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的干涉中两个疑难问题的解释上海市高行中学潘群德两列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光波相遇时,在其相遇区域里某些点处,振动始终加强,在另一些点处,振动始终减弱,从而呈现稳定的明暗相间条纹,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教学中有人对光波干涉的成立条件和光波...  相似文献   

2.
关于光的干涉和相干条件 对于光的干涉,有些书是先定义波的干涉,再推广到光波,有的则把干涉与相干条件揉和在一起。比较有代表性的提法是:“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波,在它们相交的区域,各点的光强度与各光波单独作用所生的光强度之和可能是极不相同的。有些地方的光强度近于零,而另一些地方的光强度则较各光波单独作用所生光强度之和大得多,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应该满足的条件叫相干条件,一般是指:1.两光波频率相同;2.在相遇处振动方向相同;3.位相差恒定。笔者认为:随着单色性好、相干性高的激光的问世,以及高灵敏度的光电接收器(响应时间为10~(-9)秒)的出现,对于光的干涉和相干条件的传统提法,值得商榷。上述三个相干条件不再是绝对的,而可以适当放宽。下面将就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光的干涉"是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有关"光的干涉"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1.干涉条件的分析 两列光波在空中相遇时互相叠加,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则始终削弱,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两列光波要产生干涉,它们的频率必须相同,而且相位差要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刘风华 《教师》2008,(2):113-114
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关键是如何获得两个相干光源。薄膜干涉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是把同一光源发出的光波由透明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将入射光波的强度(振幅)分成两部分,再使它们叠加发生干涉。显然,同一光波按这种方法所分成的两部分,它们之间必然是相干的。  相似文献   

5.
光波干涉实验的种类是很多的,但从原理上分类,一般可分为双光束干涉和多光束干涉。因为实现这些干涉的方法是一致的,就是把一束光人为地分裂成两束或多束光波,然后再次使它们相交,在叠加区域就可以出现光波的干涉现象。各种各样的干涉实验其差别是分裂光束的方法不同和使用的光源特性不同。这样就会使实验的光路和调节方法以及干涉条纹的形状和清晰程度都不一样,再加之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不同,这就使得光波干涉实验的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激光出现后,干涉实验的内容更为充实。  相似文献   

6.
彭俊昌 《新高考》2010,(1):12-14
光的干涉是指两列频率相等、相差恒定的光波在李间替加时,产生的有的地方光的振动加强,有的地方光的振动减弱的现象.产生明显干涉现象必须要有两列相干的光波叠加,如双缝干涉装置中用靠得很近的“双缝”产生两列相干的光波,那么薄膜干涉现象中的相干光波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7.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都表明光具有波动性,都是光波叠加的结果.在大多数演示光的波动性的实验中,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通常是同时出现的.由于历史原因,人们通常将由有限个分立的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波的叠加称为光的干涉,所产生的图样称为干涉图样,而将由无数多个连续分布的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波的叠加称为光的衍射,所产生的图样称为衍射图样.  相似文献   

8.
1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学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托马斯·杨最先在1801年得到两列相干的光波,并且最早以明确的形式确立了光波叠加原理,用光的波动性解释了干涉现象,这一实验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她对近代物理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高中光学教学中我们常用图1所示来讨论杨氏双缝干涉的有关内容,其中判断P点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的条件是:P点出现明条纹的条件是光程差  相似文献   

9.
当满足相干条件时,光波会表现出相干性,在两列光波相遇的区域光强形成稳定的分布。光波的振动方向、光源的单色性都会影响相干条纹清晰程度。本文计算了高斯型频谱分布光源下双光束干涉的光强分布,并得出了气体激光器或单谱线蒸气灯发出的光的非单色性对杨氏双缝干涉的影响可以忽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当满足相干条件时,光波会表现出相干性,在两列光波相遇的区域光强形成稳定的分布。光波的振动方向、光源的单色性都会影响相干条纹清晰程度。本文计算了高斯型频谱分布光源下双光束干涉的光强分布,并得出了气体激光器或单谱线蒸气灯发出的光的非单色性对杨氏双缝干涉的影响可以忽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双缝干涉图样,实际上是两个单狭缝衍射的光在像屏上进行干涉的总和.缺级现象是双缝干涉中常见的现象.它是由于各缝自身发出的光波在像屏上某点各自抵消,应出现明纹的位置及其附近都呈现黑暗状态缘故.  相似文献   

