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嵇康音乐艺术理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美学作为审视角度,梳理与研究了嵇康的音乐艺术思想。论文认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集中地表现了魏晋时期音乐艺术美学思想,由传统儒家功利实用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注重个人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尊重音乐艺术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本文共分四部分,即嵇康的艺术人生倾向;《声无哀乐论》与养生论;以“心”为乐之体,以“声”为乐之“用”;“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究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为导入点,分析了音乐与情感、美学的内在联系,与音乐注重个人内心情感体验,尊重音乐艺术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以及嵇康“声无哀乐”理论的美学基础及文化传承,与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及礼乐教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与艺术创作及批评的重要概念,在被普遍认为是形式自律论音乐美学著作的《声无哀乐论》(下文简称《声论》)与儒家他律论的音乐美学体系中都有诸多关于“和”的论述。尽管嵇康之《声论》看似与儒家音乐思想相对立,但在“和”的观念上又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也恰好体现了嵇康与儒家在美学思想深层次上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究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为导入点,分析了音乐与情感、美学的内在联系,与音乐注重个人内心情感体验,尊重音乐艺术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以及嵇康“声无哀乐”理论的美学基础及文化传承,与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及礼乐教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和"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和”为美是嵇康《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在哲学的层面是指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体现了宇宙生成的法则和规律。音乐代表了这种和谐统一,“和”美是音乐追求的最高理想。嵇康以“和”论乐,认为音乐的本体是与时代政治和人的情感无关的自然之和;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上,认为音乐与情感并无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对应关系;音乐除了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外,还具有“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6.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其文章论说新颖,往往打破陈见,师心独到。《声无哀乐论》作为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一反旧说,自成一体,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他在文中指出音乐不能表现具体的情感,要求音乐以平和为体,不涉伦理,反对儒家的乐教思想,反对把音乐当作名教的工具、统治的手段。《声无哀乐论》的出现解放了被礼教长期束缚的音乐美学思想,有利于对音乐自身形式规律的探讨和发展,在音乐美学史上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围绕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的"音声无常"、"和声无相"两个核心论点,分别从思想基础、心声关系、审美差异、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分析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特点,并对嵇康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的贡献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和”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它不仅像征天地万物运行的内在法则,更是各家音乐思想的出发点、立足点。在嵇康“声无哀乐”的音乐思想中,对于音乐本质的认识,是其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这个本质就是“和”。嵇康对于“和”的认识,同时也决定了他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以及音乐与情感的关系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嵇康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自律论"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以及音乐的功能等诸多问题。《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不但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当代音乐美学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作者嵇康为"竹林七贤"之一,是魏末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是清谈玄学的代表人物,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他的音乐思想则集中体现在他的音乐美学著作《声无哀乐论》中。声无哀乐而有"和"是嵇康音乐思想的核心。在《声无哀乐论》中,他首先提出了"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他  相似文献   

10.
音乐美学中的自律论思想强调音乐自身的形式的重要作用.不禁令人感叹的是,时隔一千六百多年,中国魏晋三国时期嵇康和西方的奥地利音乐家汉斯立克的关于音乐美学的自律论思想是如此相似.本文旨在从分析嵇康和汉斯立克的生活背景入手,分析两篇论著的主要观点,进而探讨《声无哀乐论》和《论音乐的美》的相似性,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二者相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和”为关是嵇康《声无哀乐论》关学思想的核心。“和”在哲学的层面是指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体现了宇宙生成的法则和规律:而这种法则的最好承载者是音乐,音乐代表了这种和谐统一,所以,“和”关是音乐追求的最高理想。嵇康以“和”论乐,认为音乐的本体是与时代政治和人的情感无关的自然之和;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上,认为音乐与情感并无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对应关系;音乐除了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外,还具有“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从逻辑角度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典型命题论证进一步认真分析与研究,旨在说明嵇康以哀乐"名""实"之辩来阐述"声无哀乐"的思想认识的合理性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哲学思想使嵇康和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有较大的差异。嵇康和汉斯立克对音乐、音声与情感的关系及音乐美的本质的不同认识正反映出二人美学思想差异背后的深层哲学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任自然"的"逍遥"--嵇康人生美学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康的人生美学藉顺任自然本性把逍遥转化为自己的现实生活,“任自然”贯注了庄学精神,具有坦露真情、表里澄澈、光洁浏亮的人格美。嵇康发挥了庄学自由的两重含义,“游心”是心灵超越万有进入精神的自由境界,也是自由的审美体验;弹琴咏诗和游山放水两方面则把整个现实人生审美化和诗意化。  相似文献   

15.
阐述嵇康以“声无哀乐”为中心的音乐思想,即音乐是客观的存在,而感情则是主观的萌发,二没有因果关系,音乐不能表现感情等。评论了嵇康音乐精神的二元性,分析了概念世界与音乐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精神二元性对移风易俗的作用。同时对嵇康音乐思想的矛盾性和思辨性及其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嵇康虽然主张"声无哀乐",但并没有割断与情感的联系,并且正是以这一联系为基础,他才对儒家的乐教思想作了重新定位。礼乐相须是儒家教化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从根本上讲也就是对儒家礼教观念的反对,因此对嵇康乐论的研究最好能引入时人以及嵇康对礼的态度作综合分析。只有将它放在魏晋玄学的背景下,把它与时人特别是嵇康对礼的态度综合起来研究,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它的玄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自然观是嵇康思想的核心。嵇康认为“自然”是指宇宙的本源,其认识论基础就是他的名实观。嵇康的自然观主要体现在元气自然、人性自然和度、数(规律)自然待方面。  相似文献   

18.
"和"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理想。"儒"家在这方面的思考尤为深邃及突出,其"乐和"思想不仅表现为对音乐声律形式的审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将伦理、政治、道德与音乐联系起来,被用以维持统治者的长久统治,以最终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综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乐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迹,甚至在当下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分别从"仁和"、"德和"、"礼乐相和"三个层面入手对儒家"乐和"音乐思想的丰富内容及具体表现进行探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