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爽 《黑河教育》2014,(11):57-57
正一提到儿童美术教学,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画画。其实不然,从美术的概念上来分析,美术亦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创意美术教学是给一个机会,让孩子能最直接地接触美;给一个环境,让孩子能感受美;给一些材料,让孩子随时都能创作美。创意美术教学让孩子在创造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笔者在长期儿童美术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探索创意美术教学法,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小学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和"术"的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表现美和创造美,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也应当是致力追求的目标。本文对小学美术常识与鉴赏课的教学思考,有许多值得人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谢丹 《中小学电教》2009,(11):79-79
<正>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现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课。  相似文献   

4.
生成性教学美是教学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教学美。与预设性教学美相比,它更能突显教学的过程之美、意外之美和创新之美。生成性教学美不仅美在教学的"预设之外",美在教学的"即兴创作",也美在"教学机智"以及教学的"情境观照"之中。生成性教学美的创生策略为:保持教学目标"刚弹相济"的张力,给生成性教学美的创生留有余地;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为生成性教学美的创生提供多样态的鲜活素材;艺术性地使用教学方法,为生成性教学美的创生提供多样化的手段支撑;恰切把握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为生成性教学美的创生提供持续不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优质学校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要以"美"的理念引领学校不断发展。优质学校建设要有"美"的办学文化,注重学校精神境界的提升;实施"美"的课程,在美育视野下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培养"美"的教师,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注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责任心和合作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优质学校还要建立"美"的联盟,让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更多的学校成为优质学校。  相似文献   

6.
形、声、光、色融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音乐渲染了"美"的气氛,提供了真实而生动的"美"的音乐材料。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如能合理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紧紧围绕一个"美"字,让学生始终处在美丽的环境中,真切地感受到美,体验到美,创造着美,以及认识美、审阅美、创造美,能在"美"中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希望我能越过美墨边界;我希望我能见见我的老朋友,并握握手;我希望太平洋和我想象中的一样蓝;我希望……"剧终。  相似文献   

8.
闵岚 《中小学电教》2008,(12):80-80
<正>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化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同时,我们可以说,和谐体现在教学上,造就了教学的美。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美"的重要阵地,教师必须去研究如何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和谐",以美的魅力,去感染、陶冶、净化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苏教版教材中,篇篇课文文质兼美,笔触生动。特别是"写景状物类"课文,文本作者饱含深情,借文抒发,读之令人动容。从文本形式到内容,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文本蕴含的形式美、内在美、情感美。美,孕育在文中。写景状物类课文的教学,我尝试带领学生用心、用情去细细品味,去发现美、感悟美。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美在她是探求世间现象规律的出发点;美在她用几个字母符号就能表示若干信息的简单明了;美在她大胆假设和严格论证的伟大结合;美在她对一个问题论证时殊途同归的奇妙感受;美在数学家耗尽终生论证定理的锲而不舍;美在她在几乎所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而美的数学,在自古崇尚诗书传世的中国,竟也浸染着扑鼻的书香。中国悠久历史所积淀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正>1990年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演讲中,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其基本含义是:人们要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欣赏他人创造的美,这样,融合自我之美与他人之美,就能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应既能"美自己之美",又能"成他人之美",进而形成"美美与共"的和谐之美。在我眼里,季芳便是这样一位教师,认识她20余年,她一直坚定地行进在"美自己""美学生""美伙伴"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美"有着广泛的涵义.数学概念的简洁性、统一性;数学命题的概括性、典型性;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谐性;数学结构的完整性、协调性;以及数学创造中的新颖性、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而数学方法及其思维上的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又是审美情感支配下对数学美的追求.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我们能创设出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由多媒体创造出生动具体的情景,可以集中显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态的色彩美、和语言表达的韵律美;能把学习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从贯彻"音乐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知、情、能的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关注音乐表现形式和文化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探索音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重视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辩证看待新课改,准确定位音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品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创造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它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能使人从一种几乎"无"的状态中达到高境界的"有".  相似文献   

15.
向华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106-108
声乐演唱是赋予歌曲以新生命的创造性行为。演唱者自身首先要能审美,才能造美,继而享美,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声乐艺术对美的要求。美是"求真"与"创新"、"历史"与"时代"的结合;是"技巧"与"表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但除了这四点之外,我们更要重视"自身享美"与"听众享美"的有机结合。声乐演唱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演唱者自身的美学修为有着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如果演唱者能更主动的享受演唱的过程、享受演唱过程中的美,美学原则才能得以实现其真正的意义,艺术也将会得到更深层次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文题] 骏马的美在奔驰中,雄鹰的美地搏击中,大海的美在浩瀚中,群山的美在守望中,花朵的美在开放中,人生的美在实践中……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文体自选。[题解] 这是一个感悟欣赏型话题。美究竟是什么?美是能愉悦身心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或反映智慧力量的形象;美是和谐,美是理念,美是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的秩序;美是各种要素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英语的美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我们谈谈英语的对称美吧!1.相同词的对称。以介词、连词或动词为"对称轴"对称,从视觉上就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愉悦;读起来琅琅上口,颇具韵味;意义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如:head to head交头接耳shoulder to shoulder肩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隆菲尔德说:"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的美真正达到了简约而不简单。数学的美曾听过张齐华一节数学课:"……仰望苍天,俯瞰大地,拥有生命的地方,何处没有对称的足迹?看花丛中翩翩的蝴蝶、蜜蜂;那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要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味道。学生经历初读感知课文,读中有"量";精读感悟课文,读中见"巧";诵读拓展课文,读中传"情",就能读出语文的味与美。  相似文献   

20.
从审美的层次上说,一部纪录片在创作中能够实现"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就体现了属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就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分析了纪录片四个方面的美学特征;纪实之美、情感之美、阐释之美、自由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