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铺开。我国的历史教师频频接触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课程。历史课程到底是什么,与我们的历史教学有什么关系?只有明确了这个概念。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程改革当中,并正确地认识到其在课程改革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为了使历史课程改革能够沿着符合教育规律的道路顺利进行,必须清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趋势以及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首先是课程改革,综合课程应运而生。界定“综合性”的内涵,探讨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与传统历史课程之间的根本区别,有助于准确把握教材,正确施用教法。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中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是在《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原则精神指导下进行的。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编出一套教材,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观、课程观和教材观的转变,并由此推动首都中学历史教育的变革。我们认为,中学历史课程教材要改革,必须先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基础教育阶段为什么要开历史课,这是历史课程观,是改革的出发点;二是历史教材怎样编才能便教利学,这是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具体操作问题。下面仅就此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探究式学习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教材编写和中学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课程改革对探究式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本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课标历史教材)谈谈有关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程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为了使历史课程改革能够沿着符合教育规律的道路顺利进行,必须清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趋势以及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陆安 《教学与管理》2001,(12):51-52
今年秋季开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全国38个实验区启动。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前所未有的改革,其意义非同寻常。新世纪之初,培养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合格人才势在必行,不大刀阔斧地改革弊端丛生的基础教育教学,我们的教育就难以步入高效益、高质量的快车道。这次改革不再像过去那样在维持课程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单纯改革课堂教学,而是采取先破后立的战略,即先打破旧的课程体系,然后依托新的课程体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青岛市内4区有幸全部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作为历史教研员,笔者在此不揣浅陋,就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学改革略述管见,以就教予同仁。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而浩繁的工作。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学历史课程经历了十多次改革,历史教育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做出了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需要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同人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改造和完善,为不断提高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质量做出努力。本文仅谈谈对21世纪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设想,恳请历史教育界的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 ,在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 ,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和实施建议。毫无疑问 ,新课程的实施给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巨大的冲击 ,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则是新课程实施的强大阻力。新课程呼唤着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一、关于历史课程理念的创新世纪之交的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 ,比起以往任何一次教学改革 ,不但规模更大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理念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1.课程目…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的初中课程改革中,我国一些地区改变以往历史、地理等学科传统分科课程结构,开始推行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表明,设置《历史与社会》课程有利于优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公民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课程史研究最早是作为传统教育史的次领域而萌芽的,秉持传统教育史的进步史观、重视史料、编年体叙写等特点。20世纪70年代,课程领域的转向和修正教育史学的兴起,促使课程史研究开始思考与教育史的关系,并自觉寻求课程历史的理论解释。20世纪90年代,在后现代、后结构思潮和课程研究“理解范式”的影响下,课程史研究走向多元理论解释的路径。应从课程史与课程理论内在关联的角度,充分认识课程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课程史研究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是传承课程思想的根基、创新课程理论的依托、课程改革的借镜和构建教育学中国学派的源头。我国课程史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课程史研究形成了第一次高潮。新中国成立后,课程史研究相对沉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课程论学科的发展和课程实践的推进,我国课程史研究逐步深入。当前课程史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课程理论研究中不重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研究方法论亟须完善,研究队伍有待加强。课程史研究处于相对“冷门”的状况,既不利于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也不利于课程理论创新的需要。课程史研究应构建适切主题,加强史实挖掘,重视理论构建,关注现实发展,使其在课程理论完善和课程实践探索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课程研究的问题展示了不同历史阶段课程研究者所面临的紧张状态。在课程时空存在的历史中,课程从计划性维度走向非计划性维度。在计划的视野下,课程研制者将流淌的时间简化为空间的平面。随着课程参与者的不断争取,每一个课程参与者都在不同的时空里实现了课程研制,从而构造出一幅分形存在的计划。同时,这种努力将问题领域拉到非计划维度,研究者开始关注课程实施,关注超越时空的空白课程。课程评价领域也发生着同样的价值转向:从目标核准的评价到动态生成的评定。而所谓的课程存在的时间化历程正是人的优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薛琦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121-123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够弥补中学历史学科国家课程的不足,全文阐述了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并从中学历史的学科角度探讨了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合课程是一个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概念。早在 19世纪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课程综合化的原理———“相关综合原理”与“经验综合原理”。综合课程在整个 2 0世纪的发展则指向于统一儿童与学科知识。从类型学的角度看 ,综合课程可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课程走向综合化有重要的理论根据。开发综合课程需要注意若干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它要求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三大功能(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与教学工具)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对课程各个方面(包括内容和过程)的系统处理和实施,以实现课程目标。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宏观历史进程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是向前迈开的第一步,还不够彻底。我们需要从学习理念、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及进度、学习方式、传统教学活动和媒体等方面着手,展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从而推动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已经成为学校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重要问题。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存在传统文化知识化、形式化和片面化的问题。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需要充分关注传统文化的境遇性,回归传统文化的本体,尊重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合肥、宿州、安庆等地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当前教师在课程资源观念、新课程历史教材使用以及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历史新课程实施,需要关注、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外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科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回顾了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历史,对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学策略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之一,如今民俗教育已倍受人们的关注。文章对民俗内容的教学实践展开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民俗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功能:民俗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另外,对历史教学中渗透民俗教育还要有一定的适度性、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