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乌鲁木齐杂诗》是纪昀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也是清人贬谪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之一。纪昀《乌鲁木齐杂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清中期以后的西域边塞诗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杂诗》是纪昀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也是清人贬谪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之一。纪昀《乌鲁木齐杂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清中期以后的西域边塞诗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纪昀谪戍乌鲁木齐期间完成的《乌鲁木齐杂诗》至少有167首,但他在获释返京途中厘定为160首,这导致《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诗》和《纪文达公遗集.乌鲁木齐杂诗》至少有3首各不相同,经考证,后者内容更为准确。《乌鲁木齐杂诗》流传版本多、范围广,对清代中期以后的西域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三个角度对《乌鲁木齐杂诗》中三十八首民俗诗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清代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5.
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较全面地反映了新疆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情况。诗集中大量诗篇从新疆与中原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了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表明新疆的繁荣发展是与中央的有效管理以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这说明清政府对新疆的有效管理是各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边境安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杂诗》是纪晓岚在谪戍新疆期间创作的160首诗歌,其叙述角度呈现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第三人称主观叙事、第三人称评述叙事、第一人称客观叙事、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变化过程,整体看来杂而有序。他从每诗一注、多用实数和真实地名来展现其写实手法。多种色彩词语尤其是暖色调色彩词语的运用体现出诗人虽然被贬边疆,但依然乐观、以百姓为重、尽职尽责的旷达心态。《乌鲁木齐杂诗》运用整齐划一的绝句文体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整齐美感和朗朗上口的韵律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7.
浅论纪昀《乌鲁木齐杂诗》的思想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杂诗》一卷,是清代纪昀所著。存诗一百六十首。大体厘定为风土、典制、民俗、物产、游览、神异六个部分。内容涉猎甚广。纪昀以亲身经历、广泛的社会调查,将所见、所闻、所历、所感、赋之以诗,借此说明清代乾隆年间新疆地区,自“神武耆定以来”,“民物之蕃衍丰朊”,夸赞清廷“一统之极盛”,“歌咏休明”,盛赞“圣天子威德郅隆。”全书歌功颂德之意,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纪昀因告知卢荫文在查“两淮盐务有小菜银一事”,间接泄漏两淮盐引案情,被革职并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在戍期间,纪昀受得地方官员的礼遇和重用,生活悠闲,交游频繁,创作了《乌鲁木齐杂诗》160多首。  相似文献   

9.
永保及其《乌鲁木齐事宜》李明珠《乌鲁木齐事宜》,清永保修。该书是清代乌鲁木齐地区的第二部方志,是一部重要的清代新疆文献,但长期以来只存有抄本和油印本。1995年夏,王希隆教授整理新疆文献,将此书与《乌鲁木齐政略》、《乌鲁木齐杂诗》、和《阅微草堂笔记中...  相似文献   

10.
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杂诗》中,通过对新疆历史、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的记述与描写,以昂扬奋发的激情,最大限度的歌颂了皇恩的浩荡和祖国的统一,表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忠君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11.
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继承了刘禹锡人竹枝词的艺术特点,在此基础上提高了竹枝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扩展了竹枝词的题材范围,使这一传统题材更富有新鲜活泼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夔州杂诗》是王光祈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在用事用典、咏景咏物等方面对杜甫的夔州诗多有化用,乃是承继先贤遗风的王光祈忧国忧民之诗人情怀开始成熟的表现。参照王光祈创作《夔州杂诗》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结合其生平事迹和相关传世文献,对《夔州杂诗》作出论析,可以较清晰地勾勒出此中所现的与王光祈精神志向渊源相系的人生图景。  相似文献   

13.
《相士如相马》等《杂诗四首》早在宋、金、蒙古对立时期已收入元好问的诗集,清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里辑出了宋人汪藻的《浮溪集》,四首诗又出现在《浮溪集》中。对此四诗的二属情况,学术界尚乏深入的考辨。从汪、元二人各自诗文集的版本情况以及诗文内证两方面来看,四首诗应为元好问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杂”在文学上一般表示内容的博杂,《文选》下有“杂诗”一类,列于诗歌分类的末尾,可理解为“杂诗歌”。从《文选序》以及萧统时代的文学观点看来,这一类诗歌比正统呆板的说教性的诗歌更具深意,更能代表时代风气。按照萧统的编选观点,杂诗兴起于建安时期,在诗体的过渡上也体现了文学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5.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杂诗,古代诗歌的一种,凡内容不一、不拘常例,有感而发的诗都称杂诗。杂诗一般无题目,也有的有题目,如张衡的《四愁》、曹植的《朔风》等。杂诗之名大约起源于汉魏之际,王粲、刘桢、曹  相似文献   

16.
论纪昀的西域边塞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清代边塞诗的复兴中,纪昀的西域之作有着重要价值.本文以纪昀《乌鲁木齐杂诗》为主要对象,进行了较为详尽深入的论述.在对《杂诗》的内容题材作了重点分析后,进一步指出了其艺术风格和手法上的特色,并肯定了纪昀在清代西域边塞诗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的《杂诗》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忧郁的诗歌,认为是因思乡而忧郁。确实,带着一种忧伤的心情来读这首诗,就会有一种浓郁的怀乡之情。  相似文献   

18.
从《己亥杂诗》看龚自珍的佛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辞官出京后的诗作。其中不少正面咏佛或引用佛学术语的诗作。从诗中看来,龚自珍确实是一个虔读的佛教徒。龚自珍的佛学思想是一种“外佛内儒”的思想。其儒家和佛家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他认为“佛教济世之方、可“与世间法相辅而行”,佛学可以有助于社会的变革,国民道德的改造和革命无私无畏精神的培养。他在《己亥杂诗》中,将早年积极入世的情怀升华到一个更为深沉、廓然的境界,从中既可看到儒家超然的宇宙观,又可见到儒家奋世救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9.
清代大学士纪昀于乾隆年间"漏言夺职,戍乌鲁木齐",前后历经两年有余,在其晚年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大量的关于新疆的见闻,其中关于新疆的鬼神故事也是内涵丰富且精彩绝伦,为我们多角度地了解二百年前新疆的社会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以及社会信仰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与文化素材。  相似文献   

20.
曹植后期代表作《杂诗六首》,是他当时思想的真实流露,诗中既抒发其思君恋阙之情,又表露其欲求自试之意,寓幽怨于缠绵,寄壮怀于慷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