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即课程,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课程的主体;学生同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同样是课程的创造和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课堂教学,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伍建珍 《快乐阅读》2011,(15):58-59
板书是教师传递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板书同样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思维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方式。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过程是课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不仅仅是教师把知识的大门打开,灌输以知识内容。新课标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  相似文献   

4.
高建林 《甘肃教育》2014,(18):104-104
正一、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主动者。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  相似文献   

5.
平等中的首席——浅谈教与学关系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那么,如何在教学交往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6.
<正>课程是指"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既可指一门学程,也可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笔者认为,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课程实施实践的主导者;幼儿同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是课程实践的参与者、课程实践的主体;教学过程则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儿童观、教育理念、教学专业技能以及教科研能力等决定了课程目标的完成质量,决定了教  相似文献   

7.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那么,如何在教学交往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师生互动教学中把教学看成一种交往 ,承认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学中师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伙伴 ,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机地结合 ,组成网络 ,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中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应认识到教师本身也是师生互动的主体之一 ,教师将通过与学生互动互惠的交往 ,在学生的不断触发中促进自身素质提高 ,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同样也成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国外的建构主义教学论和批判——交往教学论也都强调  相似文献   

10.
董蓉 《成才之路》2010,(21):84-84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8,(95):80-81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交往互动中实现的,没有互动,教育活动就不会发生。德国的交往教学论流派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活动,而且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双方相互倾听和言说,共享知识、经验、智慧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过程。自小学数学实验课程实施以来,我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对比数学实验课堂,发现数学实验课堂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师生互动的数学课堂,它真正发挥了师生互动的作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外在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就不曾发生教学。如教学只是单方面体现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反响,教室里只有教师的声音.而没有学生的反馈.这种教学就不是真正定义上的教学。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才是教学过程的本质。“互动”在英语课堂上尤其显得重要。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感悟新课程     
此次课改追求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运行机制。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体验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主张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和理解教学内容,没有交流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现笔者结合新课改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旧模式,教师要自觉地变成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流和互动,就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流的教学是"假教学"。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出台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师生互动,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要改变以教师为出发点的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集体的交往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媒体教材等等之间的多向交流、多向互动的教学结构,教师必须营造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认真看,注意听,自由地想,无拘地问。课堂上不仅要有知  相似文献   

17.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课堂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向度的知识灌输,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以平等、自由、自主和全面发展的主体而存在,主体与主体的关系降格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课堂教学中的交往被异华。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因为其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所以也要将生活经验与文本发生联系。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激活课堂,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9.
[模式意义]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就没有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的正本清源.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探讨这种教师与学生生命碰撞的活力课堂,以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就没有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的正本清源。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