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雅斯贝尔斯的名著《什么是教育》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因此,教育不仅需要进行文化教育,还需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从教育的目的、性质、方式、学生管理、师生关系和课程观等方面研究教育,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个性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和自由教育思想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是现代大学办学特色的思想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存在主义哲学,其核心内涵是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实现.通过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特在的认识,实施理解教育、死亡教育、时间教育,这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和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典型代表。这一理论继承了西方教育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教育传统;强调从学生本真的存在出发,以“自我生成”为教育目的;关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熏陶和自由选择的知识和课程。其理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学习借鉴。但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也有局限性,其本质上是唯心主义,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其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教育家在生命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目的、生命教育的路径、生命教育的特色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剖析。他们认为,生命教育是建构于生命哲学之上,同时又超越了生死,拷问存在之价值与生存之意义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你自己”,促使学生自我生成和“成为你自己”。设置死亡教育的课程、创设非连续性教学形式、构建“我与你”的师生关系是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存在主义视野下的生命教育具有四个特征:以人为本,观照生命的人文性;彰显个性,张扬生命的独特性;绝对自由,选择与责任的双重性;直面.生死,追寻生命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6.
试析存在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人的“自我生成”,人的自由必须凭借自己的选择与行动表现出来,教育要体现自主性,自由选择要负道德责任。这些对于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力戒强制或强迫,提倡自由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盛兰芳 《文教资料》2009,(28):137-139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一个重要流派。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从人的存在出发.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师生关系作出了全新的阐释。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自由选择、自主生成和自我责任,提倡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教育.对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存在主义哲学传入我国已经有较长的时段了,其对我国教育理论更新的影响还未被深入地考察。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苏格拉底与司拉雪麦格(Thrasymachus)的一段对话入手,分析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方式的“对话”,如何经由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式的解读.跃升为“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进而,以杜威的教育哲学为参照,对“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力图展现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理论发展提供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胡龙娟 《考试周刊》2014,(24):147-148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本文从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着手,结合存在主义思想对教师问题的阐述,推演出存在主义思想对教师问题的基本看法,以期为教师问题的探讨提供存在主义哲学认识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正>卡尔·雅斯贝尔斯(1883-1969)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精神病理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主要代表人之一。其主要代表作之一《什么是教育》以存在主义哲学为认识论基础,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出发,面对科学主义的冲击,详尽地论述了作者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人材基础。“全人教育”思想纠正了近代世界教育领域严重机械化与功利化的倾向,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育人需求不谋而合。因此,以“全人教育”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有利于从思想认识层面根治“应试教育”的顽症。“全人”理想无疑是人类教育的崇高理想,随着人类不断地向更高的社会层次发展,“全人”应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全人教育”思想指导基础教育与教学改革,为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培养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全人”公民和“全人”创新人材。  相似文献   

12.
杨向前 《西部素质教育》2020,(10):I0001-I0002
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来自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等,他们的思想是全人教育理念的智慧之源。从本质上来说,全人教育理念是一种培养“全人”或“完人”的理念,是一种整合“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点后,形成的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新理念。而全人教育理念在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和谐、持续的发挥。因此,本文在上期阐述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及全人教育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本期着重说明了全人教育理念的优势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德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是存在主义以及存在主义教育学派的集大成者之一。雅斯贝尔斯最为著名的教育哲学丛书——《什么是教育》,以"存在、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集中反映了他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教育方法、教育本质、教育使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教育的真谛是对灵魂的唤醒和本性的回归,详尽、深入地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尤其是雅斯贝尔斯在本书中提出的文化教育、自我教育以及师生平等等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从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出发,深刻解读了本书有关教育的理论和思想,探索和追溯教育的真谛及本质。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尊严,注重现实人生.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存在主义哲学教育观的表达,其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有助于我们教育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姚璐 《考试周刊》2007,(2):32-33
存在主义哲学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个体的“自我完成”,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通过个人的自由选择、自主行动并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来实现自由,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些对纠偏我国当前教育权威问题,倡导自由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观的表达.该思想高度强调个人,注重个体的自由与独立;虽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非理性主义倾向,但其以人为本的思想及其一系列的教育主张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存在主义注重人的存在,注重现实人生。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提倡教育是维护个人自由,强调人的存在与自由,在教育目的观上主张培养自我意识与责任感;在师生观上主张教师要尊重学生主观性,发挥教师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创新、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人”,为此,必须通过主体间平等的、自由敞亮地在“爱的斗争”中进行“精神交往”。大学培养“全人”其教育过程首先是个体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科学获知过程。应当深化教育目的,转变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境界,从而培养出雅斯贝尔斯所倡导的“全人”。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教育》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论述的一部传世之作,其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文章从逻辑起点、哲学基础、价值诉求和现实诘问四个方面对雅氏的"学习自由"观进行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与中国的道家哲学有着深层而多方面的相通之处。首先,存在主义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始开西方从存在论上追问“无”之意义的先河,而老子则更早地从“无”的方面来思考世界。其次,在人的本质和自由问题上,存在主义和道家都抛开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从一种开放的可能性来展示人的本质和自由。最后,存在主义和道家都认为,人的生存结构,应该是从“死”的方面来思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