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学课》1993,(1)
1988年的《小学自然教学》增加了学生研讨活动内容,鼓舞人心。这不仅使读者能够领会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有助于他们搜集许多学生在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所作出的陈述。这些陈述反映了学生对各种不同的概念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教学中,概念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至六册小学自然课本的一百二十篇课文中就有四十多篇要进行概念教学,所以,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是小学自然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掌握概念的水平也应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只要求对概念作出具体解释或能初步运用就行,如“鸟”这个概念,只要学生知道“鸟是会飞的,会叫,很小”就行了;而对高中年级学生则应当地要求他们在分析基础上或在教师帮助下给概念下定义,以利于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下面结合自然第四册第四课《怎样认识物体(四)  相似文献   

3.
一、《标准》陈述方式变化的特点下表是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部分内容陈述方式对比表,从这些部分目标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标准》的目标陈述方式已经有了较大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又与教学观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2000年《大纲》与《标准》部分内容陈述方式对比表本次课程改革,力图通过制定课程标准的形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融合在一起,强调每一门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关…  相似文献   

4.
上学年,我们把“探究—研讨”法运用于小学自然第二册《鱼》一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一种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小学自然教学法。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部分。“探究”是让儿重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实物材料;“研讨”是让学生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运用集体思维,获得科学结论。在《鱼》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是怎样运用“探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试用)》的第四部分内容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这部分内容根据自然学科的性质任务、学科特点、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自然教学的现状,对自然教学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它体现了自然教学改革的方向,是达到本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完成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任务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特定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从本质上看,它是促进小学生思维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试用)明确规定了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  相似文献   

7.
正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数的认识部分之后,几个关键词:负数、数感、符号感、生活与情境、知识的迁移,在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从这些关键词,我们品到了新数学。一、引进负数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三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多,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让他们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  相似文献   

8.
我曾对绍兴市近三、五年来刚毕业的中师学生,对一踏上工作岗位能否较快地胜任小学《自然》、《卫生》中有关生物学内容的教学,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除了少数学生能胜任外,较大部分学生,不能胜任。他们在教学上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面狭窄,对动植物的分类弄不清楚,缺乏有关儿童生活和卫生保健知识,对小学常用生物标本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1997,(6)
每期论坛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1.3)胡济良概念是抽象出来的(上、下)(2.3、3.3)本刊评论员从《摆的秘密》一课看概念教学(4.3)本刊评论员要让学生有一个思维加工过程(5.3)本刊评论员观察教学与学生发展(6.3)本刊评论员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教法第8册教学经验《养蚕》教学设计等11篇(1.8一13) 盛晶晶等关于小学自然学科课型的探讨(上、下)(2.4、3.4)殷志杰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教材介绍(3.10) 人民教育出版社自然室《燃烧和灭火》和《种子的萌发》的教学思路(5.14)章钧第10册教学经验《谈空气单元的实验》等4篇(6.9一11) 余琼初等 全…  相似文献   

10.
最初关注到李绍贵这个名字是1999年,当时我正在编辑《小学自然教学专题研究简报》,为的是整理我们与《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合作进行的专题研究(如何落实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原则)所取得的一些收获。在当年第9期《小学自然教  相似文献   

11.
缘分     
易爱国 《小学自然教学》2009,(8):M0002-M0002
1998年暑假,我的一篇反映我市自然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短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表在《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编辑部的张之仁老师写信给我,说我们的研究与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不谋而合,邀请我们参与他们的研究。1998年下半年,我们以《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一课为案例,就自然教学如何落实“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理念开展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缘分     
易爱国 《科学课》2009,(8):M0002-M0002
1998年暑假,我的一篇反映我市自然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短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表在《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编辑部的张之仁老师写信给我,说我们的研究与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不谋而合,邀请我们参与他们的研究。1998年下半年,我们以《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一课为案例,就自然教学如何落实“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理念开展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探究研讨是小学自然教学常用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搞科学”能力的教学方法。所谓“搞科学”,即是对所观察的事物寻求有条理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实验。如果知识来源于学生对现实的亲自探索和思考,他们就会感到有能力来自行掌握知识,他们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而且善于钻研。因此,在自然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利于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研讨活动,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达到自行获取知识的目的。传授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时,首先我给学生指明探究研讨的方向,然后将所设计的能体现新授科学概念的、有结…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自然的定义‘句型”’见(《小学教学研究》1996年第五期)中,我简述了自然概念教学的定义“句型”。现在,我结合定义“句型”,研究概念教学的层次要求。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小学自然教学的目的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显然,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科学启蒙教育应当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大纲对自然教学的概念(知识点)教学提出了三个阶段和层次要求:了解、知道、理解。在不同的阶段和层次,自然  相似文献   

15.
电流与水流     
小学自然第六册六课——《电流》,这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电流”的初步概念(电的流动性质),指导学生用实物组装电路后,总结电路由三部分(电源、导线、用电器)组成,并认识各部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巧妙的联系     
低年级自然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一些个人卫生知识。《我们的身体》一课(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册)教学重点是认识人体的外部形态。其中躯干、四肢的概念学生比较陌生。 《小学自然教学》1995年第一期“研究课”专栏,张万珍老师执教本课时有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7.
以下发表的3篇文章都是浙江省教研员、著名自然老师章鼎儿推荐的,集为一组,题为《浙江自然常识课研究专页》。这一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自然课(浙江称为常识课,教材中包括有社会学科的内容)最主要的几个问题,例如,如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科学自然观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文章里丰富的实例和新颖的见解使人了解浙江常识课的风貌。 目前我国有许多种不同版本的自然教材,名称也不大相同。例如上海的《自然常识》,浙江、香港的《常识》等。尽管版本、名称不同,这些教材却都有大致相同的科学内容,都在科学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本刊欢迎使用任何版本的自然教师踊跃来稿,共同在《小学自然教学》这块园地交流和切磋。  相似文献   

18.
小学地理课本(上册)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认识自己的家乡》,第二部分为《地球和地球仪》,第三部分为《我们的祖国》。(第一、二两个单元)。这些内容都是属于常识范围内的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空间概念,加之课时少,时间紧,要学生学好这些最普通的适用性很强的地理知识,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为此,教师必须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选材原则,抓住教材重点,讲究教学方法。在小学地理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教学》1996年第四期胡庆宏老师在《鱼》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准备了充足的材料,组织学生对各种鱼进行细致的观察、比较,由此指导学生归纳出鱼的共同特征,形成鱼的概念。这部分的教学设计紧凑、流畅,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使学生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张建品 《福建教育》2005,(5A):49-50
学生学会搜集处理科学资料是学习科学知识一项必备的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探索过程重要环节之一。可以说,由于以往的科学课(自然)教学比较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对培养学生在搜集处理资料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方面重视不够,导致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中,不善于搜集处理资料,给学习、探索带来一定的影响。《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制定科学探究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会搜集处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