖有弹性,书写流畅,但是仍要蘸墨水,还是不够方便!从“自来水笔”到钢笔不久,“自来水笔”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通用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承担着其它交流工具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人们曾以为语言是人类所独享的,但科学家们发现,动物在其同类之间也有相互交流的本能,它们之间也有“语言”。动物的“语言”动物之间都存在着语言交流,它们的语言有发声的,也有不发声的,  相似文献   

15.
一只小花猫,呼呼噜噜在睡着觉。突然间,它后腿蹬前肢伸,两腮蠕动头轻摇。它在搞什么鬼呀?小花猫在做梦!它梦见自己在河边捕到一条鱼,正美滋美味地吃鱼呢?科学家对许多哺乳动物进行脑电研究,证明动物也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哺乳动物的梦中没有语言,只有一幅幅形象的图画。社会性昆虫蜜蜂中的工蜂会跳舞,舞姿虽比不上人类舞蹈优美,但八字舞、对角舞、圆舞也是跳得有板有眼。这是它们的“肢体语言”,用这种方式将外出侦察到的信息告诉给同伴。昆虫学家后来研究发现,工蜂们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能相互交流,共同进行“决策”。例如,新蜂王快…  相似文献   

16.
从字面理解,人们也许会认为超新星是出现于宇宙中的一颗新的星体。其实不然,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超新星爆发之际,正是恒星毁灭之时。一颗古老恒星,做出一次最闪亮耀眼的“谢幕”,百万年后的今天,天文学家们仍能还原出它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员工思想的多元化,部分员工心态不稳,价值观念失衡,“主人”意识淡化,片面认为“多赚钱”就是工作目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他(她)们身上逐渐淡化,尤其是80后的青年员工,他们思想活跃,社会经验缺乏,虽然求知欲望较高,但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迷失方向,对待本职工作难以“入脑”“入耳”、“入心”。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人类的大脑一直是科学家们不懈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地。目前,脑科学家们都公认,人的大脑还有大量的潜力可挖。据报道,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鲁斯·米勒博士曾在人的大脑内成功地发现了“天才按钮”。据说,“天才按钮”位于人脑右颞下的一个特别区域,但这个区域通  相似文献   

19.
寻找人类的远祖人类的祖先究竟是谁?自达尔文的“人猿同祖论”战胜“上帝创造人”的谬论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从埋藏在地下的化石中寻找证据。距今140年前,在法国出土了一枚灵长类动物的牙齿,经过人类学家的鉴定,发现它兼有猿和人的共同特点,科学家们将它定名为“森林古猿”,认为它是人和现代猿的共同祖先。紧接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学研究家,又从地层中挖出了五六百个“林猿”化  相似文献   

20.
人们早已公认人体有“生物钟”,但它确切的位置在哪儿一直是个谜。最近发现,人体“生物钟”位于视交叉上核的区域。视交叉上核区隐藏在脑内深下部,与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