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海 《宁夏教育》2009,(10):24-25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肩负着不断培养大批合格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教师必须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纯熟的专业技术和真挚的专业情意。  相似文献   

2.
四化建设、经济腾飞的新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人才是21世纪的任务。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任务.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教学改革去实现。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可使人知兴衰的历史教学,必须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4.
《德育信息》2002,(10):5-6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战线的同志们,积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可使人知兴衰的历史教学,必须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时代,学校教育要适应当前的要求,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需要不断地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提高我国民族的素质,为我国在下世纪中叶,国民经济的腾飞,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富裕程度的致关重要条件。在这个时期,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才可能完成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出好人才、多出人才,这就是当代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所以教育已成为社会主义这个历史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已成为教育事业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尽快树立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掌握创新教育的工作方式。   首先 …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教学,面对世纪挑战,必须毫不含糊地作出自己的应答。必须通过我们的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唤起学生的创新个性,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教给学生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坚实基础。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战线的同志们,积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1.
论普通高校中的继续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关于教育创新的重要思想。继续教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以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3.
温全禄 《甘肃教育》2014,(15):64-65
正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重任。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是如何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何使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地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21世纪科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既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历史必然,也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和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创新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姝具有创新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教育要求教师确立创新教育思想,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8.
浅谈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必须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为培养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教师必须在精通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基础上,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创新。这一切都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因此.无论从应对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还是从高校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状况看,提高高校教师素质,都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首当其冲的是要承担起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任务,加强小学教育创新教学。陶行知说过:"创新教育可以为民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最有力的途径。"如今,各地新课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教师要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新课标下的教学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数学作为初中的主要科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初中数学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传授知识的机械教学,转而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动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本文就此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