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的人物辞书(一)简直一概况18世纪末,西方开始出版人物传记辞书。进入20世纪以来,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辞书大量出版。已成为国际文化经济交往、外交活动、专业活动和多种研究工作的重要检索工具书。西方的人物辞书渊源于古老的传记文学,又更直接导源于按人物类...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1989,(1):14-14
半个世纪前,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特勒首次从社会、历史、文化等角度对图书馆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考察。继他之后的谢拉将影响图书馆事业的诸种社会因素具体化为一个博大的文化系统并告诫我们,要了解图书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必须先了解社会性质本身以及支配着这一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引述国际博协2015年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社会变革”,分析了国际博协关于博物馆变革社会表述的局限之处,在此基础之上,试图勾勒出博物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的四种模式,以补充国际博协概念之不足。综理归纳之后,文章强调之所以博物馆在中西方社会变革过程中会有不同作用,当源于不同的历史社会情境,作为他山之石的博物馆,实质上仍是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整体性吸纳当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新上海档案》2006,(3):31-31
王宏、李会征在《兰台世界》2005年第6期撰文说,办好档案展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主题要鲜明。应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从著名人物、历史事件、社会重大活动、重要节庆、纪念日等不同角度选题;(2)合作要广泛。要在立足馆藏的基础上.与政府部门、文化部门、新闻机构甚至国外同仁合作举办有关展览;(3)素材要典型。要考虑档案的真实性、适用性、典型性以及外在表现能力等因素.尽可能选用最能从本质上反映展览主题的档案原件来进行展览并采取严密的安全保护措施;(4)设计要吸引人。要全面考虑档案展览的总体、形式、空间、照明采光、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设计。使档案展览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艺术性;(5)时机要巧妙。要抓住党和国家以及本地区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时机及时展出,讲求时效;(6)地点要灵活。  相似文献   

5.
汤潮 《出版参考》2005,(9S):1-1
近百年来,中国注重把眼光瞄向西方,学习他们的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以及当代中国优秀文化,并没有真正走向世界舞台。我们的图书、期刊等,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只能是边缘点缀,无法进入主流市场。这对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对世界了解中国都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6.
1建库的目的和意义沈阳名人数据库是在计算机软件支持下,实现对本地名人文献资源信息自动采集、标引、输入、输出,便于管理,便于检索的技术系统。建立该数据库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当前研究沈阳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需要,利用现代化手段为研究人员提供信息动态和研究成果,满足社会的需要。目前,国内有万方科技中心研制开发的《中国科技名人数据库》;人民日报社建立的《人物索引库》(从国内多种报刊上整理出来的各行各业知名人物资料约12万多条数据)和新华社开发的《国内国际人物库》(从100多种报纸搜寻来的副部级以上党政…  相似文献   

7.
郭可 《新闻大学》2013,(6):16-33
本论文研究了美国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德国的《时代》周报(Die Zeit)和法国的《世界报》(Le Monde)三份报纸中国际报道的涉华舆情,来探讨研究涉华国际舆情近20年来的发展特点、变化规律和趋势.研究发现:西方三报的涉华国际舆情尽管还保留其固有的成见,但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不仅与中国社会本身的发展有关联,而且与这些国家自身的社会发展也有关联.本报告还发现:(1)西方三报涉华国际舆情态度在总体上以中性态度为主,尤其是《纽约时报》这种趋势分布很明显.中性主题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台湾、灾难、经济、娱乐体育等.西方三报对海外华人、利益集团、其他外国组织、与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公司和海外中国企业等也基本持中性态度.(2)西方三报对民主人权主题以及不同政见者、党员、提及“六四”事件等意识形态有关的报道时,其倾向性态度总是很负面的.这说明西方三报对中国和中国社会的固化成见是较难改变的,尽管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3)引用在中国国内的外国人为消息源的报道态度最为负面;同时在将中国与其他国家并提的报道中,特别是美日德俄的报道中,负面态度的比例超过30%.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献资源网络管理体制的比较陈曙(上海师范大学)中外文献资源网络管理体制的比较在于区别、分析和阐述不同历史文化和不同社会中的文献资源网络(其中的外国主要是指欧美国家)。只有通过对这些网络进行横向比较,我们才能了解它们的异同之点,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晚清重臣、洋务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曾纪泽从小在父亲曾国藩的影响下耳濡目染接受各种西方文化影响。从政后,曾纪泽被朝廷长期派往欧洲出使,亲眼见到了西方文化在西方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回国后形成了系统的西方文化观。  相似文献   

