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列宁关于实现人民幸福的思想是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制度保障;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幸福的主体力量;人民幸福要通过劳动来实现;理性对待资本主义有助于更好实现人民幸福;发展国民教育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有效途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列宁关于实现人民幸福的思想意涵对于推进新时代人民幸福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幸福思想史上的思想家们总是以人性为出发点来认识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及其关系。只有科学的人性论才能科学地解读人的幸福。马克思的人性论是科学的人性观,人的本质是最根本的人性,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人的需要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三者的完整统一,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可以确证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及其统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幸福具有双重内涵,一是精神上的幸福,即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期望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另一个层面的含义是指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关的有利境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为幸福的双重内涵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同时,幸福中国的实现需要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撑.在中国,遵守社会道德与实现个人幸福在总体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助于提供公平、有序的道德环境.将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人的幸福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关联。马克思紧密联系具体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来考察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并指明其实现的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以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为价值之维,表现为人的内在精神、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冯光 《中国德育》2011,(9):33-36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把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有机结合,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本文提出,幸福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主观存在,这一特性决定了幸福感是可培养的;"关爱"兼有德性与幸福品质的属性,为德育实现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在德育实践中,通过实施幸福教育与德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策略,完全可以实现令学生幸福的德育。  相似文献   

6.
人民幸福得以实现内蕴着科学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人民幸福方法论、价值论意义上的科学理论,实现人民幸福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意涵。“现实的人”是追求幸福生活的主体;社会实践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根本方式;树立科学思维是推进人民幸福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快乐、欲望、利益等同幸福密切相关,但不等于幸福。幸福问题作为哲学问题就是要询问做人的根据,人的根据在自身,社会本性规定了幸福本性。幸福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合作方式,内在地要求乐人之乐的他者立场。追求幸福就是要追问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在于寻求美好的事物,在实践理性上建立人与人之间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在创造性给予中体验幸福。  相似文献   

8.
实现国民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三个结合诠释新的幸福理念: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结合;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创造幸福与感受幸福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为实现国民幸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根本的政治前提,铸造必要的精神支撑,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追求幸福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斯宾诺莎劝诫人们放弃那些扰乱人心的外物,认为真正的幸福是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是人的心灵获得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是理性的完善和理智对情感的克服;是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和谐统一。正是在理性的指导下,斯宾诺莎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保障人生幸福的关键,追求在整体幸福中实现个人幸福的伦理宗旨。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思想贤哲种种有关"幸福"和"幸福感"的理论,可概括为"人本性"、"功利主义"、"边际效用"、"情感和认知"、"生活质量"五大视域的诠释;五大视域的诠释,既体现了古往今来的思想贤哲对"幸福"和"幸福感"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探索精神,也表明了"幸福"和"幸福感"诠释由于遇到种种挑战而出现"抽象向具象"、"非量化向量化"、"主观向主客观统一"的"转向"。诠释"幸福"与"幸福感"的三大转向,其中蕴含着三大缺憾:揭示影响"幸福"与"幸福感"根本原因的缺憾,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制度缺憾,保障大多数人幸福的体制机制缺憾。为此,作者提出以"文明发展"来诠释"幸福"与"幸福感"。"文明发展"是奠定人民幸福的基石,以"文明发展"为基础的人民幸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实践、新探索,反映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实践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幸福之德育与德育之幸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人们在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丰富的物质与闲暇的同时,幸福感却没有同比例地增长,甚至更多了人生意义的失落,多了病态幸福的危机;德育必须反思自身,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科学地进行幸福的德育教育,使德育变成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幸福观、体验幸福、培养幸福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Happiness     
半杯水.乐观的人说它半满.悲观的人说它半空。很多时候。生活就像半杯水。它是半满的还是半空的。全看你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幸福之道     
幸福,使心灵像清泉一般无痕,使欲望如雨后晴空一样洁净。随着金色的九月拉开序幕,神秘的高中生活终于揭开了面纱。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们却早早储藏起那过往的沉甸甸的果实,  相似文献   

14.
Happiness     
Happiness is the satisfaction one has with life.Happiness is the treasure1.It is hard to find.In the world,some people are happy.Some are sad.Why?This is a big question.None of them  相似文献   

15.
他者性原则主张从"伦理学"的意义上建构主体性,把"为他者负责"作为个体的主体性建构与显现的金律,以调和主体间的冲突.幸福与他者性原则有着一种命定的巧合,为人的幸福着想的教育必须始终以他者性原则为基点,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幸福的三大原则是:意识正确,即人们对幸福的意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选择适当,即人们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相一致;行动原则,即人们追求幸福的努力与修养自己的品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经在某网站上,看到一位校长的生活日记,长长的一份时间清单,密密麻麻地列出了一位小学校长一天的生活:从早晨7点走出家门,一直到晚上7点带着疲惫的身心走进家门,在这12个小时中,我看到了一位校长早上一到校先巡视校园查安全隐患、再找个别教师谈话、找分管干部谈话、召集  相似文献   

18.
双喜临门     
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对外国的吸引也越来越大。了解中国, 品味中国, 融入中国, 成为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追求。他们在中国学习、工作, 甚至是扎根于此。在深切体会中国的同时, 他们也开始向自己的同胞介绍中国人、中国文化,推进和加强了外国对中国更深、更真实的认识。本期"特别策划"隆重推出 "外国人看中国。"  相似文献   

19.
Little Happiness     
Every afternoon when school is ove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will wait for their kids at the school gate. When the students go out of the school gate, they will run to their parents orgrandparents like happy birds. Look, some parents are carrying the kids' schoolbags. Some students are walking back home hand-in-hand(手拉手) with their parents.  相似文献   

20.
<正>爱心是一泓甘泉,它滋润着干涸者的心田;爱心是一支拐杖,它给予颓唐者站起来的力量;爱心是一束花朵,它指明荒漠跋涉者春天的方向……本文主要讲述两位美术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展“PepToc”项目帮助人们走出心理困境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