12.
张蓓蓓 《考试周刊》2010,(12):178-178
当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束简谐光波相遇时,在光波重叠区域,形成强弱相问的稳定分布,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日常生活中能见到诸如肥皂泡呈现的五颜六色,雨后路面上油膜的多彩图样等,都是光的干涉现象。光的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丁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光波波长、精确地测量微小物的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物体表面光洁度等。下面我谈谈劈尖干涉存物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He—Ni激光器1射出的激光束经聚光镜2会聚后,犹如发自一个点光源的球面光波。在聚光镜2的后焦面处放置一个中心带针孔0的观察屏3,并使针孔0与聚光镜的后焦点重合,针孔0作为激光束的低频带空间滤波器。发自点光源0的球面光波经被测屋脊棱镜4的等效平行平面玻璃板(或平行平面玻璃板)前后两表面反射后,分为两个位相相关的球面光波,在反射光波所扩展的空间内处处相干涉,在观察屏3上呈现出同心环等厚不定域干涉图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光波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反射和薄膜干涉的两束光的位相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氏实验包括双孔干涉和双缝干涉,现行人教社高中《物理》课本只是对双缝干涉作了简单分析,然后结合插页图直接给出两个定量结论:第一,在双缝干涉现象里,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第二,条纹的间距跟光波的波长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薄膜干涉”中阐述了增透膜的厚度与相消干涉之间的关系:“当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在薄膜的两个面上反射的光,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互相抵消。”根据这句话,有的人简单地外推为肥皂液薄膜或空气薄膜的厚度等于光在其中波长的1/4时,同样产生相消干涉,其实不然。 分析薄膜前后两个界面反射的光产生干涉时,必须考虑到光反射前后相位是否发生突变。实验证明:当光从光疏媒质射向光密媒质的分界面时,反射光波会发生180的位相突变(相当于半个波长的损失),但当光从光密媒质反射向光疏媒质时,却没有这种突变,至于透射光波,则不发生位相突变。如图1所示,设黑的  相似文献   

17.
光波的振动方向和振幅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湖南益阳师专潘留仙,刘石保在文献[1]中,笔者仅讨论了振动方向不同的两光波的干涉问题,但对光波的振动方向和振幅对于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并未作定量的计算和分析,下面对此作一较为详细的计算和说明.设有频率相同、位相...  相似文献   

18.
光的干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近代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教学设计没有当作一般常识来处理,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实验,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师把重点放在启发、引导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能力、探索能力.在教材处理上,让学生同时观察三种单色光的干涉现象,使学生确信光的波动性;利用微机模拟光波的传播及叠加,有助于将抽象的光波干涉问题形象化;为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光的波动性,引入了出现明、暗纹条件的数学公式.1知识复习,方法铺垫 (1)波的两个特有的现象是什么?(下游…  相似文献   

19.
1 光的干涉现象为什么比较晚才获得? 现行高中《物理》第23页说:"1801年,英国 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在实验室里 成功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的确,这个对光波动说 起重大作用的证据于十九世纪初才获得。为什么 会这么晚才得到证实呢? 大家知道,所谓相于条件是三个:频率相同、 振动方向相同和相差恒定。两列光波要产生干 涉,当然也必须满足上述三个条件。频率相同、振 动方向相同(实际上只要两列光波的振动方向不 互相垂直就可)容易实现,而"相差恒定"这个条 件难于实现。其原因在于一般光源的发光均是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双缝衍射缝宽与条纹关系的讨,得出衍射是光波的基本特征,而是否有干涉现象,则需视具体的条件而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