10.
张宏 《兰台世界》2013,(11):33-34
晚清重臣、洋务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曾纪泽从小在父亲曾国藩的影响下耳濡目染接受各种西方文化影响.从政后,曾纪泽被朝廷长期派往欧洲出使,亲眼见到了西方文化在西方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回国后形成了系统的西方文化观.  相似文献   

11.
张艳娜 《大观周刊》2010,(46):44-44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t21—180年),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帝王”,在希腊文学和拉了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其伦理学思想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他关于生死方面的伦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前,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特勒首次从社会、历史、文化等角度对图书馆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考察。继他之后的谢拉将影响图书馆事业的诸种社会因素具体化为一个博大的文化系统并告诫我们,要了解图书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必须先了解社会性质本身以及支配着这一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半个世纪过去了,观察今日国外图书馆学的研究状况不难发现:巴特勒和谢拉式的“纯理论”研究已经很少,但他们的思想已经渗透于人们的思维之中,转化为图书馆界对其当前和未来生存环境的高度敏感性。例如,结合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意识形态重新考察馆际互借和有偿服务。在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讨论图书馆服务,特别是为老年人服务的问题。西方社会高度发达的副产品之一是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忧虑,在这种忧虑中,艺术界产生了恐怖电  相似文献   

13.
胡娟  张志春 《兰台世界》2007,(12S):59-60
宋美龄是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土壤中产生的一个中西合璧式的人物,中西方文化在她身上均有所体现,她时而表现出中国文化情结,时而又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认同。目前我们看到国内外学术界对她的研究多停留在历史及政治上,而服饰,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宋美龄西方文化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统一,折射出了中西服饰文化观念的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论东西方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信息工作陈曙(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作为各自迥异的历史文化、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等互动的结果,东西方不同的经济体制在全球的范围内相互影响.基于不同的经济体制,企业信息自身反过来又是这两者对立统一的产物.尤其在如今的大市场经济中...  相似文献   

15.
吴光清博士生平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清先生是中国学者以西文写作中国图书目录学的第一人,是中国早期取得图书馆学博士学位的少数学者之一,也是唯一曾在中美两国国家图书馆担任主要职务的人物。他学识渊博,思路严密,精通外文,在国际上宣扬中国文化,对西方学者了解中国学术、出版和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受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中西方在新闻教育上产生了诸多差异。由于我国的新闻教育发展艰难和西方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原因,使得我国经常遭遇由于中西方文化隔阂而产生的偏见,并对西方媒体的误读无能为力。因此,为了培养未来新闻人在新闻传播上的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改变西方媒体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格局,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我国必须对新闻进行"教改",对西方新闻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适合国情的新闻教育道路,不断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王怿 《大观周刊》2011,(51):53-5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现实基础和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文化。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看一个社会的成熟.不是视其有多少伟大的人物;而是要观察在这个社会中占多数的普通人的品德达到何种程度。”同样,我们观察一个企业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发行研究》2007,(11):48-48
在刚刚闭幕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青年出版社伦敦分社(CYPI PRESS)以推介中国文化为主题,系统整合中国优秀的出版资源,从历史文化、视觉艺术、风光旅游、语言学习等多个方面,推出了100余种以英文版为主的精品图书和选题,引起了国际出版发行界的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传媒与文化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斌 《现代传播》2001,33(5):11-14
在当今西方世界,媒体与传播(media&co-mmunications)已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尤其从60年代后期开始,社会科学家们就大众传媒对西方社会及其文化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和阐述。然而,鉴于中国社会科学的独特历史和遭遇,媒体与传播研究在本来就倍备冷落的社会科学中更是寥寥无几。目前,在国内有关传播媒体的论说和文字中,占相当比例的是媒体从业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和探讨。同时还有知识界对汹涌而至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有感而发。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传播媒体进行系统的经验研究和…  相似文献   

20.
国家档案保护、归属和继承问题的三个国际公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舆论公认,国家档案是国家存在的必不可少的证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些国际组织,曾为档案的保护、归属和继承问题举行过多次会议,形成了宣言、决议、建议书、呼吁书等一系列国际性文件。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4年在海牙通过的《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下简称《海牙公约》)、1970年在巴黎通过的《关于采取措施禁止并防止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非法转让公约》(下简称《巴黎公约》)和联合国大会1983年在维也纳通过的《关于国家对国家财产、档案和债务继承的公约》(下简称《维也纳公约》),常被许多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处理档案问题时,作为法律和道义上的依据。了解和研究国际上涉及档案问题的公法,对加强我国档案法学理论建设是有益的。这是本文力求分析和介绍三个国际公约的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